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Mtzs.jpg|thumb|350px|right|[https://p0.ssl.cdn.btime.com/t014ad64b0f9e6a7298.jpg?size=400x440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6%9B%B9%E6%93%8D&f…”
[[File:Mtzs.jpg|thumb|350px|right|[https://p0.ssl.cdn.btime.com/t014ad64b0f9e6a7298.jpg?size=400x440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6%9B%B9%E6%93%8D&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图片来自搜狐网]]]
'''三国诗词马腾之死''',父子齐芳烈①,忠贞著一门②。
[[捐生图国难]]③,誓死答君恩。
[[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
西凉推世胄,不愧伏波孙④!
== 【释词】==
①芳烈:芳,美好、美名;烈,事业。
②著:显露。
③捐生:舍弃生命。
④伏波:即马援,东汉初名将。右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
三国诗词《马腾之死》原文及赏析
== 【赏析】 ==
在曹操平定北方大小豪强时期,雄踞西凉的马腾、韩遂虽未介入,但双方貌合神离。曹操一直对西凉虎视眈眈,只因集中兵力,先是对付袁绍,后是征伐江南,顾不过来,因此,对马腾、韩遂采取先抚后伐的策略。此时,曹操听说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一定要兴兵北伐。曹操又聚众谋士商议南征,并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若远征,恐马腾来袭许都。”荀攸献计:“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则南征无患矣。”
马腾奉诏,乃与长子马超商议:“吾自与董承受衣带诏以来,与刘玄德约共讨贼,不幸董承已死,玄德屡败……今闻玄德已得荆州,我正欲展昔日之志,而曹操反来召我,当是如何?”马超对父亲说:“操奉天子之命以召父亲,今若不往,彼必以‘逆命’责我矣。当乘其来召,竟往京师,于中取事,则昔日之志可展也。”
曹操征召马腾是幌子,除患是目的;马腾不忘衣带诏之誓,为天下除曹贼为己任,以酬夙志是实,奉召进京是虚。马腾带着两个儿子马休、马铁前往许都。偏偏曹操派来劳军的黄奎也痛恨曹操,当黄奎与马腾酒至半酣,吐露真言,二人不谋而合,便决计杀贼。黄奎回家与妾李春香无意流露此事,却被春香情夫苗泽告密。于是马腾父子三人都遭到曹操的杀害。这就是:“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捐生图国难,誓死答君恩。”
“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马腾之死的情节与第二十回董国舅内阁受诏的情节,虽相隔三十多回,但草蛇灰线,遥相呼应。这根若断似连的线索便是同书义状,杀贼报国。当年董承受诏,正与交厚的至友同书义状,忽报西凉太守马腾相探。董承以病为由拒之,马腾大怒,斥责董承非救国之人。董承很感动,问他:“公谓何人非救国之人?”马腾回答:“许田射猎之事,吾尚气满胸膛;公乃国之至戚,犹自殢于酒色,而不思讨贼,安得为皇家救难扶灾之人乎!”一派大丈夫精忠报国的气概! 当董承取诏示之,马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对董承许下誓言:“公若有举动,吾即统西凉兵为外应。”当下与诸位取酒歃血为盟曰:“吾等誓死不负所约!”
董承事败,马腾却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虽事过境迁,但杀贼之心未灭。由于小人告密召来杀身之祸,马腾并不惧死,只是为不能为国杀贼而遗恨,临刑骂不绝口。小说对马腾人物形象的描绘,仅有这两个细节,但其正义、刚烈、忠贞的性格还是很鲜明的。其出身于武将世家,祖上马援,系东汉初名将,屡建战功,被任为伏波将军,死后谥为“忠成”。马腾身上流淌着祖宗遗传的血液,不愧为一代英烈。
“马腾之死”这首诗为毛宗岗修改时增补的。其用意很明显,在“忠义”的正统伦理道德上再抹上鲜亮的一笔。<ref>[https://www.vrrw.net/wx/36528.html 三国诗词马腾之死原文及赏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00 语言学总论]]
'''三国诗词马腾之死''',父子齐芳烈①,忠贞著一门②。
[[捐生图国难]]③,誓死答君恩。
[[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
西凉推世胄,不愧伏波孙④!
== 【释词】==
①芳烈:芳,美好、美名;烈,事业。
②著:显露。
③捐生:舍弃生命。
④伏波:即马援,东汉初名将。右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
三国诗词《马腾之死》原文及赏析
== 【赏析】 ==
在曹操平定北方大小豪强时期,雄踞西凉的马腾、韩遂虽未介入,但双方貌合神离。曹操一直对西凉虎视眈眈,只因集中兵力,先是对付袁绍,后是征伐江南,顾不过来,因此,对马腾、韩遂采取先抚后伐的策略。此时,曹操听说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一定要兴兵北伐。曹操又聚众谋士商议南征,并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若远征,恐马腾来袭许都。”荀攸献计:“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则南征无患矣。”
马腾奉诏,乃与长子马超商议:“吾自与董承受衣带诏以来,与刘玄德约共讨贼,不幸董承已死,玄德屡败……今闻玄德已得荆州,我正欲展昔日之志,而曹操反来召我,当是如何?”马超对父亲说:“操奉天子之命以召父亲,今若不往,彼必以‘逆命’责我矣。当乘其来召,竟往京师,于中取事,则昔日之志可展也。”
曹操征召马腾是幌子,除患是目的;马腾不忘衣带诏之誓,为天下除曹贼为己任,以酬夙志是实,奉召进京是虚。马腾带着两个儿子马休、马铁前往许都。偏偏曹操派来劳军的黄奎也痛恨曹操,当黄奎与马腾酒至半酣,吐露真言,二人不谋而合,便决计杀贼。黄奎回家与妾李春香无意流露此事,却被春香情夫苗泽告密。于是马腾父子三人都遭到曹操的杀害。这就是:“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捐生图国难,誓死答君恩。”
“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马腾之死的情节与第二十回董国舅内阁受诏的情节,虽相隔三十多回,但草蛇灰线,遥相呼应。这根若断似连的线索便是同书义状,杀贼报国。当年董承受诏,正与交厚的至友同书义状,忽报西凉太守马腾相探。董承以病为由拒之,马腾大怒,斥责董承非救国之人。董承很感动,问他:“公谓何人非救国之人?”马腾回答:“许田射猎之事,吾尚气满胸膛;公乃国之至戚,犹自殢于酒色,而不思讨贼,安得为皇家救难扶灾之人乎!”一派大丈夫精忠报国的气概! 当董承取诏示之,马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对董承许下誓言:“公若有举动,吾即统西凉兵为外应。”当下与诸位取酒歃血为盟曰:“吾等誓死不负所约!”
董承事败,马腾却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虽事过境迁,但杀贼之心未灭。由于小人告密召来杀身之祸,马腾并不惧死,只是为不能为国杀贼而遗恨,临刑骂不绝口。小说对马腾人物形象的描绘,仅有这两个细节,但其正义、刚烈、忠贞的性格还是很鲜明的。其出身于武将世家,祖上马援,系东汉初名将,屡建战功,被任为伏波将军,死后谥为“忠成”。马腾身上流淌着祖宗遗传的血液,不愧为一代英烈。
“马腾之死”这首诗为毛宗岗修改时增补的。其用意很明显,在“忠义”的正统伦理道德上再抹上鲜亮的一笔。<ref>[https://www.vrrw.net/wx/36528.html 三国诗词马腾之死原文及赏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00 语言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