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增加 4,012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静</big> ''' |- | File:T0167350a1e90eb4d0e.jpg |…”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静</big> '''

|-

|

[[File:T0167350a1e90eb4d0e.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67350a1e90eb4d0e.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841435&sid=5058461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静(拼音:jì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此字本义是[[安静]],引申为平定、镇抚,后世多写作"靖"。由本义还引申为静止、恬淡、平和等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拼音;
jìng

注音;
ㄐㄧㄥˋ

繁体;


平水韵部;
上声二十三梗

部首;


总笔画;
14

五笔;
geqh

仓颉;
qbnsd

郑码;
cirx

四角号码;
57257

统一码;
基本区 U+9759

造字法;
形声字

结构;
左右结构

字级;
一级字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争,青声。西周时代,"静"字声符"青"只处于全字左上角处,至春秋时代,已经确立为右形左声各处半边的格局,但战国时代仍有返古的布局,见于楚系文字,而且声符"青"多加"口"形为饰。小篆继承[[春秋]]以来秦国文字写法,隶变后,或把义符"争"上部的"爪"形趋简写作字形A。又,秦汉两代,义符"争"上部的"爪"形或讹作"日",彼时多有流布,但后世楷书中不行用。[[楷书]]有静、静两体,根据新旧字形规范,通行从争者,汰除从争者。本义是安静。引申为平定、镇抚,后世多写作"靖"。西周班簋:"三年静东或(国)。"由本义还引申为静止、恬淡、平和。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审也。从青争声。[[疾郢切]]

【注释】徐锴曰:"丹青,明审也。" 文二 重一
=='''说文解字注'''==
宷也。

上林赋靓糚,张揖注曰:谓粉白黛黑也。按靓者,静字之假借。采色详宷得其宐谓之静,考工记言画缋[[之事]]是也。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人心宷度得宐,一言一事必求理义之必然,则虽緐劳之极而无纷乱,亦曰静。引伸假借之义也。安静本字当从立部之竫。

从青,争声。

疾郢切。十一部。

折叠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穽。《说文》:审也。从青,争声。注:徐锴曰:丹青明审也。

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

又《书·尧典》:静言庸违。传:静,谋也。

又《诗·邶风》:静言思之。传:静,安也。

又《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又《诗·邶风》:[[静女其姝]]。传:静,[[贞静]]也。

又《广韵》:息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

又《韵会》:澄也。

又《广韵》:和也。

又《韵会》:通作靖。亦通作靓。亦通作竫。

又《韵会》《正韵》$疾正切,[[音净]]。义同。《前汉·扬雄传》:京师为之语曰:维寂寞,自投阁,[[爰淸静]],作符命。

又《诗·大雅》:笾豆静嘉。笺:洁淸而美。《释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静皆可读去声。◎按《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静字皆无去声。《韵会》始收入敬韵,《正韵》因之。考《大雅》、《释文》,及《扬雄传》京师语,静字本可读去声,但《韵会》引《解嘲》爰淸爰静句云颜注合韵,音才性切,则谬甚。《解嘲》云,爰淸爰静,游神之庭。即音才性切,如何与庭叶,是必因爰淸静句而误记也。《正韵》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叶千廷切,音淸。《六韬》: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9D%99 静],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30,8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