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次編輯
變更
承孝相
,無編輯摘要
|-
|在未與這位建築師謀面之前,讀到他答記者問時說過的一句話,「在早前我曾經設計過教堂,親眼看見有個女人哭泣著進去,出來的時候卻面帶笑容,當時我覺得非常幸福,這種幸福感也是一種革命」。
|-
| 在承孝相即將出版的中文版作品《建築,思維的符號》一書序言中,他披露了自己為何會選擇踏上建築師行業:「我決定從事建築設計,是在讀高三的時候。並非是因為自己特別懂建築,也不是出於有某種動機。我從小就很喜歡繪畫,因此對美術有些執著,但是父母從一開始就極力反對我以美術作為職業。我當時正處在徬徨不定的少年時期,又掀起了對神學的熱情,曾想過踏上聖職之路,但父母總是在強調我的長子身份,我又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因此總是猶豫不定。那時,教我建築,開導我的人是我姐姐。也許她認為能夠繼續我所喜歡的繪畫職業的相關職業就是建築了,也許她覺得建築是結合了技術和藝術的產物。實際上我考取了大學的建築專業之後,因為擅長繪畫,被大家稱為有本事的建築系學生,因此自己也感覺比其他同屆生更有優越感。」|-|房子不是蓋而是做出來的就像做詩一樣|-|「房子不是蓋,而是做出來的,就像做飯、做農活兒、做詩一樣做出來的。」承孝相認為,「做」是使用材料,通過想法、意願和心靈,使之變成完全不同的結果,與單純的物理運動的結果相比,其方法和過程不同,根本的思想也不同。而「做」房子的意思就是做生活體系,即做出生活的方法就是建築。他這樣解釋說:「建築的平面圖就能明確說明這一點:先推想在房間裡可發生的行為,決定收容其行為的空間,來預測使用人數,再決定大小,之後規定順序,重新組織起來就構成平面圖。在這平面裡生活的我們不管喜歡不喜歡,都要學習和適應其平面組織的規律。」|-|好建築不在於它是否華麗和寒酸|-|早在 1996年,承孝相關於建築理念的第一本作品《貧窮之美》就曾闡述過:建築的好或壞並不在於他的華麗和寒酸,華麗的建築反而遮蓋真實的生活,而誘導一種荒唐和假惺惺的生活;寒酸的建築倒更容易培養正確的心態。雖然建築的功效可能讓人感覺很緩慢,並非那麼急功近利,但是建築確實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並且對我們的人格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建築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建築師需要文化素質而非藝術技巧|-|建築師的圖的價值在於是否表現出他的思維。因擅長繪畫而做建築的話,繪畫只能妨礙他的思考過程。換句話說,將建築師思維的紀錄,用普通語言來表示的,就是建築師的圖。因此,建築師應擅長繪畫是沒有理由的,他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就像寫文章一樣,用規定的符號和線條記錄下來就是了。某種意義上說,他所需要的是文化素質,並不是藝術技巧。|-|用心構造空的建築|-|在承孝相設計的朝外SOHO售樓處就不難看出其構造「空」的建築理念。樸素的灰色售樓處外立面,內在的空間卻既簡單而豐富,在樓頂的空地,承孝相專門請來了韓國著名的園林景觀設計公司,錯落有致的花草小徑,讓這個矗立在朝陽路邊的小樓更多了些生活情趣。在他眼中,「空」不是剩下的東西,而是想要的和存在的。承孝相表示,正是城市的這些空白,使社區有了生命。這些空白,就是城市本身的精華和脈搏。換言之,城市的一部分,遠比整體更重要。承孝相把建造「空」,以及這些「空」的集合所形成的風景稱作是「文化景觀」。而這種造出文化景觀更多的是建築之間,被城市棄置的地方,屋頂空地,以及一切由物質所打造的建築剩下的空處,所有這些的集合。它沒有特定的功能或盡頭,但是,只要肯用心就能夠在這些「空」的上面建設新的生活。|-|在建築外觀中產生美好人生幾乎不可能|-|承孝相認為,建築的外形是其中已包含人生體系的狀態,因此外觀和外形最好真實地表現其體系。在建築不是作為事物,而是作為環境漸漸高揚其價值的今天,建築的外觀是次要的,只是屬於平面組織的附屬而已。但是目前還是存在把立面誤以為建築之目的,把建築師為視覺的象徵和符號的許多例子,把客觀的建築誤以為是一種造型藝術。這種建築中產生美好的人生是幾乎不可能的。從某種角度考慮,建築不僅僅是蓋房子,房子只是基礎,此房子裡蘊含的我們的生活與房子一起成為建築,也就是造就我們人生就是建築更明確的含義。|-|承孝相喜歡走在北京的胡同小巷|-|承孝相每隔兩三個月就要來北京一次,看到這個城市的容顏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他坦言:「每一次到那裡,都會看見新的道路,每一次也都會有新的高樓在規劃中。我還注意到過往的人們,面部表情也不同以往,夜晚的時候,我看見城市燈光漸漸地次第亮起來。這一切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運動中的城市』。我開始愛上了這個城市。我喜歡王府井後面的大排檔,我喜歡走在胡同小巷裡。清晨時,天安門前空曠的廣場,那種安寧平靜,尤其讓我全身無處不感受到都市沉默時的美麗。城市安靜的時候,有時候真有一種難以置信的高貴風範,讓人心生虔誠。然而,每一次我再回到漢城,心中的某個角落,便會隱隱的覺得低落。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再一次看到,不好的建築爭先恐後地冒出來,也不是因為我覺得再也看不到胡同裡的那些小巷了。如今也要在北京消失了,一念及此,我便坐立不安。」|-|鏽鋼板原來這麼神奇|-|沒有哪種建築材料,像清水混凝土這樣性能可靠而感覺安寧,承孝相在個人作品中不只一次用到了這種材質。|-|另外,他還喜歡使用鏽鋼板,這種鋼本是用來建造橋樑等不能使用外層塗料的地方。其表面會在五年的時間裡漸漸產生美麗的綠鏽,這層綠鏽對其強度有保護作用。鏽鋼板的強度和重量,製造一種緊張,一下子就能抓住觀者。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沉澱時間的遺蹟。隨著綠鏽越積越多,色彩隨之而變,顯示出的深度,非單純的材質可比。|-|「長城腳下的公社」會所|-|「建築即風景」是這一設計的追求,它包容了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功能。由於這個地方自然環境非常優美。群山環繞山谷,且風景絕佳,長城蜿蜒在險峻的群山上,為這裡劃出一道天然的邊界。第一次查看現場回來以後,承孝相就想,首先,自然要素,如岩石、樹木,甚至現有的人造結構,都要保留。考慮到場地足夠的功能空間及斜度,大量的空間,應該放入幾個部分,以留給「空」設計的餘地。這樣一來建築分割的各個部分,便與其他房子和周圍環境和諧相處。|-|會所處於「長城腳下的公社」中心。從各個房子可以很容易地來到這裡,它靠近南面和北面的山谷起源的地方。從這裡向西看,長城正在眼前,能看到整個地區最好的風景。往東看,也可以看到東面的山谷,而南北兩邊的視野,則圈定在群山之內。這個會所,是為各個房子的客人和住戶提供服務,包括兩個飯店、一個游泳池、一個畫廊、一家雜貨店、一個管理中心以及員工宿舍。|-|所有的人工元素,都與原有的風景絲絲相扣。邊緣應特殊處理。這樣做的效果,是彷彿五個部分從北面的山脈自然延伸出來的,而不是建在地上。材料也是表現設計理念的手段。因此,這個建築要使用天然材質如木頭、鏽鋼板和混凝土。鏽鋼板時間長了會生鏽,這一鏽層,逐漸變化,變得與自然世界中經過許多歲月的顏色變化相仿。混凝土裡的石頭是把清水混凝土和現場的石頭結合起來使用,將保持自然環境的本色。出來的是一種「返舊」效果,彷彿已經滄海桑田。 * 擅長繪畫被認為是有本事的建築系學生
|-
|在承孝相即將出版的中文版作品《建築,思維的符號》一書序言中,他披露了自己為何會選擇踏上建築師行業:「我決定從事建築設計,是在讀高三的時候。並非是因為自己特別懂建築,也不是出於有某種動機。我從小就很喜歡繪畫,因此對美術有些執著,但是父母從一開始就極力反對我以美術作為職業。我當時正處在徬徨不定的少年時期,又掀起了對神學的熱情,曾想過踏上聖職之路,但父母總是在強調我的長子身份,我又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因此總是猶豫不定。那時,教我建築,開導我的人是我姐姐。也許她認為能夠繼續我所喜歡的繪畫職業的相關職業就是建築了,也許她覺得建築是結合了技術和藝術的產物。實際上我考取了大學的建築專業之後,因為擅長繪畫,被大家稱為有本事的建築系學生,因此自己也感覺比其他同屆生更有優越感。」
|「房子不是蓋,而是做出來的,就像做飯、做農活兒、做詩一樣做出來的。」承孝相認為,「做」是使用材料,通過想法、意願和心靈,使之變成完全不同的結果,與單純的物理運動的結果相比,其方法和過程不同,根本的思想也不同。而「做」房子的意思就是做生活體系,即做出生活的方法就是建築。他這樣解釋說:「建築的平面圖就能明確說明這一點:先推想在房間裡可發生的行為,決定收容其行為的空間,來預測使用人數,再決定大小,之後規定順序,重新組織起來就構成平面圖。在這平面裡生活的我們不管喜歡不喜歡,都要學習和適應其平面組織的規律。」
|-
| * 好建築不在於它是否華麗和寒酸
|-
|早在 1996年,承孝相關於建築理念的第一本作品《貧窮之美》就曾闡述過:建築的好或壞並不在於他的華麗和寒酸,華麗的建築反而遮蓋真實的生活,而誘導一種荒唐和假惺惺的生活;寒酸的建築倒更容易培養正確的心態。雖然建築的功效可能讓人感覺很緩慢,並非那麼急功近利,但是建築確實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並且對我們的人格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建築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
| * 建築師需要文化素質而非藝術技巧
|-
|建築師的圖的價值在於是否表現出他的思維。因擅長繪畫而做建築的話,繪畫只能妨礙他的思考過程。換句話說,將建築師思維的紀錄,用普通語言來表示的,就是建築師的圖。因此,建築師應擅長繪畫是沒有理由的,他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就像寫文章一樣,用規定的符號和線條記錄下來就是了。某種意義上說,他所需要的是文化素質,並不是藝術技巧。
|-
| * 用心構造空的建築
|-
|在承孝相設計的朝外SOHO售樓處就不難看出其構造「空」的建築理念。樸素的灰色售樓處外立面,內在的空間卻既簡單而豐富,在樓頂的空地,承孝相專門請來了韓國著名的園林景觀設計公司,錯落有致的花草小徑,讓這個矗立在朝陽路邊的小樓更多了些生活情趣。在他眼中,「空」不是剩下的東西,而是想要的和存在的。承孝相表示,正是城市的這些空白,使社區有了生命。這些空白,就是城市本身的精華和脈搏。換言之,城市的一部分,遠比整體更重要。承孝相把建造「空」,以及這些「空」的集合所形成的風景稱作是「文化景觀」。而這種造出文化景觀更多的是建築之間,被城市棄置的地方,屋頂空地,以及一切由物質所打造的建築剩下的空處,所有這些的集合。它沒有特定的功能或盡頭,但是,只要肯用心就能夠在這些「空」的上面建設新的生活。
|-
| * 在建築外觀中產生美好人生幾乎不可能
|-
|承孝相認為,建築的外形是其中已包含人生體系的狀態,因此外觀和外形最好真實地表現其體系。在建築不是作為事物,而是作為環境漸漸高揚其價值的今天,建築的外觀是次要的,只是屬於平面組織的附屬而已。但是目前還是存在把立面誤以為建築之目的,把建築師為視覺的象徵和符號的許多例子,把客觀的建築誤以為是一種造型藝術。這種建築中產生美好的人生是幾乎不可能的。從某種角度考慮,建築不僅僅是蓋房子,房子只是基礎,此房子裡蘊含的我們的生活與房子一起成為建築,也就是造就我們人生就是建築更明確的含義。
|-
| * 承孝相喜歡走在北京的胡同小巷
|-
|承孝相每隔兩三個月就要來北京一次,看到這個城市的容顏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他坦言:「每一次到那裡,都會看見新的道路,每一次也都會有新的高樓在規劃中。我還注意到過往的人們,面部表情也不同以往,夜晚的時候,我看見城市燈光漸漸地次第亮起來。這一切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運動中的城市』。我開始愛上了這個城市。我喜歡王府井後面的大排檔,我喜歡走在胡同小巷裡。清晨時,天安門前空曠的廣場,那種安寧平靜,尤其讓我全身無處不感受到都市沉默時的美麗。城市安靜的時候,有時候真有一種難以置信的高貴風範,讓人心生虔誠。然而,每一次我再回到漢城,心中的某個角落,便會隱隱的覺得低落。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再一次看到,不好的建築爭先恐後地冒出來,也不是因為我覺得再也看不到胡同裡的那些小巷了。如今也要在北京消失了,一念及此,我便坐立不安。」
|-
| * 鏽鋼板原來這麼神奇
|-
|沒有哪種建築材料,像清水混凝土這樣性能可靠而感覺安寧,承孝相在個人作品中不只一次用到了這種材質。
|另外,他還喜歡使用鏽鋼板,這種鋼本是用來建造橋樑等不能使用外層塗料的地方。其表面會在五年的時間裡漸漸產生美麗的綠鏽,這層綠鏽對其強度有保護作用。鏽鋼板的強度和重量,製造一種緊張,一下子就能抓住觀者。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能沉澱時間的遺蹟。隨著綠鏽越積越多,色彩隨之而變,顯示出的深度,非單純的材質可比。
|-
| * 「長城腳下的公社」會所
|-
|「建築即風景」是這一設計的追求,它包容了多元的文化和不同的功能。由於這個地方自然環境非常優美。群山環繞山谷,且風景絕佳,長城蜿蜒在險峻的群山上,為這裡劃出一道天然的邊界。第一次查看現場回來以後,承孝相就想,首先,自然要素,如岩石、樹木,甚至現有的人造結構,都要保留。考慮到場地足夠的功能空間及斜度,大量的空間,應該放入幾個部分,以留給「空」設計的餘地。這樣一來建築分割的各個部分,便與其他房子和周圍環境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