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舜徽

增加 1,71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张舜徽(| 圖像 = [[File:张舜徽.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165501196&di=b7a27fa517bf9c9decb18cfb871689d1&imgtype=0&src=http%3A%2F%2Fs9.rr.itc.cn%2Fr%2FwapChange%2F20174_26_14%2Fa9ucef5895919819619.jpg 原圖鏈結][http://m.sohu.com/n/490782615/ 来自搜狐图片]]]| 出生日期 = 1911年7月-| 逝世时间 = 1992年11 月) 月27日| 出生地点 = 湖南沅江县 人。华 | 國籍 = 师范大学历史系 | 職業 =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等。中国现代著 | 知 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本、目录、声韵、文字之学。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从小到大,走的是自学之路。 原因 = 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一生完成 | 知名作品 = 《[[广校雠略]]》</br>《[[汉书艺文志释例]]》</br>《[[扬州 术著作24部共计八百万字。精于"小学",博通四部,成为一代"通人"大家。其学术著作全部由毛笔撰写完成。https记]]》</br>}}'''[[谢莉斯]]'''<ref>[https://baike.so.com/doc/6262221-6475642.html个人简历网 ] </ref>
张舜徽(1911年7月-1992年11月)湖南[[沅江]]县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等。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 信息 、目录、声韵、文字之学。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从小到大,走的是自学之路。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 国第一位历史 名称张舜徽献学博士生导师。一生完成学术著作24部共计八百万字。精于"小学",博通四部,成为一代"通人"大家。其学术著作全部由毛笔撰写完成.
== 生平简介 ==1911年7月 出生 湖南沅江县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一生坚决走自学的道路,刻苦钻研中国文史,是和家庭提供的读书条件和父亲自学精神的感染分不开的。家中旧有藏书,大部分是祖父于光绪初年在北京任职时从琉璃厂买得的,后来父亲又续有增加,于是经、史、子、集四部之书,都很齐备,特别是清代朴学家的著作储藏较多。父亲一生厌弃八股文,不应科场考试,专攻经史朴学,讲究做古文,而尤长于天文算法。清末初办学校,他曾应聘出任中学、师范及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今日的师范学院)算学教习,他的天算之学是无师自通的。任教习后,还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卒因用功过度,咯血不止,归家养病。年未五十,便弃世了。但他刻苦治学的精神和教给我的洽学方法,铭记在心,影响是很大的。在父亲的引导下,他致力自学,掌握了许多治学的方法。他主张走博通的路,赞赏通人之学。自小学(过去学者称文字、声韵、训诂之学为小学)而经学。
17岁写成《尔雅义疏跋》一文,指 生日期1911年7月《尔雅》《说文》的异同和郝氏《[[义疏]]》不足之处,这是他考证文字的开端。 1928年,其父去世。他负笈出游,寻师访友,初到长沙,后到北京。在北京他认识了不少通人硕学,得到多方指教。
逝世日期1992年11月 代表作品《广校雠略》 父亲张淮玉 目录1生平简介2张舜徽的书3背景资料4八十自述5主要著作折叠编辑本段生平简介1911年7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厌恶八股文,终身不应科场考试,埋头钻研朴学,尤擅长天文算法。在父亲的引导下,他致力自学,掌握了许多治学的方法。他主张走博通的路,赞赏通人之学。自小学(过去学者称文字、声韵、训诂之学为小学)而经学。 张舜徽《郑学丛书》 17岁写成《尔雅义疏跋》一文,指出《尔雅》《说文》的异同和郝氏《义疏》不足之处,这是他考证文字的开端。 1928年,其父去世。他负笈出游,寻师访友,初到长沙,后到北京。在北京他认识了不少通人硕学,得到多方指教。 1932年回到长沙,在文艺、雅礼、兑泽等高级中学担任语文、历史教师。在此期间,仍矢志自学,精读了《 [[ 史记 ]] 》《汉书》《三国志》,又通读了《 [[ 资治通鉴 ]] 》正续编,还仔细涉猎了"全史"--《张舜徽张舜徽 二十四史》。
1941年起,先后在国立师范学院、民国大学、兰州大学任教。
1946年写成《 [[ 皇明经世文编选目 ]] 》,在《兰州大学学报》上发表。
1950年起任教于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
1992年11月27日逝世,终年81岁。
== 折叠编辑本段 张舜徽的书==
《劳动人民创物志》《中国社会之分析》《史学三书平议》《说文解字约注》《广文字蒙求》《郑学丛著》《清人笔记条辨》
== 折叠编辑本段 背景资料==张舜徽的父亲 [[ 张淮玉 ]] ,字小岩,自幼聪明过人,有过目成诵之能;但他对八股文向来深恶痛绝,也不参加科举考试,一生精研朴学,尤长于天文历算。曾历任常德官立中学堂、辰州官立中学堂、西路师范张舜徽《郑学丛书》张舜徽《郑学丛书》 学堂、湖南优级师范学堂算学教习;在授课之余,刻苦治学,撰有《二进数考数根术》《循环小数新术》等数学著作。
张舜徽自七岁发蒙,其父以王筠的《文字蒙求》为课本,稍长即读《说文解字》。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释例》都是他这一时期的常备书。十六岁后,他开始研究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并于十七岁时撰写了《尔雅义疏跋》,这是他一生上千万字的浩博著作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张舜徽对文字和训诂的兴趣与功底就是这时培养起来的。
张淮玉虽然深恶八股,但对四书五经还是非常看重,在张舜徽具备了文字基础之后,即开始让他读经。因为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治学观念,他并不要求儿子死记硬背;张淮玉认为,不知天文,不足以读《诗经》和《尚书》,因此引导他学习天文与历算。《尚书》佶屈聱牙,于是指导他对照《史记》阅读。我们由此可知,由于父亲的治学旨趣和张舜徽本人的气质,他从一开始读书就偏重学问,而不是文章,这一点对他以后几十年的治学生涯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清人文集别录》中,他推重的是学问湛深之人,对 [[ 纳兰性德 ]] [[ 龚自珍 ]] 这样的文章尔雅之士倒不甚在意。
民国初年的沅江,依旧还很闭塞,尤其是僻处乡下的长岛。但张淮玉崇尚新知,非常留心各种新出版物,并为张舜徽订购了《东方杂志》《学衡》《少年杂志》,还把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和历史教材买来给他看。也是在这个时期,张舜徽接触到了梁启超的新著《清代学术概论》,这本书对他影响至巨。他在《庭闱受学记》中曾说:"生平服膺乾嘉诸儒之学,盖自此始。"
除了父亲张淮玉,在张舜徽的学术生涯中,有三个人对他有尤其深刻的影响:早岁姑父余嘉锡,自北平南归直到中岁,杨树达,晚岁顾颉刚。
在回忆杨树达的一篇文章中,张舜徽曾深情地说:"平生所识老一辈学者名流,算来不是太少。而亲张舜徽张舜徽 炙最久,感慕最深,治学著书最勤的,首推杨遇夫先生。"张舜徽初识杨树达是在当时任教北平辅仁大学等高校的姑父,著名湘籍学者、文献学家余嘉锡家中。杨树达为清华大学教授,常到余嘉锡家中谈论学问,对年纪尚轻的张舜徽的见识感到惊讶,因此常常约他到家中盘桓。张舜徽常常向这位大学者请教,两人从此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有时张舜徽因为读书过勤,多日不登门,杨树达就会打电话到余家,告诉他自己近日的研究心得,或者亲自过门约谈。谦恭下士,毫无崖岸。抗战爆发后,杨树达南归,任湖南大学教授,两人的交往更加密切了。后来湖南大学西迁辰溪,时张舜徽任教蓝田国师;杨树达移书召他往辰溪任教,张舜徽因为家累不能应命。杨树达又寄书相请,云:"达一生无他长,惟乐于贤己者处,达可以进学耳。"可见他对张舜徽推重如此! 历史学家顾颉刚年长张舜徽十八岁,亦属长者之列,是张舜徽晚年交往最密切的学者。张舜徽与顾颉刚没有特别的私交,但是纯粹为中国学术的传承,他由衷为张舜徽取得的每一种成就而喜悦,因此,几乎张舜徽每出版一本学术著作,顾颉刚都会写信表示祝贺,其折节下士之风丝毫不让杨树达。1962年,张舜徽出版《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顾颉刚飞书盛赞说:"纲举目张,显微索隐,为初学引导正路,谆谆以教,苦口婆心,俾其于摸索之中,得见明灯,欢喜赞叹,当不止刚一人也。" 翌年,增订本《广校雠略》于中华书局出版时,顾颉刚又来信祝贺,称"信条理中国学术,惟先生为当行也"。同年11月,张舜徽的《清人文集别录》又在中华书局出版,顾颉刚读后不胜欣喜,释卷之后,当即提笔修书云:"先生所著诸书,示学者以途径。启牖之功,实在 [[ 张香涛 ]] 《輏轩语》《书目答问》之上。然彼二书,对我辈之效用已极巨。先生别白是非,指明优劣。上绍向、歆之业,下则藐视纪昀之书,其发生影响之大,固不待言也。"正是在顾颉刚的敦劝下,张舜徽又写作了《清人笔记条辨》。1979年夏天,张舜徽因事进京,专程到三里河南沙沟寓所拜访了顾颉刚,当时顾颉刚正在病中,听说张舜徽来访,立刻披衣出迎。这虽然是两人的第一次会面,但相谈非常欢洽。| 圖像 = [[File:张舜薇1.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165981471&di=b57eccb845a3f5f054ab15b357d3d9de&imgtype=0&src=http%3A%2F%2Fwww.mbachina.com%2Fuploads%2Fimage%2F2018%2F20181215%2F245ee8e3f8c7d831376b306669b3813a.jpg 原圖鏈結][http://www.mbachina.com/html/ccnu/20181219/176387.html 来自MBACHINA图片]]]
== 折叠编辑本段 八十自述==日月易得,时光如流,入此岁来,而吾年已八十矣。自念由少至老,笃志好学,未尝一日之或闲。迄今虽已耄耋,而脑力未衰,目光犹炯。闻鸡而起,尚拟著书;仰屋以思,仍书细字。有如《表记》所云:"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 荀子 ]] 》亦曰:"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自惟终始,庶几近之。余之一生,自强不息,若驽马之耐劳,如贞松之后凋,虽勉从事,不敢暇逸,即至晚暮,犹惜分阴。因自号无逸老人,所以自概其生平也。 家世学业,祖若父皆喜聚书。两世所藏,四部常见之籍略备。幼时读书家中,先君子亲授经传及文字、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 训诂诸书。早在童稚,即闻鸡而兴,嗜学不怠,一生早起之习,实始于此时。年十有七,遽倾严荫,于是负笈出游,求师觅友。及旅居燕蓟,博访通人,公私藏书,得观美富。弱龄还湘,为中学师,讲授之余,伏案不辍,教学相长,期于积微末以至高大。未几而倭寇入侵,流离转徙,生资荡然。从行惟骨肉数口,旧书一囊耳。身历百艰,仅得不死。年过三十,始都讲上庠,四方奔走,由是历丁壮迄乎耄耋,以教学终其身。生平无他事可述,讲习之外,惟读书数十年,著书数十种耳。
余之治学,始慕乾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者有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学、经学为基石,推而广之,以理群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十载。中年以后,各有所述。爰集录治小学所得者,为《说文解字约注》;集录治经学所得者,为《郑学丛着》;集录治周秦诸子所得者,为《周秦道论发微》《周秦政论类要》;集录治文集笔记所得者,为《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而平生精力所萃,尤在治史。匡正旧书,则于《史通》《文史通义》皆有《平议》;创立新体,则晚年尝独撰《 [[ 中华人民通史 ]] 》,以诱启初学。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平生致力于斯,所造亦广。若《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汉书艺文志通释》《汉书艺文志释例》《四库提要叙讲疏》诸种。固已拥慧前驱,导夫先路。此特就平生著述中较费心力者,约略言之。至于薄物小书,不暇悉数也。
少时诵陶靖节诗,即想慕其为人。所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斯又仰止高贤,情符曩哲。加以生长洞庭之滨,处山水清胜之境,观鱼跃鸢飞,天机活泼,以为人生当适性自乐,安能降志辱身,与时俯仰。由是胸怀恬淡,不慕荣利。升沉宠辱,委之自然。平生服膺老庄,有轻世之志。等穷达,壹寿夭。惟视读书为性命,终其身寄情于卷帙。于世俗荣枯亨困,未数数然也。当余晚岁闭门沉思,独造《通史》时,尝取范蔚宗论班叔皮语「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书为楹帖,悬左右以自策励,亦可以见吾志趣矣。
一生契家而游,旅食四方,患难相随,艰苦与共,惨淡持家,得以无陨者,厥惟吾妻金咏先夫人襄助之张舜徽张舜徽 力是赖。夫人幼娴家教,淑慎成性。及与余婚,孝事衰始,和于妯娌,待人谦和有礼。贤德之声,闻于乡里。子女六人,悉自抚育,未尝雇人以自助。兼为浣濯炊爨种蔬饲豕诸事,一身任之,不以为劳也。其于子女也,不姑息以为爱,不噢咻以为慈,鞭扑不施而教行,邻近多取以为法。余性疏阔,凡子女教育事,一委之于君。自孩提以至成人,皆由君顾而诲导之。治家尤井井有条,量入为出,虽处困窘,未尝借贷于人。艰苦岁月中,一家八口,幸免饥寒,又俾余得一志刻励于学而无内顾之懮者,皆君力也。呜呼贤矣!
余自一九三一年与君婚后,迄于今秋,适已六十周年。方拟暑退凉生,约集亲属小叙,以为百年偕老之祝,不意八月五日(阴历六月二十五)清晨,君忽患脑溢血,入院急救无效,竟于八月七日下午四时弃世,终年七十有八。余衰龄丧偶,顿失所依,自此茕茕在疚,痛可言耶!后君之殁三日(八月十日,即阴历七月初一),为余八十诞辰,因追忆往事,述为此篇。深感六十年中,若无贤妻襄助,吾家亦无以至今日。乃兼叙其懿德多能,昭示子孙。而吾终亦无以报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勤也,可胜悼哉!亦惟拭吾老泪,振作精神,黾勉成吾未竟之业,以不负吾妻所期望于我者,斯实所以报之也。
==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张舜徽记 折叠编辑本段 主要著作==[[ 广校雠略 ]] 》(附《世说新语释例》《汉书艺文志释例》《毛诗故训传释例》三种)1945年有长沙排印本,中华书局1963年4月增订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积石丛稿》(含《积石丛稿》《广校雠略》《扬州学记》《诗毛诗故训传释例》《乾嘉三通儒故训传》五种)1946年兰州排印本。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11月出版。修定后易名为《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湖北人民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后又以此名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中国史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9月出版。
《说文解字约注》(上、中、下)中州书画社1983年3月出版。
[[ 郑学丛著 ]] 》(含《郑学叙录》《郑氏校雠学发微》《郑氏经注释例》《郑学传述考》《郑雅》《演释名》齐鲁书社1984年6月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
《说文解字导读》巴蜀书社1990年1月出版。
 
《张舜徽集》
《张舜徽集》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
《汉书艺文志通释》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爱晚庐随笔》(含《学林脞录》《艺苑丛话》两种)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张舜徽学术著作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 圖像 =
[[File:张舜薇3.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167123946&di=b4f9be359b42cc1e9b53090f55ba25f4&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s1.wenming.cn%2Fweb_wenming%2Frenwu%2Fds%2F201109%2FW020110907533307575272.jpg 原圖鏈結][http://www.wenming.cn/renwu/?COLLCC=2578311948& 来自人物图片]]]
 
== 参考资料 ==
{{reflist}}
《经传诸子语选》周国林注译本,岳麓书社1997年出版.。
《广文字蒙求》华中师范大学古籍所编。
又有《霜红轩杂著》《 [[ 秉烛余论 ]] 》《周秦著作政论类要》《汉语语言声系》《中国校雠学叙论》等著作未正式出版。且其中有不少著作,为台湾多家出版社多次翻印,现其版次不一一注明。
3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