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big> ''' |- | File:0 (22…”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big> '''
|-
|
[[File:0 (22)43567899-085.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32101/20141128003718-536530778.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83809735&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32101%2F20141128003718-536530778.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教育、成长、立志、人世、谋生、成事的人生各个阶段,在儒家所讲仁、义、礼、智、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基础上宣讲伦理道德,指导如何处理种种关系,既包括所谓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也包括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书中讲如何培育子弟以正确的态度学习、生活、交往,学会明辨是非,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慎言谨行,不要随意评人长短。
==基本内容==
书名: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
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数:251页
开本:16
品牌:中华书局
作者:王永彬 张德建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101101850
==内容简介==
《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指出要学会正确对待个人欲望,去除粗鄙浮躁之心,培育勤俭、吃苦的品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立大志,成大事;既有高远追求,又能从眼前做起,既追求功名利禄,又能淡泊处世。对待生活要学会处贫处富,贫而不谄,富而不骄。对人要宽和,对己要严格。要学会交友,不交小人恶人,对待朋友要真诚,要学他人的好处。处事谨慎平正,不要偏激,不要有私心。对君子要真诚,对小人要尽量远离,小心对待。要尽全部心于所做之事,学习要专心,工作要尽职尽力。如此等等,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序言==
一、作者生平及本书定位
本书作者王永彬一直不为人所知,所以之前出版此书时都只含糊地说他是清咸丰时人,生平不详。这其实是根据书前序尾所署“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一句推测出来的。王洪强、周国林发表在《文献》2012年第1期上的《族谱中关于(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的资料考述》详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根据文章整理介绍如下:
王永彬,字润芳,号宜山,人多称宜山先生。祖先于唐代从婺源迁至江西南康府,宋代居于饶州府乐平县,明洪武间迁武昌府咸宁县,乾隆间迁荆州府枝江县城西十五里石门村。据《[[宗谱]]》所载《[[墓志]]》、《传记》、《寿序》可知王永彬少时入私塾读书,因仲兄去世,父令辍学谋生,他跪求修完学业,终得入县学读书,为廪生。光绪《荆州府志》载为贡生,盖“晚始以明经贡于乡”。《[[宗谱]]》中《[[两学详文]]》载:“由廪生以道光廿三年以恩贡就教职,在籍候选教授终身,考终正寝。”所谓候选终身,即从未就实职,只是有个候选名号。王永彬好读书,至晚年仍“卷不去手”,于经史子集,皆“导源溯流,探究服膺,砣石乞不倦”,“于学无不通,旁涉仓扁及数术家言”。以授徒为生,其授徒“先躬行,后文艺”,“兼励文行,不专尚举子业,凡问业者,咸修饬谨度品概与词艺兼营并进”。王永彬好吟咏,与周梦溪、罗梦生、李月亭结诗社,与周、罗并称“吟坛三友”。
王永彬勤于著述,光绪《荆州府志》记“著有《帝统年表》、《围炉夜话》、《格言集句》,两次修县志”。据王洪强、周国林据资料所补已刻的还有《孝经衬解》、《禊帖楹联》、《六书音义辨》,未刻的有《讲学录》、《说古韵言》、《桥西馆诗文》。现国家图书馆藏有《桥西山馆杂著》八种,除《围炉夜话》外,分别为《音义辨略》、《六书辨略》、《禊帖集字楹联》、《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历代帝统年表》、《孝经衬解》各一卷。他是一位乡间读书人,长期以教授生徒为业,交游不广,所见不深,故这些著述都是普及型的。这也是乡间读书人的常态,他所致力的是通过教育来塑造学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一些地方事务,如积极参加当地的救灾、防乱、修志等。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推举为邑西乡团总公训。作为一名乡绅,他最关注的是乡村道德伦理建设,并身体力行,将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理念灌输到社会。而最直接和简单可行的办法是编辑书籍,这类书籍多是格言式的,如他所编除《围炉夜话》外,还有《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二种,《宗谱》中还有《丈夫诗》、《警心篇》、《弟子八箴》、《醒世歌》等,都属于格言式劝诫。如《弟子八箴》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力行、学文八个方面阐释受业规范。《醒世歌》则是以俚语俗言写成的劝世歌谣。《围炉夜话》是他所有格言式著述中最流行的一个。
这部小书近年来已有多家出版社出版,且往往与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同刻,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小窗幽记》是名士式的超脱,《菜根谭》是哲理式的表述,《围炉夜话》专讲立身处世,从某种意义上可称“处世奇书”。本书细致地讲述立身处世之理,有其普及意义,但人们对这部书的推崇似乎有点过头了,我们先看一下崇文书局版的网络宣传,内容简介里是这样写的:
王永彬身处风雨飘摇的晚清,面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局,他以对现实洞若观火的烛照,疾呼政治改良与道德重建,探求修补世道人心的途径,力求用自己的心灵之光照映出一条走出精神困境的道路。《围炉夜话》不以严密的思辨见长,而是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但使自己清醒,也能使别人警醒。
且不论“风雨飘摇的晚清”对王永彬有什么具体影响,而说他对“时局”有“洞若观火的烛照”却是拔高之论,应该说他只是以非常传统的道德眼光去看待社会。他对整个“时局”缺乏全新的、深刻的认识,书中全然没有任何新知识、新观念的介入,是不可能掌握整个“时局”的。同时,书中没有任何关于政治改良的主张,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在传统伦理道德层面上展开的,其价值仅在于补救世道人心。但历史证明,道德是传统社会的基石,是儒家思想进入并塑造现实的一个基本途径,而道德能否救世,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王夫之就说过:“风教之兴废,天下有道,则上司之;天下无道,则下存之。下亟去之而不存,而后风教永亡于天下。”(《读通鉴论》卷十七梁武帝条)在相对清明的时代,道德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种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末世、乱世,道德重建的努力是古代士大夫所致力追求的,但在政治体制僵化、贪腐盛行的社会中,道德重建从来没有取得过好的结果。本书实际上就是下层知识分子通过普及的方式为维护和重建社会伦理所做的一次努力,但对于其作用不可过分夸大,不可一味赞美。
……
这类格言往往从经验的总结出发,表现出一种世俗智慧。因而,这种世俗智慧就决非经典意义上的圣贤智慧,而融入了各种基于自身利益的自保心态、为求得成功而不惜违背原则的非道德之举、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无原则的乡愿心理。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处世之道变成了处世手段,道可变通,手段无穷,且可以变成讲求机心,通过种种手段甚至是非理的手段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在整个社会起到示范作用,逐渐浸人社会肌体,无形中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消解了儒家道德伦理建构和谐社会的正面作用。这是我们在读此书时应当时刻保持警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学者在网络上批评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时说:心灵鸡汤的配方,通常是具有哲理的语录、催人上进的好人好事、抒情的文风和道德的自我感动。只有语录不够生动,只有好人好事又不够深刻,语录相当于鸡骨,再加一些好人好事,这是鸡肉,有骨有肉才好吃耐嚼。再撒上抒情的盐和道德的味精,最后贴上经典读解的商标,每天睡前服用一剂,就是老少咸宜的心灵鸡汤。时移势转,《围炉夜话》似乎也正在变成“心灵鸡汤”式的经典读物,于是,我们也同样得小心不要让“心灵鸡汤”把我们喂得太幸福,因为一些有意无意的误读可能会将我们引向“道德的自我感动”,失去了批判欲念之后,会不自觉地将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和乡愿哲学的处世方式融入到生活和从政之中,所以需要非常小心。
中国文章体式除了骈散分途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突出现象,即篇章与笔记分途。篇章表示完整写作的观念,即一篇文章要是一个整体,是一种观念、思想、情感的完整表达,一个事件的完整叙述,一个人的完整描述。笔记则以执笔记叙为特征,是一种随意自然的书写方式,它有助于打破篇章的限制,可以自由表达思想、情感,可以简要描述事件、人物。笔记之文的起源也非常早,如先秦时期的“君子日”,如先秦时期就有语类文献。“语”是“一种古老的教材和文类,是古人知识、经验的结晶和为人处世的准则”(余志慧《语:一种古老的文类和教材》)。自宋以来,笔记非常流行,其类型十分丰富,可以分为学术、史料、诗话、杂感等。笔记语体也非常自由,可以是散文式的,可以是骈偶式的,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本书就是一部专讲处世之道的由杂感而生成的格言体笔记,它是骈散结合的,整段为散文,内部往往由骈偶式句子构成。整齐之中寓随意自然,自然之中又有整饬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虽不如《小窗幽记》之飘逸、《菜根谭》之自然,仍自有其特殊趣味,值得仔细体味。
张德建
2014年4月<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48515/ 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豆瓣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big> '''
|-
|
[[File:0 (22)43567899-085.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32101/20141128003718-536530778.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83809735&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32101%2F20141128003718-536530778.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教育、成长、立志、人世、谋生、成事的人生各个阶段,在儒家所讲仁、义、礼、智、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基础上宣讲伦理道德,指导如何处理种种关系,既包括所谓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也包括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书中讲如何培育子弟以正确的态度学习、生活、交往,学会明辨是非,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慎言谨行,不要随意评人长短。
==基本内容==
书名: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
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数:251页
开本:16
品牌:中华书局
作者:王永彬 张德建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101101850
==内容简介==
《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指出要学会正确对待个人欲望,去除粗鄙浮躁之心,培育勤俭、吃苦的品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立大志,成大事;既有高远追求,又能从眼前做起,既追求功名利禄,又能淡泊处世。对待生活要学会处贫处富,贫而不谄,富而不骄。对人要宽和,对己要严格。要学会交友,不交小人恶人,对待朋友要真诚,要学他人的好处。处事谨慎平正,不要偏激,不要有私心。对君子要真诚,对小人要尽量远离,小心对待。要尽全部心于所做之事,学习要专心,工作要尽职尽力。如此等等,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序言==
一、作者生平及本书定位
本书作者王永彬一直不为人所知,所以之前出版此书时都只含糊地说他是清咸丰时人,生平不详。这其实是根据书前序尾所署“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一句推测出来的。王洪强、周国林发表在《文献》2012年第1期上的《族谱中关于(围炉夜话)作者王永彬的资料考述》详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根据文章整理介绍如下:
王永彬,字润芳,号宜山,人多称宜山先生。祖先于唐代从婺源迁至江西南康府,宋代居于饶州府乐平县,明洪武间迁武昌府咸宁县,乾隆间迁荆州府枝江县城西十五里石门村。据《[[宗谱]]》所载《[[墓志]]》、《传记》、《寿序》可知王永彬少时入私塾读书,因仲兄去世,父令辍学谋生,他跪求修完学业,终得入县学读书,为廪生。光绪《荆州府志》载为贡生,盖“晚始以明经贡于乡”。《[[宗谱]]》中《[[两学详文]]》载:“由廪生以道光廿三年以恩贡就教职,在籍候选教授终身,考终正寝。”所谓候选终身,即从未就实职,只是有个候选名号。王永彬好读书,至晚年仍“卷不去手”,于经史子集,皆“导源溯流,探究服膺,砣石乞不倦”,“于学无不通,旁涉仓扁及数术家言”。以授徒为生,其授徒“先躬行,后文艺”,“兼励文行,不专尚举子业,凡问业者,咸修饬谨度品概与词艺兼营并进”。王永彬好吟咏,与周梦溪、罗梦生、李月亭结诗社,与周、罗并称“吟坛三友”。
王永彬勤于著述,光绪《荆州府志》记“著有《帝统年表》、《围炉夜话》、《格言集句》,两次修县志”。据王洪强、周国林据资料所补已刻的还有《孝经衬解》、《禊帖楹联》、《六书音义辨》,未刻的有《讲学录》、《说古韵言》、《桥西馆诗文》。现国家图书馆藏有《桥西山馆杂著》八种,除《围炉夜话》外,分别为《音义辨略》、《六书辨略》、《禊帖集字楹联》、《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历代帝统年表》、《孝经衬解》各一卷。他是一位乡间读书人,长期以教授生徒为业,交游不广,所见不深,故这些著述都是普及型的。这也是乡间读书人的常态,他所致力的是通过教育来塑造学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一些地方事务,如积极参加当地的救灾、防乱、修志等。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推举为邑西乡团总公训。作为一名乡绅,他最关注的是乡村道德伦理建设,并身体力行,将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理念灌输到社会。而最直接和简单可行的办法是编辑书籍,这类书籍多是格言式的,如他所编除《围炉夜话》外,还有《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二种,《宗谱》中还有《丈夫诗》、《警心篇》、《弟子八箴》、《醒世歌》等,都属于格言式劝诫。如《弟子八箴》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力行、学文八个方面阐释受业规范。《醒世歌》则是以俚语俗言写成的劝世歌谣。《围炉夜话》是他所有格言式著述中最流行的一个。
这部小书近年来已有多家出版社出版,且往往与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同刻,并称“处世三大奇书”。《小窗幽记》是名士式的超脱,《菜根谭》是哲理式的表述,《围炉夜话》专讲立身处世,从某种意义上可称“处世奇书”。本书细致地讲述立身处世之理,有其普及意义,但人们对这部书的推崇似乎有点过头了,我们先看一下崇文书局版的网络宣传,内容简介里是这样写的:
王永彬身处风雨飘摇的晚清,面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局,他以对现实洞若观火的烛照,疾呼政治改良与道德重建,探求修补世道人心的途径,力求用自己的心灵之光照映出一条走出精神困境的道路。《围炉夜话》不以严密的思辨见长,而是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但使自己清醒,也能使别人警醒。
且不论“风雨飘摇的晚清”对王永彬有什么具体影响,而说他对“时局”有“洞若观火的烛照”却是拔高之论,应该说他只是以非常传统的道德眼光去看待社会。他对整个“时局”缺乏全新的、深刻的认识,书中全然没有任何新知识、新观念的介入,是不可能掌握整个“时局”的。同时,书中没有任何关于政治改良的主张,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在传统伦理道德层面上展开的,其价值仅在于补救世道人心。但历史证明,道德是传统社会的基石,是儒家思想进入并塑造现实的一个基本途径,而道德能否救世,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王夫之就说过:“风教之兴废,天下有道,则上司之;天下无道,则下存之。下亟去之而不存,而后风教永亡于天下。”(《读通鉴论》卷十七梁武帝条)在相对清明的时代,道德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种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末世、乱世,道德重建的努力是古代士大夫所致力追求的,但在政治体制僵化、贪腐盛行的社会中,道德重建从来没有取得过好的结果。本书实际上就是下层知识分子通过普及的方式为维护和重建社会伦理所做的一次努力,但对于其作用不可过分夸大,不可一味赞美。
……
这类格言往往从经验的总结出发,表现出一种世俗智慧。因而,这种世俗智慧就决非经典意义上的圣贤智慧,而融入了各种基于自身利益的自保心态、为求得成功而不惜违背原则的非道德之举、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无原则的乡愿心理。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处世之道变成了处世手段,道可变通,手段无穷,且可以变成讲求机心,通过种种手段甚至是非理的手段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在整个社会起到示范作用,逐渐浸人社会肌体,无形中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消解了儒家道德伦理建构和谐社会的正面作用。这是我们在读此书时应当时刻保持警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学者在网络上批评时下流行的“心灵鸡汤”时说:心灵鸡汤的配方,通常是具有哲理的语录、催人上进的好人好事、抒情的文风和道德的自我感动。只有语录不够生动,只有好人好事又不够深刻,语录相当于鸡骨,再加一些好人好事,这是鸡肉,有骨有肉才好吃耐嚼。再撒上抒情的盐和道德的味精,最后贴上经典读解的商标,每天睡前服用一剂,就是老少咸宜的心灵鸡汤。时移势转,《围炉夜话》似乎也正在变成“心灵鸡汤”式的经典读物,于是,我们也同样得小心不要让“心灵鸡汤”把我们喂得太幸福,因为一些有意无意的误读可能会将我们引向“道德的自我感动”,失去了批判欲念之后,会不自觉地将一些负面的价值观和乡愿哲学的处世方式融入到生活和从政之中,所以需要非常小心。
中国文章体式除了骈散分途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突出现象,即篇章与笔记分途。篇章表示完整写作的观念,即一篇文章要是一个整体,是一种观念、思想、情感的完整表达,一个事件的完整叙述,一个人的完整描述。笔记则以执笔记叙为特征,是一种随意自然的书写方式,它有助于打破篇章的限制,可以自由表达思想、情感,可以简要描述事件、人物。笔记之文的起源也非常早,如先秦时期的“君子日”,如先秦时期就有语类文献。“语”是“一种古老的教材和文类,是古人知识、经验的结晶和为人处世的准则”(余志慧《语:一种古老的文类和教材》)。自宋以来,笔记非常流行,其类型十分丰富,可以分为学术、史料、诗话、杂感等。笔记语体也非常自由,可以是散文式的,可以是骈偶式的,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本书就是一部专讲处世之道的由杂感而生成的格言体笔记,它是骈散结合的,整段为散文,内部往往由骈偶式句子构成。整齐之中寓随意自然,自然之中又有整饬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虽不如《小窗幽记》之飘逸、《菜根谭》之自然,仍自有其特殊趣味,值得仔细体味。
张德建
2014年4月<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548515/ 中华人生智慧经典:围炉夜话]豆瓣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