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令涛

增加 12,013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张令涛''',(1903—1988),浙江省宁波市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中国著名连环画艺术家,擅长连环画、中国画;张…”
'''张令涛''',(1903—1988),浙江省[[宁波市]]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中国著名连环画艺术家,擅长连环画、中国画;张令涛与胡若佛长期合作,人称“黄金搭档”,他们的作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常常是张令涛打稿,胡若佛勾描;张令涛先生早期做美术编辑,为教科书插图,为儿童良友社编绘画报、画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杨家将]]》《[[红楼梦]]》《[[猎虎记]]》《[[三国归晋]]》《[[女娲补天]]》《[[东周列国志]]》(《[[勾践]]》《[[宋襄公]]》)等。<ref>[https://www.sohu.com/a/143176414_657240 连环画精品欣赏(8) 《杨家将》——张令涛、胡若佛绘画],搜狐,2017-05-24</ref>

==人物生平==

张令涛,自幼爱好文学与绘画,勤奋自学。小学就读在杭州,中学毕业于苏州。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为首届毕业生,和叶浅予、陈秋草、潘思同、方雪鸪、但杜宇等,均为第一届的高才生。

毕业初期,张令涛亦曾参加过叶浅予主编的《[[上海漫画]]》和方雪鸪、潘思同、陈秋草等创立的“白鹅画会”(在虹口北四川路)一些社会文化活动。后因结婚成家有了负担,不能不求一项固定职业。经伯父张葆灵向张元济总经理推荐,入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担任美术编辑。 其时,“商务”编辑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共达两百多人。张令涛素描基础扎实,擅长钢笔画,初进馆时为“商务”四大杂志:《[[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学生杂志]]》作封面设计和文章插图。先后和沈雁冰、郑振铎、胡愈之、邝富灼等合作共事,十分融洽,受到他们的赞赏。

此时,商务印书馆最主要的营业收益为教育部审核批准的《[[新学甲小学国语教科书]]》, 行销全国各地,每年发行量高达千万册;而当时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也纷纷把目标瞄准在发行教科书上,竞争十分激烈。因此商务编辑所急需不断更新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是在课文的插图上。此时,新任所长王云五看中了后起之秀的张令涛,要求其负责重新绘制《[[新学制国语教科书]]》的全套插图以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张令涛为此竭尽全力作出最完美的贡献。他历时年余,参考了欧美日本的许多儿童读物并到“商务”自办的“大公子弟学校”亲自观察调查,然后动笔起草,以流畅的线条,动态的构图,精心绘制出符合课文内容的一幅幅儿童喜爱的美丽插图,完成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革新任务,博得了王云五的奖励。不久,王云五升任为“商务”总经理,李伯嘉担任编辑所长。王云五推行企业科学管理法,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提出一系列新的文化经营理念;随之《[[万行文库]]》和大部头古籍丛书陆续出版。此一时可以称为商务印门馆创立以来最鼎盛的历史时期。

1932年初,上海遭遇日本军队突然袭击的“一.二八”战祸。座落在闸北宝山路上的商务印书馆首先遭到日本飞机集中轰炸,大火浓烟三夜不熄,引起全市纸灰飞扬。惨淡经营四十余年的全国最大民营文化企业一旦化作灰烬;占地百亩的厂房、印刷机械、仓库、包括五座子楼的编辑所、东方图书馆、涵芬楼藏书等等统统成为一片瓦砾堆。张令涛的家住在附近宝通路,亦遭焚毁,一家连夜逃入租界旅馆避难,情况十分狼狈。幸得家父闻讯,立即谴人将其一家接回宁波。

商务印书馆遭此浩劫,首先急于恢复的就是出版中小学各级教科书,挽救财政上的损失,这是当时简便可行的唯一办法。于是王云五、李伯嘉两人负责,选择一批精干队伍赶去香港分馆,筹划出版一套《[[新学制复兴教科书]]》以应全国学校开学时的急需。张令涛受命赶到上海,和王云五等同乘意大利邮轮“康脱凡第”号去香港。

抵港后入住香港分馆狭小的厂房内,在隆隆印刷机声旁的小室里,张令涛挥汗日夜作画不歇,艰苦困难的情况和上海时代的生活,相比不啻有霄壤之别。他一时陷入精神恍惚,屡屡昏迷,加之居港水土不服,语言隔阂,不免触动思妻恋家之念,在突然的感情冲动驱使下,竟不辞而行,径自搭轮回上海,转而回到家乡。从此,张令涛脱离了商务印书馆,有负王云五先生之期望,此举造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在家乡他得到了亲人的体谅和爱护,身心的颓唐得以恢复。闲居之余,唯以翻阅家藏古书,临摹碑帖字画作消遣。数月之后,凇沪停战协定签订,和平恢复,张令涛回到上海,接受大东书局之聘,为该局策划出版儿童读物,以便逐步转向教科书的发行;无奈大东书局格局较小,资金不足,对编辑人员出不起高薪,后来只能按稿论件计酬。张令涛从此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以卖稿为生,从钢笔画转向广告画,向工艺美术设计的方向发展:后来又走向儿童卡通画、年画和连环画,倒也稿源日广,收入颇丰;远及南洋一带也纷纷来约稿,如新加坡的南洋书局就曾委托他绘制该地华文课本的插图。于是他又把家眷接到上海,先寓居 新闸路赓庆坊,后迁入南市蓬莱路龙门村新屋,生活总算重又小康而安乐了。

到了1937年,“八·一三”上海战火又起,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在日军步步紧逼下,上海租界沦为沦陷区内的孤岛,文化事业受到遏制。以笔耕为生的张令涛再次落入困境,稿酬收入日渐减少,物价却天天上涨:像张令涛这样一代的知识分子,深受“五四”文化运动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纵令生活幽顿,然手中之笔绝不会为敌伪汉奸分子所利用。因此在租界小范围内只能兜揽一些商业广告画或工艺设计等一类工作,苦度光阴。直到1945年秋终于盼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他的儿童读物画、连环画又渐渐为文化出版界所重视:同时新加坡南洋书局的约稿也恢复了,生活再告安定。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新中国成立。随着全国文化事业的新发展,张令涛以连环画作为专业,更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境地。

但是好景不常,到了文革十年,原有文化出版机构悉遭破坏,张令涛在这个漫漫长期中,不但接不到画稿,就连原有作品的版税也被剥夺了,且随时有被揪斗的可能,使他第三次陷入团境。为了养家糊口活下去,到了后期仅能依靠美协的中介,勉强从上海工艺美术品公司分配到一些供出口仿制的低级西方油画稿,获得一点微薄的报酬。

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开始,张令涛年事已高,精力不继,只能搁笔家居,后来幸得华君武先生和上海美协的推荐,在1979年受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从此在党对老年文化工作者多方照顾的阳光沐浴下,幸福地颐养天年,1988年11月20日去世,享年86岁。

张令涛曾有一幅彩墨画《[[滨江捕鱼图]]》入选上海文史馆编纂的《[[海上翰林画集]]》, 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钢笔画之外不多见的中国画遗作。

==人物合作==

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美社连创室人才济济、流派纷呈,集中了在沪所有的连环画大家,号称“一百零八将”,张令涛、胡若佛就是其中的二位,他俩以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连环画爱好者们,并一直被读者津津乐道。

张令涛、胡若佛是多产全能的连环画家,特别是古装人物画信手拈来,神情兼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妖魔神灵,市井平民,他们无所不能。综观这一时期的古典系列套书,几乎都有他俩的作品:《[[西游记]]》中的《[[怒打假国丈]]》《[[西汉演义]]》中的《[[暗渡陈仓]]》《[[追韩信]]》《[[三国演义]]》中的《[[三国归晋]]》《[[红楼梦]]》中的《[[宝玉初会黛玉]]》《[[王熙凤]]》《[[黛玉葬花]]》《[[刘姥姥救巧姐]]》《[[刘姥姥进大观园]]》,“老东周”中的《[[宋襄公]]》《[[楚汉相争]]》《[[韩信拜师]]》《[[自称齐王]]》。

在津美版几十册的《[[聊斋]]》系列中,张令涛、胡若佛合作的《[[辛十四娘]]》《[[小谢]]》《[[娇娜]]》是公认画得最好的作品之一。他俩的代表作还有朝花版的《[[红楼二尤]]》《[[女娲补天]]》、冀美版《[[朱痕记]]》、津美版《[[双生赶船]]》、人美版的《[[杨家将]]》等,特别是他们画的《[[杨家将]]》,虽然只有五册,但比起现在十几册,二十几册的其他版本要精彩的多,主要就是他们抓住了《[[杨家将演义]]》中最精彩的情节加以描绘。该套书现已成为连环画爱好者们收藏的上品。

至于他俩各自单独或与别人合作的作品也毫不逊色。胡若佛绘冀美版的《[[盘丝洞]]》《[[蔡文姬]]》,张令涛与张子凡的“老东周”《[[血染长平]]》《[[老桑树下的故事]]》,张令涛与黄子希合作的沪美版《[[拉郎配]]》、辽美版《[[杨金花夺帅印]]》等等。

胡若佛还画过大量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封面,值得一提的是张令涛与张子凡合作的新美术版现代题材套书《[[新儿女英雄传]]》是连藏界精品中的精品,大有上下求索还难觅其踪影之感。

当然,张令涛、胡若佛的作品也有一些给人“似曾相识”的地方,但他们的风格珠联璧合,自有独到之处,雅俗共赏、丰富精致吸引了众多的连环画爱好者,他俩在连坛称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大家。

建国初期,连环画《[[红楼梦]]》问世后,读者无不为之喝彩。特别是张令涛、胡若佛绘的《[[宝黛初会]]》《[[王熙凤]]》《[[鸳鸯抗婚]]》《[[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刘妊妊救巧姐]]》《[[黛玉葬花]]》等那自成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更为人所称道,而他们笔下那些神采灵动、妩媚多姿、淡雅秀美、神形兼备、自得天趣的红楼女儿形象尤其脍炙人口,有口皆碑。

张令涛、胡若佛的仕女形象之所以能达到如此神韵境界,是因为他们对人物思想性格的真切理解和自然情态的演绎;还因为他们塑造形象的新美、隽永;再加上他们那娴熟笔触的协调,因而能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红楼梦]]》的绘制,可以说是张令涛胡若佛绘画史上的转折点,它奠定了张令涛胡若佛的艺术风格。从此他们那枝优扬的画笔常常穿梭于我国的古典时空中,经典佳作源源问世,使人目不暇接。

==艺术成就==

翻开张令涛、胡若佛的连环画艺术春秋史,艺术之光熠熠生辉。他们先后所刻画的文天祥、夏完淳、梁红玉、刘邦、韩信、杨业、杨七郎等英雄形象和红楼女儿、辛十四娘、小谢、女娲、娇娜等女性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艺术风采享誉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

在这几册连环画作品中,由于张令涛、胡若佛都倾注入浓厚的感情色彩,更加上他俩精湛的艺术融合,世人无不为之瞩目,张令涛、胡若佛的连环画艺术风格也因此而在当时的连坛上脱颖而出,成为耀眼的明星。

==参考文献==
[[Category:畫家]]
272,7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