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44
次編輯
變更
万有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万有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万有.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4%B8%87%E6%9C%89…”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万有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万有.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4%B8%87%E6%9C%89&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原图链接] [https://new.qq.com/omn/20190710/20190710A0HV8P00.html 图片来源腾讯]]]
| 图像说明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河南医科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ref>[html 万有 ],搜狐, 2014-06-27</ref>
'''万有''',1985年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河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获博士学位,1995原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博士后出站。1998至2000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新泽西大学访问学者。1996年以来于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社会任职==
博士学位,博士后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主任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原理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秘书长。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国际疼痛学会(IASP)会员,中国生理学会会员。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副主编;《生理科学进展》、《针刺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Neuroscience Bulletin>编委;十余种国内外核心期刊与SCI收录学术刊物特约审稿人。
==主要经历==
2003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度入选国家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
感觉系统的分子神经生物学:疼痛与镇痛的机制。
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形态学、电生理学(大体电生理和膜片钳)、药理学和行为学等多种方法,研究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和脑内高级中枢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递质、受体、离子通道以及神经网络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目的在于阐明疼痛尤其是慢性痛的机制。
==基金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留学回国启动基金、"985"工程和"211"工程,科技部"973"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
==主要荣誉==
(1) 集体奖:国家级神经生物学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人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以及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教师优秀奖、北京大学研究生“十佳导师”。
(3) 科研奖:国际疼痛学会疼痛研究杰出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医学家]]
| 姓名 = 万有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万有.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4%B8%87%E6%9C%89&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原图链接] [https://new.qq.com/omn/20190710/20190710A0HV8P00.html 图片来源腾讯]]]
| 图像说明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河南医科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
<ref>[html 万有 ],搜狐, 2014-06-27</ref>
'''万有''',1985年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河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获博士学位,1995原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博士后出站。1998至2000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和新泽西大学访问学者。1996年以来于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历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社会任职==
博士学位,博士后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和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主任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原理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秘书长。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国际疼痛学会(IASP)会员,中国生理学会会员。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副主编;《生理科学进展》、《针刺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Neuroscience Bulletin>编委;十余种国内外核心期刊与SCI收录学术刊物特约审稿人。
==主要经历==
2003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4年度入选国家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
感觉系统的分子神经生物学:疼痛与镇痛的机制。
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形态学、电生理学(大体电生理和膜片钳)、药理学和行为学等多种方法,研究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和脑内高级中枢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递质、受体、离子通道以及神经网络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目的在于阐明疼痛尤其是慢性痛的机制。
==基金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留学回国启动基金、"985"工程和"211"工程,科技部"973"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
==主要荣誉==
(1) 集体奖:国家级神经生物学重点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人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以及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教师优秀奖、北京大学研究生“十佳导师”。
(3) 科研奖:国际疼痛学会疼痛研究杰出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