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孟建民

增加 8,13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孟建民
| 图像 =
[[File:孟建民2019.jpg|缩略图|center|[http://seuaa.se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d2/ff/3955ebee46f79f44e2f07208cfa5/98c67bf9-0d21-47d6-a9a7-91cbd3a357a2.jpg 原图链接][来自网络图片]]]
| 出生日期 = 1958年2月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院士,建筑师
| 母校 = 东南大学
}}
<big>'''孟建民 '''</big><ref>[http://photo.zhulong.com/renwu/detail463.html ]孟建民,MengJianMin作品集 </ref>><br>
* 孟建民,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0年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1982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1978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学士。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深圳勘查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同时兼任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名誉教授;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专家、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筑师资格互认考官。<br>
== 人物经历<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33/5sce1brts5.html]孟建民 简历</ref>><br> ==
* 1978年至1982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 1982年至1985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学习,获硕士学位。
* 1990年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学位。
* 1985年9月—1986年7月,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所长助理。
* 1987年8月—1987年9月,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所长助理。
* 1986年7月—1990年7月,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1990年7月—1992年7月,东南大学建筑系,教师。
* 1992年7月—1996年12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
* 1997年1月—2006年6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 2006年6月—2009年10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
* 2009年10月—至今,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 2017年3月,受聘为中国矿业大学特聘教授并任中国矿业大学可持续设计研究院院长。
== 主要著作==
* 2006 云天化集团总部办公楼、科技楼——《建筑学报》
* 2006 深圳市社会养老建筑问题研究——中国老年学学会
* 2006 关于医院设计“全方位关怀”的再思考——《名筑》
* 2005 深圳建筑25年——《深圳勘察设计25年》
* 2005 一种节能节地的新尝试——《住区》
* 2005 无中生有-建筑设计发生学初探——《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通讯》
* 2004 在传统与现代中寻点——《中国建设报》
* 2003 错动的理由——《总院月报》
* 2003 新型医院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现代“医院城”设计初探——《建筑学报》
* 2002 “诺亚方舟”天地交融——《建筑技术与设计》
* 合肥新图书馆——《建筑技术与设计》
* 200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我国建筑教育问题谈——《时代建筑》
* 2000 建筑与文化——《建筑师》
* 2000 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时代建筑》
* 1998 建筑、环境与文化-有感于合肥明珠广场的规划与设计——《规划师》
* 1998 论节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6 建设热潮中的建筑创作-当今我国建筑创作现象述评——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 建筑文化与文化建筑——《深圳特区报》
* 1994 再塑深圳城市建筑形象——《深圳特区报》
* 1994 重视深圳与城市环境建设问题——《深圳特区报》
* 1994 建筑个性化是丰富城市开明的保证——《深圳特区报》
* 1994 深圳,警惕城市的“建设性破坏”——《深圳特区报》
* 1994 建筑智能化――深圳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特区报》
* 1994 孙中山与城市规划——《深圳特区报》
* 1994 对城市规划依据的认识——《深圳特区报》
* 1994 对城市规划目的再认识——《深圳特区报》
* 1994 城市新区设计方法新探——《建筑师》
* 1994 合肥世界城规划设计探讨——《建筑师》
* 1989 南京古城形态、规划及扩展轨迹的研究——《城市研究》
* 1988 城市设计概论——《建筑师》
* 1988 港大学生建筑观——《新建筑》
* 1986 建筑设计的硬性条件及弹性条件——《建筑学报》
* 1986 江南地区小城镇物质形态初探——《城市规划》
== 理论研究 ==
* '''城市建筑学理念建构 '''
* 孟建民同志基于城市设计与建筑学的教育背景(硕士与博士学位皆以城市设计为研究方向),从业30年来一直探求中国城市建筑学的理论与路径,在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大时代中,努力研究国情、研究城市、研究建筑,从城市整体出发,强调城市与建筑的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整体与局部三者的辩证关系。
* 基于对城市建筑的这种认识,孟建民的博士论文《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分析阐释了城市与建筑人为力(主观)与自发力(客观)交互作用的博弈状态,城市与建筑呈现出既非理想规划,也非自发形成的“中间”结果。这为建筑师如何把控城市建筑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地发挥建筑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保证。
* 城市建筑学将建筑师的关注点括定在宏观城市中心街区与微观建筑时空之间,为此孟建民在《城市设计概论》中阐明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三者的分层概念与逻辑关系。另外在《城市新区设计方法探讨》中,从城市建筑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生态规划等方面着重对于现代城市新区设计进行了思考与探索;《迎接城市农业化革命》阐述了对城市化进程中将田园特色引入城市的独特见解,从而引起社会与业界积极反响,实验性尝试不断涌现。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生命体的细胞,是需要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失重》就是将孟建民相关的实验性创作尝试汇集成书。
* 总而言之,城市建筑学是以城市宏观环境为背景,强调建筑生命的周期性与动态性,并呈现自然气候、场所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脉等城市基因再现的建筑学。建构这一理念对城市的发展更新、建筑新旧交替,以及保持城市建筑文脉之延承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设计理念'''  
* 一般建筑学范畴的建筑创作,集中表现出对建筑功能与形式本体性问题的强调与关注。城市建筑学是对一般建筑学的发展与补充。从城市建筑学关注城市建筑生命全周期的角度出发,孟建民提出“全过程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从而适应与实现城市建筑学的设计理念与追求。
* “全过程设计”的特征在于设计不仅关注建筑的功能与形式,而且还关注建筑的立项、策划、计划与规划,关注建筑的建造与运营,同时也关注建筑的维护与改造,甚至还顾及建筑的拆迁与更新。总之,“全过程设计”是对应城市设计与建筑生命全周期的设计方法,这为提升城市的建筑品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创造更人性化的建筑环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可能。
*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孟建民更为关注建筑绿色节能技术运用,多采用当地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降低建筑成本,实施限额设计。30年来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来践行城市建筑学的思想理念,以“全过程设计”的方法创作出一批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的建筑作品。再如,从人体工程学角度研究了“微型多功能建筑单元”,在确保符合人体学要求、满足基本舒适度的基础上,创作出相对极小化的功能空间,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解决低收入阶层居住空间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近几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的高潮中,一些微小房型参考借鉴了本人提倡的这一理念。
* 另外,在十多年医疗建筑的创作实践中,孟建民提出对医院各类人群“全方位关怀”的理念、以人为本,坚持医疗建筑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洁净分流的三大分流原则,并适度复合医院功能内容,为医院不同人群提供除医疗外更广泛的社会化服务。建成项目如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综合楼、深圳市滨海医院等,都能反映出“高效能”、“全过程”的设计理念。2011年出版的《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收录了12项实际案例,详细总结了孟建民近十年在医疗建筑领域“全过程”设计创作与实践。
== 创作实践 ==
* 孟建民建筑研究所,由孟建民创立及领衔,隶属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为总院的主要创作团队。研究所由众多对建筑充满热情的青年人组成,我们追求建筑创作的文化性、时代性和原创性,是一个坚持学术研究的实践性建筑设计团队。
* 由2002年(原孟建民工作室)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近80人的建筑研究所,参与重大工程项目300余项,拥有多样化的项目经验,包括文化、办公、医疗、交通、体育、商业及城市设计等,其中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创作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奖、建设部优秀设计奖、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广东省优秀创作奖等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大奖30余项。
* 多年来,研究所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独特的创造能力,完成一系列在建筑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设计作品。同时,持续参与海内外多项展览及交流活动,如2010年威尼斯双年展CAu2019ASI中国新锐建筑创作展、深圳\香港双城双年展、2012年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作品展等等。建筑作品及学术论文曾多次发表于《建筑学报》、《建筑师》、《城市环境设计》、《FUTURE》、《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等权威建筑设计刊物,并且独立出版《失重》、《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当代建筑师系列——孟建民》等书籍,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 主要荣誉 ==
* 1997年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
* 2007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 2007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2007年获颁发“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称号”
* 2009年获援建北川荣誉证书
* 2010年获世博会积极贡献荣誉纪念证书
* 2011年获首届鹏城杰出人才奖
* 2012年获“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称号
* 2012年获第六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姓名:孟建民外部链接 ==性别:男 国籍:中国邮箱:Meng_studio_job@126* [http://admin.huaian.gov.cn/web/center/ly/lydt/2010/04/29/818907.com专业: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工作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标签:建筑设计孟建民,全国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0年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博士,1982年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1978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学士。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深圳勘查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同时兼任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名誉教授;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专家、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筑师资格互认考官。 主要著作: 2006 云天化集团总部办公楼、科技楼——《建筑学报》2006 深圳市社会养老建筑问题研究——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 关于医院设计“全方位关怀”的再思考——《名筑》2005 深圳建筑25年——《深圳勘察设计25年》2005 一种节能节地的新尝试——《住区》2005 无中生有-建筑设计发生学初探——《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通讯》2004 在传统与现代中寻点——《中国建设报》2003 错动的理由——《总院月报》2003 新型医院模式的建构与实践-现代“医院城”设计初探——《建筑学报》2002 “诺亚方舟”天 html 周恩来纪念馆及周边 交融——《建筑技术与设计》2002 合肥新图书馆——《建筑技术与设计》200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我国建筑教育问题谈——《时代建筑》2000 建筑与文化——《建筑师》2000 探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时代建筑》1998 建筑、 环境 与文化-有感于 肥明珠广场的规划与 设计 ——《规划师》1998 通过专家 节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证]1996 * [http://seuaa.seu.edu.cn/2016/1027/c1657a172991/page.htm 设热潮中的建筑创作-当今 民-- 国建筑创作现象述评——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建筑文化与文化建筑——《深圳特区报》1994 再塑深圳城市建筑形象——《深圳特区报》1994 重视深圳与城市环境建设问题——《深圳特区报》1994 建筑个性化是丰富城市开明的保证——《深圳特区报》1994 深圳,警惕城市的“建设性破坏”——《深圳特区报》1994 建筑智能化――深圳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圳特区报》1994 孙中山与城市规划——《深圳特区报》1994 对城市规划依据的 认识 ——《深圳特区报》1994 对城市规划目 再认识——《深圳特区报》1994 城市新区设计方法新探——《 筑师》民]1994 * [https://www.maigoo.com/mingren/1821.html 合肥世界城规划设计探讨——《建筑师》1989 南京古城形态、规划及扩展轨迹的研究——《城市研究》1988 城市设计概论——《建筑师》1988 港大学生建筑观——《新建筑》1986 建筑设计的硬性条件及弹性条件——《 筑学报》1986 江南地区小城镇物质形态初探——《城市规划》 专利2000 微型多功能建筑单元,国家专利号:002021900 规程1998 《深圳市 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市级规程,主持者 著作2009 《失重》—— -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城市中间结构形态研究》——河海大 出版社院院士介绍]
2,2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