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镇

增加 17,187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东镇'''地处峨嵋岭前沿,涑水河畔,大运高速路、二级路太风路桐石路、南同蒲铁路纵贯境内,是山西省最…”

'''东镇'''地处峨嵋岭前沿,涑水河畔,大运高速路、[[二级路]]、[[太风路]]、[[桐石路]]、南同蒲铁路纵贯境内,是山西省最大的民营企业海鑫集团所在地,是国家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镇。镇域国土面积76.13平方公里。<ref>[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东镇] </ref>

==简介==

耕地面积55496亩,中央省属驻镇企业和单位11家,全镇以海鑫钢铁集团公司为龙头的民营企业达81家,形成钢铁、金属镁、轻工业、商贸等四大支柱产业。全镇辖东镇、裴村、西街、官庄、仓底、新农村、东鲁、涑阳、上镇、川口、张家庄、小罗庄、大罗庄、党家庄、西干庆、西沟、东干庆、营里、东姚、中庄、上白、下白、东白、三交24个行政村,118个居民组,8549户,全镇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564人,居民以汉族为主,人均收入3204元,1981年政社分离,东镇人民社改为东镇人民政府,2001年撤乡并镇保留镇级建制。镇治在东镇村。乡镇地处中温带、季风区,全年降水量500毫升,无霜期270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是个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区,主产小麦、玉米,官庄莲菜素有“十里荷香”的美誉。

2001年,东镇党委、政府聘请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对东镇(2001年-2020年)的小城镇建设作了总体规划。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立即着手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依托海鑫、发展东镇、建设城镇、带动农村、与时俱进、强镇富民”的总体思路,完成了海仓立交桥及城东立交桥配套工程、五四一总院路拓宽改造及门诊大楼、甘泉路硬化及外环路的建设,修建村级公路15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巷巷通。完成招商引资1.6亿元,新建红鑫阁花园小区,白玉星城、金兰名仕花园等一批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形成了以华贝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新兴的森特集团赛德公司也正在形成扩张。金宇超市和家福超市为东镇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投资4000万元新建 东镇中学教学楼、公寓楼及“山西省示范初中”春元中学和“省级示范园”碧海幼儿园,为创办教育大镇奠定了基础。

1996年,镇政府建立了东鲁蔬菜批发市场,带动了周边几个村蔬菜业的发展,蔬菜批发由2000年的日销量20吨,发展到2008年日销量60吨。蔬菜远销河南济源、太原、长治、晋城、侯马等各地。

全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6个,实施工程29处,修建文体活动和休闲广场16处,完成了大运高速路东镇段的绿化工作和东鲁3000亩农田林网工程,全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东镇连年被评为运城市及闻喜县的先进乡镇、新农村建设先进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劳动力转移先进单位,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群众体育先进镇”、“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单位”,“河东楹联第一镇”。

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在著名的《 建国方略》中曾构想在松嫩两江交汇处设立一个“东镇”,作为东北枢纽城。“东镇”就是今日的 松原。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第四计划第三部:东北铁路系统 中说道:“未论及此网式铁路之各支线以前,吾意以为当先设立一铁路中区,犹蜘蛛巢之于蜘蛛网也。吾且名此铁路中区曰“ 东镇”。此东镇当设立于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西南,约距哈尔滨之西南偏一百英里,将来必成为一最有利益之位置。此之新镇,不独可为铁路系统之中心,至当辽河、松花江间之运河成立后,且可成为水陆交通之要地。”
此是由计划中之满洲铁路中区分出之第一线。比较其他直达辽东半岛之不冰口岸之二线为短,路线与南满铁路平行。在两线之北部末尾,相距约八十英里。依据与俄前政府所订原约,不能在南满铁路百里以内建筑并行路线,但当施行国际发展计划,为共同利益起见,此等约束必须废除。此线起自东镇,向南延进,经过满洲大平原,由长岭、双山、辽源、康平而至新民,成为一直线,约有二百七十英里之长。过新民后,即与京奉铁路合轨,约行一百三十英里之长,即至葫芦岛。

'''地 东镇北方大港线'''

此是由铁路中区直达不冰之深水港之第二线。起自东镇,向西南方延进,经过广安于东镇与西辽河间之中道。在未到西辽河以前,先须经过无数小村落。当经过辽河之后,即进入热河区域之多山境界。经过一谷地至阜新县城,再经过分水界,进入大凌河谷地。当经过大凌河谷地之后,此线即由此河之支流,再经一分水界而入于滦河谷地。然后通过万里长城,取道永平与乐亭,而至北方大港。此线共长约五百五十英里,前半截所经过者是平地,后半截所经过者是山区。

'''玄 东镇多伦线'''

此是由铁路中区分出之第三线。向西方直走,经过平原,至洮南。由此横过日本之计划瑷珲热河线,并与 长春洮南及郑家屯洮南两计划路线之终点相合。经过洮南后,此线即沿大兴安岭山脉东南方之山脚转向南走,在此一带山脉,发见有最丰盛之森林与富饶之矿产。然后经过上辽河谷地,此谷地即由在北之大兴安岭与在南之热河山所成。再通过林西与经棚等市镇,至多伦,于是由此处与西北铁路系统之干线相合。此线长约有四百八十英里,大半皆在平地。

'''黄 东镇克鲁伦线'''

此由东镇铁路中区分出之第四线。向西北走,几与中东路之哈尔滨满洲里线平行。两线相隔之距离,由一百英里至一百三十英里不等。此线由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东镇北部起,复向西渡嫩江,至大赉,转西北向,横过平原,进入奎勒河之北支流谷地。当进入此谷地后,即沿此河流直上至河源处,然后横过大兴安岭分水界,进入蒙古平原。于是从哈尔哈河之右岸至贝尔池北之末端,由彼处转向西走,至克鲁伦河,即循克鲁伦河南岸至克鲁伦。此线约共长六百三十英里。

'''宇 东镇 漠河线'''

此是由铁路中区发出之第五线。起自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北部,向西北行,横过满洲平原之北端,至齐齐哈尔。在齐齐哈尔与计划之锦瑷线相会,同向西北方,沿嫩江左岸走,至嫩江,而后彼此分路。于是再向西北走,进入嫩江上流谷地,至发源处再横过大兴安岭山脉之北部末尾处至漠河,在漠河与多伦漠河线之末站相会。此线约长六百英里。全线首之四分一行经平原,其次之四分一沿嫩江下流走,第三之四分一行经上流谷地,第四之四分一截经山岭。是为金矿产地,但天然险阻亦意中事也。

'''宙 东镇科尔芬线'''

此是由铁路中区分出之第六线。起至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北边,向平原前行,经肇东、青冈等城镇。到青冈后,渡通肯河,至海伦。然后上通肯河谷地,横过小兴安岭分水界,由此即向下进入科尔芬谷地。经车陆前行,至科尔芬,即黑龙江之右岸也。此线共长约三百五十英里,三分二为平地,三分一为山地。此为由东镇至黑龙江之最短线,黑龙江之对岸即俄境也。

'''洪 东镇 饶河线'''

此是由铁路中区分出之第七线。起自嫩江、松花江合流处之北边,经肇州,绕松花江左岸行经平原,而后再横过中东铁路,渡呼兰河,而至呼兰。过呼兰后,向巴彦、木兰、通河等地方前进,再渡松花江至三姓,即今名依兰地方也。于是向前进入倭肯河谷地,过分水界,经七星碣子与大锅盖等地方,进入饶河谷地。于是沿此河边经过无数村落市镇,始至饶河县,以饶河与乌苏里江合流处为终点。此线之距离约有五百英里,所经之处皆为肥美土地。

'''荒 东镇 延吉线'''

此是第八线,由铁路中区分出。起自嫩江、松花江会流处之东边,循松花江右岸,向东南方前行,至扶余又名伯都讷,并经过此江边之镇甚多。至横过哈尔滨大连铁路后,即转向东行,至榆树与五常等地方。到五常后,此线转偏南行,向丰德栈前进,而后依同一方向至额穆。于是由额穆渡牡丹江,然后向凉水泉与石头河前行,至此即与日本会宁吉林线合轨,直达于延吉。此线约共长三百三十英里,经过各农产与矿产极丰富之地方。

'''日 东镇 长白线'''

此是由铁路中区分出之第九线。起自嫩江、松花江相会处之南部,向东南方走,横过平原,至农安。渡伊通河,相继向同一方进行,经过此河之各支流,至九台站。复由此与长春吉林线合轨,直行至吉林。迨至吉林后,则由其本路循松花江右岸,向东南行至拉法河合流处。即沿松花江河岸转南行,至桦甸。即再由此溯流而上,至头道沟,直达抚松。即转东南行,进入松香河谷地。再溯流前行,经长白山分水界,绕天池湖边南部,然后转向循暖江至长白,即近高丽边界地方也。此线之距离约共三百三十英里。最后之一部分,当经过长白分水界时,须历许多困难崎岖之地。

'''月 葫芦岛 热河北京线'''

由此吾将从而另为计划东北铁路系统之一新组,此组以辽东半岛之不冰口岸葫芦岛为总站。此第一线起自葫芦岛,向西方走进沙河谷地,至新台边门。于是行过海亭、牛营子、三十家子之多山境界,至平泉。复依同一方向直达热河又名承德。到热河后,由旧官路至滦平,然后转西南向至古北口,通过万里长城,由彼处循通路经密云与顺义,至北京。此线之距离约有二百七十英里。

'''盈 葫芦岛克鲁伦线'''

此是由葫芦岛分出之第二线。起自葫芦岛口岸,向北直走,经建平与赤峰。行过热河之多山地域后,此线循通道而行,过辽河谷地上部,至间场、西图、大金沟与林西等地方。到林西即进至陆家窝谷地,即由甘珠庙、右府迹,经过大兴安岭极南之分水界。然后再进至巴原布拉克、乌尼克特及欢布库列,由此即与多伦克鲁伦线合轨,直达克鲁伦。此线以达至欢布库列计之,约长四百五十英里,经过丰富之矿产、木材、农业等地方。

'''昃 葫芦岛呼伦线'''

此是由葫芦岛分出之第三线。取道锦州,循大凌河右边直走至义州,由此渡大凌河,至清河边门与阜新。到阜新后,此线即向北直行至绥东,由此渡西辽河至开鲁,再由大鱼湖与小鱼湖之间直达合板与突泉。然后横过大兴安岭,进入阿满谷地,沿河流直达呼伦。此线长约六百英里,所经过地方皆富于矿产与农业,并有未开发之森林。

'''辰 葫芦岛安东线'''

此第四线,自葫芦岛起,向东北方走,循计划中之辽河葫芦岛运河边直上,而后转东南行至牛庄与海城,由此再转东南行至析木城,于是与安东奉天线合轨,直达近高丽境界之安东。此线约长二百二十英里。此线与葫芦岛热河北京线连合,则成为一由安东以外之高丽至北京之至直捷之线矣。

'''宿 漠河绥远线'''

此是别一组铁路系统中之第一线,吾且进而论之。此等为环形线,以东镇中区为轴,成二半圆形,一内一外。此之漠河绥远线,起自漠河,沿黑龙江边前进至乌苏里、额木尔苹果、奎库堪、安罗、倭西们等地。过彼处后,此后转折南流,故此线亦循之至安干、察哈颜、望安达、呼玛等处。于是再由呼玛前行,至锡尔根奇、奇拉、满洲屯、黑河、瑷珲,在瑷珲乃与锦瑷线之终点相会。过瑷珲后,此线即渐转而东向,直达霍尔木勒津、奇克勒与科尔芬等处,在科尔芬与东镇科尔芬线相会。然后由彼处再进至乌云、佛山与萝北,由萝北直至同江,此即黑龙江与松花江会流之点也。此线即由此处渡松花江,抵同江。再由此向街津口额图前行,至绥远,即黑龙江与乌苏里河之合流处也。此线长约有九百英里,至所经之地方,皆系金矿产地。

'''列  呼玛室韦线'''

此本是漠河绥远线之支线。起自呼玛,循库玛尔河,经过大砬子与瓦巴拉沟等金矿。然后溯库玛尔而上,向西行,又西南偏至此河之北源。遂由彼处过分水界,进入哈拉尔谷地,于是由此谷地上达室苇。此线约长三百二十英里,经过极丰富之金矿地方。

'''张 乌苏里图们鸭绿沿海线'''

此是外半圆形之第二线。由绥远起与第一线相续,沿乌苏里江前行,经过高兰、富有、民康等处,至饶河,于是此线与东镇饶河线之末站相会。由饶河起南行,则与在乌苏里江东边之俄乌铁路成平行线,直达虎林而止。到 虎林后即离俄罗斯线,转向西方,循穆陵河至兴凯湖之西北角之密山县。由此再至平安镇,转南向,循国界在小绥芬车站横过哈尔滨海参威线,直至东宁。到东宁后相继南向,循国界而行,至五道沟与四道沟间之交点。然后转而西行,至珲春,再西北走至延吉,于是与日本之会宁吉林线相会。由延吉循日本线至和龙,离日本线由图们江左岸向西南走,经过分水界,进入鸭绿谷地,即在此处与东镇长白线相会。过长白后即转西向,又西北偏,沿鸭绿江右岸至临江。彼时又复西南偏,仍沿鸭绿江右岸前行,至辑安县。再相继依同一方向,沿鸭绿江右岸直达安东,由此即与安东奉天铁路相会。过安东后,向鸭绿江口之大东沟前走,循此海岸线至大孤山与庄河等处。然后转而西向,经平西屯、房店,至吴家屯,与南满铁路相会。此线之距离约有一千一百英里,自头至尾皆依满洲东南之国界而行也。

'''寒  临江多伦线'''

此是东镇铁路中区外半圆之第三线。与在中区南部分出之支线相接。此线起自临江,即鸭绿江之西南转弯处也。由此处向多山地域前进,经过通化、兴京与抚顺等地方,至奉天,横过南满铁路。于是此线由奉天与京奉线合轨,直达新民。由此横过东镇葫芦岛线,转向西北走,经过新立屯,至阜新。过阜新后,此线进入辽河谷地上部之山地,直向赤峰前行,经过无数小村落与帐幕地,皆大牧场也。此线由赤峰再前行,经三座店、公主陵、大辗子等处,通过银河谷地至发木谷,然后循吐根河至多伦诺尔。此线长五百英里。

'''来 节克多博依兰线'''

此是内半圆形之第一线。与东镇铁路中区之东北方所分出之各支线相连。起自黑龙江上游之节克多博,向东前行,又东南偏,经过大兴安岭山脉之谷地、山地数处,即至嫩江。过嫩江后,渐转南向至克山,由彼处再至海伦,然后渡松花江至三姓,即依兰也。此线长约七百英里,经过农业与金矿地方。

'''暑 依兰吉林线'''

此是内半圆之第二线。起自依兰,向西南方,沿 牡丹江右岸前行,经过头站、二站、三站、四站,至城子,即由此处横过哈尔滨海参威线。于是由牡丹江右岸渡至左岸,直往宁古塔。过宁古塔后,复向西方前行,经过瓮城、蓝旗站、搭拉站与凤凰店,至额穆。于此与日本之会宁吉林线相合,向西前行,至吉林。此线所行之长度约二百英里,经过牡丹江之肥美谷地。

'''往 吉林多伦线'''

此是在东镇铁路系统中内半圆形之第三线。起自吉林,循旧通路西行至长春,于是在此与中东铁路北来之线及日本南满铁路南来之线之两末站相会。过长春后,即横过平原,至双山,又在此与东镇葫芦岛<线>及日本之四平街郑家屯洮南线相会。再由双山渡辽河,至辽源,复由彼处行经一大平原,经过东镇北方大港线,直达绥东,与葫芦岛呼伦线相会。过绥东后,循辽河谷地上行,先横过葫芦岛克鲁伦线,然后过分水界至多伦,是为终站。此线所经之远度约有五百英里。

由以上所举,方能完成吾计划中东北铁路之蜘蛛网系统。就全系统路线之长言之,其总数约有九千英里。<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DIE0E85F0514CFJG.html 简介]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9,5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