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44
次編輯
變更
夏振坤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夏振坤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夏振坤.png.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5%A4%8…”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夏振坤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夏振坤.png.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5%A4%8F%E6%8C%AF%E5%9D%A4&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E5%A4%8F%E6%8C%AF%E5%9D%A4&queryList=&st=255&did=1 原图链接] [http://www.lunwenstudy.com/jjsixiang/135894.html 图片来源学术堂]]]
| 图像说明 = 湖北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
| 出生日期 = 1928年2月14日
| 出生地点 = 江西庐山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 职业 = 研究员
| 知名作品 =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改革与发展》
}}
<ref>[html 夏振坤 ],搜狐, 2014-06-27</ref>
'''夏振坤''',1928年2月14日出生于庐山。中国区域经济会常务理事,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1991年授予国务院特贴专家称号。
==出版著作==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改革与发展》、《中国的改革与农业发展》、《绿色革命之路:大国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社会主义与改革的理论探索》、《发展经济学新探》、《中国跨世纪的再就业工程研究》等18部(独著、合著、主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诸领域均有突破和建树。许多研究成果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荣誉,如全国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夏振坤名列其中。
==研究问题==
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认为,经济学的研究不能离开哲学的指导,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够就经济而论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纯粹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是行不通的。这种把经济研究与哲学相联系的方法,与西方经济学特别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形成鲜明对比。夏振坤研究员在论著中,对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进行了创造性的具体分析,并运用这个规律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和发展中大国如何选择经济发展的道路与模式问题;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颇具新意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以及制度安排和文化传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原理,科学地说明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反作用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多元性及其特殊结构问题,提出了"多维发展"和"多元结构"假说。
==探索道路==
立足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承载着历史的重压,肩负着社会的发展,研究中国不能不研究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不能不研究农业经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关系着中国现代化道路。夏振坤研究员论著中,围绕农村现代化转型问题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三维农业概念,这无论从内涵到外延,都要比"主体农业"深入和广泛得多;他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对农业发展模式规范为十二大类:家庭经营发展模式,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村镇经济发展模式,农地所有权、使用权选择模式,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农业资本积累模式,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模式,农业产品价格改革模式,农村市场发展模式,三类农区发展模式,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农业大国经济转移模式,这些论述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对夏振坤研究员关于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研究给予热情肯定,认为"它预示了中国农村在二十一世纪要走的道路"。
==理论与实践==
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夏振坤研究员认为,作为一名学者,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对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关切,责无旁贷。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之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挫折,进入低潮,正面临着社会主义运动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对此,夏振坤研究员认为,要承认现实,要保持学者的理智,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现实角度,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的实践进行思考。在他的论著中,对7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肯定了这一伟大实践在五个方面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三大失误与三大偏离及其关系,并鞭辟入里地指出了认识根源。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他较早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的理论,高度评价了初级阶段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三位一体。
此外,夏振坤研究员关于区域发展理论与战略,关于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等重大问题,也卓有研究,在学术界受到重视。
==著作篇目==
1、《农业技术经济手册》第四部分(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
2、《农业经济学》(参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农机化技术经济学》(主编),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4、《中国农村经济学概论》(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中国农村系统结构概论》,本院科研处教材1986年版
6、《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中国县经济改革与发展》(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
8、《湖北农村合作制研究》(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生产力标准泛论》(与朱志杰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论改革与发展》(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摆脱迷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学术对话》(与张寄涛合著),武汉大学出版1990年版
12、《改革·发展·希望》(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中国改革与农业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社会主义与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张艳国合著),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
15、《绿色革命之路──大国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改革:通向发展之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7、《发展经济学新探》(主编),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
18、《中国跨世纪的再就业工程》(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夏振坤选集》,著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时代潮流中的中国现代化》,著作,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论文==
1、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华中农学院学报》,1956.1
2、为什么不能轻视家庭副业,《湖北日报》,1956.8.10
3、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果问题,《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问题》,第1辑,1978)
4、农业中机器采用的经济果限及其计算方法新探,《农业经济论丛》,1979,第1辑
5、试论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分析,《中国农机学报》,《农业技术经济学文选》,1980
6、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江汉论坛》,1980.5
7、农机化系统管理的设想,《农业工程》,1981.3
8、农业机械化必须讲求经济效果,《社会主义经济效果文集》,1981
9、论农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层次运动与系统协调,《农业经济论丛》,1981,第5辑
10、农业机械化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经济》,1982.2
11、农业发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主体部分发表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4(2)
12、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经济研究》,1982.10
13、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与农业生产责任制,《江汉论坛》,1983.5
14、武汉地区农业发展战略总体设想,《江汉论坛》,1983.11
15、要全面宣传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华中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83.1,与李守经合著
16、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探讨,《湖北乡镇企业理论讨论会文稿汇编》,1984
17、关于我国农业系统范畴及结构模式概念开发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4.2,与何信生合作
18、论农业经济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农业投资效果》,1984.4
19、新的技术革命与城郊农业的对策,《学习与实践》,1984.4
20、智力开发与体制改革必须同步进行,《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号》,1984.9
21、总结历史经验,推进体制改革,《江汉论坛》,1984.9
22、农业发展战略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农业经济科学》,1984.第1~2期
23、湖北农业问题的症结与战略对策,《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集),1984
24、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发展战略,《湖北社联通讯》,1984.8,并被《经济学周报》摘要介绍
25、论农业发展的大战略,发表于《江汉论坛》,1985年第2期,并被山西《农业经济效果》转载),编入《农业哲学丛书》
26、用效率竞争代替权力分配,《银行与企业》,1985.1
27、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导论,《赣江经济》,1985.3
28、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道路 ,《湖北农机化》,1985.3
29、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发表于《中国农村经济》,1985.5
30、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政研究会《经济体制改革》,1985.6
31、搞活集镇是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江汉论坛》,1985.7
32、论农村合作经济,《湖北农村金融研究》,1985.7
33、破除陈旧观念推动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践》,1985.10
34、开展战略研究促进经济发展,《鄂东经济战略研究》,1985.10
35、论制定经济战略的原则,《调研与信息》,1985.11
36、迎接全面改革的新时期,《江汉论坛》,1985.12
37、论地方经济战略的理论与方法,《全国地区发展战备研究》,1985.12
38、对襄樊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襄樊市大会发表》,1985.12
39、试评朱剑农经济理论的贡献及其特点,《江汉论坛》,1986.4,与密加凡合著
40、县经济体制改革若干理论问题,《江汉论坛》,1986.8,与廖丹清、陈文科、王凤鹤合著
41、生态农业及其发展模式初探,《农村发展探索》,1986.6,与潘家华合著
42、改革呼唤着理论,理论呼唤着民主,《湖北日报》,1986.6.12
43、论城乡融合,《学习与实践》,1986.9
44、论农村家庭经济及其模式,《计划经济论坛》,1986.10
45、改革潮流中的理论思考(论纲),《江汉论坛》,1986.11,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46、农村合作经济若干理论问题,《赣江经济》,1986.8.21
47、村镇经济及其模式,《湖北日报》,1986.8.21
48、论华中经济发展的合纵战略,《瞭望》(海外版),1986.12
49、生态农业论,《农林辩证法》,1986.2
50、建设集镇,通开城乡,发展农村经济,《乡镇经济研究》,1986.2
51、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6.3,并被《世界经济导报》部分转
52、华中"合纵战略"刍议,《江汉论坛》,1986.3
53、论地区经济战略的若干问题,《中州学刊》,1986.3
54、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初析,《农村发展探索》,1986.5
55、论农村合作经济及其模式,《学习月刊》,1986.5
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经济特征,《江汉论坛》,1987.9
57、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江汉论坛》,1987.5,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8、理论探索要有甘冒风险的精神,《社会科学报》,1987.11.26
59、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讨引向深入,《江汉论坛》,1987.11
60、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变的若干问题,《湖北社会科学》,1987.7,与张思平、龚益鸣等合著
61、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与层次性,《农业经济问题》,1988.1,与李享章合著
62、我国农业第二步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湖北社会科学》,1988.2,与王兴隆、陈文科合著
63、坚持生产力标准,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汉论坛》,1988.11,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周年理论讨论会
64、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1988.9,中美经济合作国际讨论会入选并在大会发言
65、论南方山区的战略指导思想,《企业经济》,1988.12
66、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社会科学动态》,1992.7
67、振奋精神,投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社会科学报》1988.12
68、以价值规律为指导深化农村改革,《湖北日报》,1988.6
69、突破新的"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学习与实践》,1988.8
70、改革三管齐下,方案三步出台,《江汉论坛》,1988.9,与廖丹清、陈文科合著,《文摘报》摘转
71、关于当前我国农业的两个问题,《人民日报》,1988.10
72、论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农民日报》,1989.6,并被《希望之路》、《乡镇企业报》全文转载
73、论理论研究中的"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江汉论坛》,1989.8,与刘宝三合著
74、关于民工浪潮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1989.10,与李享章合著
75、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纵横》,1989.10
7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证研究之四,《江汉论坛》,1989.11
77、中国农村十年改革回顾与前瞻,《计划与市场》,1989.11
78、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科学报》,1989.11
79、农村经济十年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农村改革十年》,19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何康主编
80、论科技兴农系统工程,《科技日报》,1990.5
81、湖区经济开发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82、国际发展比较模型及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10,与周铁虹合著
83、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英文),《亚洲经济研究》,第二集,1990
84、日本农业现状考察报告,《社会科学动态》,1990.10
85、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业绩,《江汉论坛》,1991.4
86、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江汉论坛》,1991.5
87、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江汉论坛》,1991.7
88、加重改革力度 推进结构改革,《中州学刊》,1991.5,与廖丹清、陈文科合著
89、历史发展过程与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动态》,1991.10
90、改革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经济与文化》,1991.11
91、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问题,《中国农村经济》,1991.6
92、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其发展模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论文》,1991,与张艳国合著
93、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发展轨迹,《社会科学家》,1991.11
94、再论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英文),《亚洲经济研究》,第三集,1991
95、新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之我见,《江汉论坛》,1991.1
96、荆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见,《荆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1991.7
97、关于湖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动态》,1992.1
98、再论老工业基地改革与发展,《社会科学动态》,1992.7,与李享章合著
99、1949-1978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2
100、农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江汉论坛》,1992.4
101、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实现途径,《中国农村经济》,1992.4
102、计划、市场与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2.4,并被《人民日报》4月17日转载第1节
103、论中国市场的发育问题,《计划与市场》,1992.2
10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应处理好几个关系,《政策》,1992.9
105、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我的经济观──中国当代百名经济学家的自述》,第二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10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湖北日报》,1992.11
107、关于我国商品粮基地县的困境与对策,《要报》,与廖丹清、陈文科合作,1992.9
10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析,《江汉论坛》,1992.12,《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109、面临"入关",湖北应采取:超前应变战略,湖北社科院《要文摘报》,1992.2
110、略谈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哲学基础,《湖北日报》,1992
111、A Pianned and Market Economy and Economic Dovelopment,《SOCIAL SCIENCES IN CHISA》,1993.4
112、我国农地制度选择及模式构想,《农村经济与社会》,1992.6
113、论我国农业投资及其模式,《经济评论》,1993.5
114、论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转移,《江汉论坛》,1993.7
115、中国老年的经济状况分析,《社会科学动态》,1993.7,世界老年学会1993年年会入选论文,匈牙利
116、论中国农业的专业化与社会化,《中州学刊》,1993.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7、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释疑,《江汉论坛》,1993.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8、市场经济与中草药国国际研讨会(北京)讨论的问题与观点,《社会主义研究》,1993.10
119、积极推进所有制改革,《长江日报》,1993.11.9,与初玉岗合著
120、牢牢把握这次机遇,《社会科学动态》,1993.6
121、走出思想认识误区,掌握市场经济真谛,《湖北日报》,1993.218,与初玉岗合著
122、方兴未艾 任重道远,《中国农村经济》,1993.4
123、从区域中心逐步走向国际化都市,《湖北社会科学》,1993.8,与周景堂等合著
124、论经济发展问题,《湖北大学学报》,1994.1
125、进一步解放思想 迎接改革新阶段,《国际经贸》,1994.1
126、市场经济与农业改革,《农业经济科学》1994.1
127、谈谈社会科学院改革的问题,《社会科学管理》,1994.4
128、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论纲,《江汉论坛》,1994.8
129、关于城市化的理论与政策,《湖北建设》,1994.3
130、夏振坤论农业改革,《政策》,1994.2
131、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福建改革》,1994.2
132、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探析,《江西社会科学》,1994.7,与张艳国合著
133、创造环境,理顺关系,促进个体私营企业扩大发展,《私营天地》,1994.3
134、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问题,《理论月刊》,1994.9
135、突破性地发展乡镇企业,《湖北农村工作》,1994.4
136、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战略,《香港商报》,1994.11
137、经济发展战略新论,《江汉论坛》,1995.第2、6期,并被《新华文摘》第5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转载
138、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研究》,1995.2
139、当前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问题,《农村研究》,1995.2
140、农业的体制与组织创新,《当代财经》,1995.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全文转载
141、全方位审视农业技术更新,《中州学刊》,1995.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全文转载
142、论社会稳定的意义,《现代经济》,1995.4
143、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文化,《光明日报》,1995.4.16
144、中国经济改革与文化取向问题,《理论月刊》,1995.11.23,与张艳国合著
145、由"吮吸农业"到"保护农业",《经济日报》,1995.7.14
146、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把握,《长江日报》,1995.11.23,与张艳国合著
147、社会分配的紊乱及其治理,《香港商报》,1995.1.20,与初玉岗合著
148、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五年,《湖北日报》,1995.7
149、论国家的主导地位与国有经济的改革,《经济研究》,1995.12,与初玉岗合著
150、再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问题,《江汉论坛》,1996.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卷全文转载
151、我们要从哪些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湖北日报》,1996.9.16
152、当代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社会科学动态》,1996.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53、跨世纪的接力,《学习与实践》,1996.6
154、建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金融早报》,1996连载
155、民工潮的理性呼唤与价值评价客体,《江汉论坛》,1996.5,与李享章合著
156、新时期农民教育问题的新探索,《湖北社会科学》,1996.3
157、中国现代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财经》,1996.7
158、多维发展论纲,《江汉论坛》,1996.7
159、内外使劲,综合治理,《政策》,1996.8
160、共同缔造精神文明的绿洲,《长江日报》,1996.12.5
161、信息革命与经济发展,《江汉论坛》,1997.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62、建立当代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绪论,《社会科学动态》,1997.4
163、西方经济发展理论评析,《当代财经》,1997.5.6
164、东亚的崛起与经济发展,《经济评论》,1997.4
165、唯物史观与经济发展,《江汉论坛》,1997.7,《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全文转载
16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2
167、社会科学工作者永远怀念你,《学习月刊》,1997.3
168、山雨欲来风满楼,《湖北日报》,1997.6.10
16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习与实践》,1997.2
170、略论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西京论苑》,1997.1
171、祝愿一代青年学者健康成长,《社会科学动态》,1997.1
172、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确立,《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4,与张艳国合著
173、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探讨,《理论月刊》,1997.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4、把握基本国情 坚持基本路线,《湖北日报》,1997.10.23
175、试论我国就业问题,《理论前沿》,1997.23
176、泰国金融危机原因何在,《长江日报》,1997.11.6
177、论中部结团跨越战略,中国中部战略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1997.11,与方国平合著
178、近代长江文化与中国早期近代化,长江文化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入选论文,上海,1997.12,与张艳国合著
17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政策的出发点,《江汉论坛》,1997.9
180、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国情,《党政干部论坛》,1997.11
181、论中部结团跨越战略,《学习与实践》,1998.1,与人合作
182、近代长江文化与中国早期近代化,《学习月刊》,1998.4,与人合作。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83、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相对动态"主权"及企业生产的取向,《中州学刊》,1998.1与人合作。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84、再就业,发展中的问题,《长江日报》,1998.1.12
185、多元结构论纲,《江汉论坛》,1998.1,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86、一代宗师,德文典范,《江汉论坛》,1998.5,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87、近代长江文化与中国早期近代史,《学习月刊》,1998.4,与人合作。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88、关于区域发展与中部战略问题,中国言实出版社,载《面向21世纪的中部发展战略》
189、打破常规学温州 放开手脚发展湖北民营经济,《理论月刊》,1998.6,与人合作
190、解放思想抓开放 通过开放促发展,《学习与实践》,1998.9
191、实施再就业 推进新体制,《改革纵横》,1998.1
192、制度创新 加大投入 把我国农业推向21世纪,《改革纵横》,1998.9
193、改革与发展呼吁理论创新,《深圳特区报》,1999.5.27
194、关于健康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议,《专家咨询与建议》,1999.7.9,与人合作
195、改革与理论创新,《当代财经》,1999.6
196、知识经济在挑战,《长江日报》,1999.6.28
197、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光明日报》,1999.7.19
198、想起了两个理论问题,《湖北日报》,1999.6.22
199、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学习与实践》,1999.6
200、关于加快江汉平原仙桃等三市合一步伐的建议,《专家咨询与建议》,1999.6.9,与廖丹青陈文科等合作
201、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中州学刊》,1999.3
202、论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5
203、论东亚经济发展与东亚模式的调整,《江汉论坛》,1999.1,与人合作
204、发展经济学总论,研究生讲义,院内发行,1999.7
205、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评析,《江汉论坛》,1998.8,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06、国有经济应重新定位,《长江日报》,1999.10.18
207、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控制论系统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3,与人合作
208、知识经济:机遇、挑战与对策,《理论前沿》,1999年16期
209、发展经济学必需发展,《湖北日报》,1999.12.30
210、发展经济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4,主编主撰
211、市场与政府,《江汉论坛》,2000.1
212、知识经济提出的世纪课题,《湖北社会科学》,2000.1
213、东亚经济发展的文化观,《理论月刊》,2000.2,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14、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的现代化,《经济评论》,2000.3,《人民日报》6月22日学术动态版摘登
215、社会主义企业家理论的可贵探索,《光明日报》,2000.3.3
216、简论西部大开发,《湖北日报》2000.3.29
217、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中州学刊》,1999.3,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18、前苏联经济发展的教训,《开放时代》,2000.4
219、关于加快湖北大开发的四点建议,《要文摘报》2000.1.19
220、抓住新机遇 再创新辉煌,《要文摘报》2000.3
221、防灾减灾: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经济评论》,2000.5
222、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进展,《社会科学动态》,2000.6
223、重视中部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光明日报》,2000.11.24,与方国平合作
224、以武汉为核心发展极,带动中部经济发展,《学习与实践》,2000.11
225、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与发展极的培育,"湖北暨武汉21世纪论坛"论文集,2000.11,与方国平合作
226、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与发展极的培养,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12,第一作者,与方国平、陈洪波合作;载"发展经济学与21世纪中国中西部发展"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27、发展经济学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山西经济出版社,载"发展经济学与21世纪中国中西部发展"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28、关于高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要文摘报》,省委书记批示
229、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文摘报》,第一作者,与冯桂林合作;省委书记批示
230、治理腐败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督机制的作用,湖南社会科学
231、新经济评析,《经济评论》第一作者,与肖艳合作
232、图书情报界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学术著作,《图书情报知识》,2001.3
233、我省农村社会热点的调查与分析,《湖北日报(理论版)》,2001.9.21,第一作者,与冯桂林合作
234、新经济:新问题新思考,《当代财经》,2001.9,第一作者,与肖艳合作
235、经济全球化的面面观,《江汉论坛》,2001.9,第一作者,李建军合作
236、中国城市化的几个问题,《江汉大学学报(专辑)》,2001.1
237、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开放潮》,2001.6
238、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与发展极的培养,《理论月刊》,2001.1,第一作者,与方国平、陈洪波合作
239、从宏观背景看中国现代化,《江汉论坛》,2002.4
240、关于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要文摘报》,2002年第43期,张昌尔部长批示
241、简评《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研究》,《经济评论》,2002.6
242、仅有高科技是不够的,《光明日报》,2002.6.18,与阎威合作
243、农村社会热点:类型、特征与趋势,《中国农村观察》,2002.5,与冯桂林合作
244、培植城市的关键竞争力,《学习月刊》,2002.3
245、新经济挑战经济学,《江汉论坛》,2002.9
246、新经济与经济学的新问题,《经济学动态》,2002.4
247、新制度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评析,《当代财经》,2002.4,与陈洪波合作
248、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非制度因素分析,《江西财政大学学报》,2002.1,与余鹏翼合作
249、怎样理解中国国情,《湖北大学学报》,2002.2,与董晓红、黄燕合作
250、知识经济:经验借鉴、制约因素与对策,《财政理论与实践》,2002.6
251、中国"三农"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4
252、中国"三农"问题:症结与出路,《要文摘报》,2002年第18期,俞正声书记批示。中央信访局批转
25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理论月刊》,2002.1,与李天华合作
254、中国近代化迟滞原因新说,《中州学刊》,2002.1,《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论点摘编
255、庄园经济和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学习与实践》,2002.7
256、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初探,《社会主义研究》,2003.3
257、现代化国际经验述评,《江汉论坛》,2003.4
258、全面小康必须破解"三农"问题,《湖北日报》理论版,2003.4.10
259、为盛世谱写华章,《湖北日报》理论版,2003.4.17
260、宏观经济理论的成功之作,《江汉论坛》,2003.12,与初玉岗合作
261、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2003.12
262、中国文化现代化刍议,《中华文化论坛》,2003.3,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3.10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3.11论点摘编转载
==视频==
===荆楚社科名家——夏振坤2016-12-21===
{{#iDisplay:i0357adbvss|寬度|高度|qq}}
===荆楚社科名家 夏振坤: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2017-01-23===
{{#iDisplay:m03691deg87|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研究员]] [[Category:经济学家]]
| 姓名 = 夏振坤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夏振坤.png.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ic.sogou.com/d?query=%E5%A4%8F%E6%8C%AF%E5%9D%A4&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E5%A4%8F%E6%8C%AF%E5%9D%A4&queryList=&st=255&did=1 原图链接] [http://www.lunwenstudy.com/jjsixiang/135894.html 图片来源学术堂]]]
| 图像说明 = 湖北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
| 出生日期 = 1928年2月14日
| 出生地点 = 江西庐山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 职业 = 研究员
| 知名作品 =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改革与发展》
}}
<ref>[html 夏振坤 ],搜狐, 2014-06-27</ref>
'''夏振坤''',1928年2月14日出生于庐山。中国区域经济会常务理事,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经济学团体联合会执行主席。1991年授予国务院特贴专家称号。
==出版著作==
《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论改革与发展》、《中国的改革与农业发展》、《绿色革命之路:大国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社会主义与改革的理论探索》、《发展经济学新探》、《中国跨世纪的再就业工程研究》等18部(独著、合著、主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诸领域均有突破和建树。许多研究成果获得了很高的社会荣誉,如全国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夏振坤名列其中。
==研究问题==
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认为,经济学的研究不能离开哲学的指导,原因在于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够就经济而论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纯粹从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是行不通的。这种把经济研究与哲学相联系的方法,与西方经济学特别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形成鲜明对比。夏振坤研究员在论著中,对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进行了创造性的具体分析,并运用这个规律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和发展中大国如何选择经济发展的道路与模式问题;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颇具新意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以及制度安排和文化传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原理,科学地说明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反作用原理和耗散结构理论,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多元性及其特殊结构问题,提出了"多维发展"和"多元结构"假说。
==探索道路==
立足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承载着历史的重压,肩负着社会的发展,研究中国不能不研究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不能不研究农业经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关系着中国现代化道路。夏振坤研究员论著中,围绕农村现代化转型问题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三维农业概念,这无论从内涵到外延,都要比"主体农业"深入和广泛得多;他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对农业发展模式规范为十二大类:家庭经营发展模式,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村镇经济发展模式,农地所有权、使用权选择模式,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式,农业资本积累模式,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模式,农业产品价格改革模式,农村市场发展模式,三类农区发展模式,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农业大国经济转移模式,这些论述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对夏振坤研究员关于农业现代化模式的研究给予热情肯定,认为"它预示了中国农村在二十一世纪要走的道路"。
==理论与实践==
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夏振坤研究员认为,作为一名学者,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对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关切,责无旁贷。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之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挫折,进入低潮,正面临着社会主义运动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对此,夏振坤研究员认为,要承认现实,要保持学者的理智,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现实角度,结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的实践进行思考。在他的论著中,对7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肯定了这一伟大实践在五个方面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三大失误与三大偏离及其关系,并鞭辟入里地指出了认识根源。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他较早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的理论,高度评价了初级阶段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三位一体。
此外,夏振坤研究员关于区域发展理论与战略,关于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等重大问题,也卓有研究,在学术界受到重视。
==著作篇目==
1、《农业技术经济手册》第四部分(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年版
2、《农业经济学》(参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农机化技术经济学》(主编),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4、《中国农村经济学概论》(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中国农村系统结构概论》,本院科研处教材1986年版
6、《中国农业发展模式探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中国县经济改革与发展》(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年版
8、《湖北农村合作制研究》(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生产力标准泛论》(与朱志杰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论改革与发展》(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1、《摆脱迷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学术对话》(与张寄涛合著),武汉大学出版1990年版
12、《改革·发展·希望》(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中国改革与农业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4、《社会主义与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张艳国合著),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
15、《绿色革命之路──大国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改革:通向发展之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7、《发展经济学新探》(主编),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
18、《中国跨世纪的再就业工程》(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夏振坤选集》,著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时代潮流中的中国现代化》,著作,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
==主要论文==
1、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华中农学院学报》,1956.1
2、为什么不能轻视家庭副业,《湖北日报》,1956.8.10
3、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果问题,《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问题》,第1辑,1978)
4、农业中机器采用的经济果限及其计算方法新探,《农业经济论丛》,1979,第1辑
5、试论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分析,《中国农机学报》,《农业技术经济学文选》,1980
6、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江汉论坛》,1980.5
7、农机化系统管理的设想,《农业工程》,1981.3
8、农业机械化必须讲求经济效果,《社会主义经济效果文集》,1981
9、论农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层次运动与系统协调,《农业经济论丛》,1981,第5辑
10、农业机械化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经济》,1982.2
11、农业发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主体部分发表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4(2)
12、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经济研究》,1982.10
13、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与农业生产责任制,《江汉论坛》,1983.5
14、武汉地区农业发展战略总体设想,《江汉论坛》,1983.11
15、要全面宣传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华中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83.1,与李守经合著
16、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探讨,《湖北乡镇企业理论讨论会文稿汇编》,1984
17、关于我国农业系统范畴及结构模式概念开发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4.2,与何信生合作
18、论农业经济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农业投资效果》,1984.4
19、新的技术革命与城郊农业的对策,《学习与实践》,1984.4
20、智力开发与体制改革必须同步进行,《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号》,1984.9
21、总结历史经验,推进体制改革,《江汉论坛》,1984.9
22、农业发展战略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农业经济科学》,1984.第1~2期
23、湖北农业问题的症结与战略对策,《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集),1984
24、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发展战略,《湖北社联通讯》,1984.8,并被《经济学周报》摘要介绍
25、论农业发展的大战略,发表于《江汉论坛》,1985年第2期,并被山西《农业经济效果》转载),编入《农业哲学丛书》
26、用效率竞争代替权力分配,《银行与企业》,1985.1
27、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导论,《赣江经济》,1985.3
28、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机化道路 ,《湖北农机化》,1985.3
29、农业发展模式的探讨,发表于《中国农村经济》,1985.5
30、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政研究会《经济体制改革》,1985.6
31、搞活集镇是县级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江汉论坛》,1985.7
32、论农村合作经济,《湖北农村金融研究》,1985.7
33、破除陈旧观念推动农村改革,《理论与实践》,1985.10
34、开展战略研究促进经济发展,《鄂东经济战略研究》,1985.10
35、论制定经济战略的原则,《调研与信息》,1985.11
36、迎接全面改革的新时期,《江汉论坛》,1985.12
37、论地方经济战略的理论与方法,《全国地区发展战备研究》,1985.12
38、对襄樊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襄樊市大会发表》,1985.12
39、试评朱剑农经济理论的贡献及其特点,《江汉论坛》,1986.4,与密加凡合著
40、县经济体制改革若干理论问题,《江汉论坛》,1986.8,与廖丹清、陈文科、王凤鹤合著
41、生态农业及其发展模式初探,《农村发展探索》,1986.6,与潘家华合著
42、改革呼唤着理论,理论呼唤着民主,《湖北日报》,1986.6.12
43、论城乡融合,《学习与实践》,1986.9
44、论农村家庭经济及其模式,《计划经济论坛》,1986.10
45、改革潮流中的理论思考(论纲),《江汉论坛》,1986.11,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46、农村合作经济若干理论问题,《赣江经济》,1986.8.21
47、村镇经济及其模式,《湖北日报》,1986.8.21
48、论华中经济发展的合纵战略,《瞭望》(海外版),1986.12
49、生态农业论,《农林辩证法》,1986.2
50、建设集镇,通开城乡,发展农村经济,《乡镇经济研究》,1986.2
51、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6.3,并被《世界经济导报》部分转
52、华中"合纵战略"刍议,《江汉论坛》,1986.3
53、论地区经济战略的若干问题,《中州学刊》,1986.3
54、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初析,《农村发展探索》,1986.5
55、论农村合作经济及其模式,《学习月刊》,1986.5
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经济特征,《江汉论坛》,1987.9
57、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江汉论坛》,1987.5,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8、理论探索要有甘冒风险的精神,《社会科学报》,1987.11.26
59、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讨引向深入,《江汉论坛》,1987.11
60、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变的若干问题,《湖北社会科学》,1987.7,与张思平、龚益鸣等合著
61、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与层次性,《农业经济问题》,1988.1,与李享章合著
62、我国农业第二步改革的思路与对策,《湖北社会科学》,1988.2,与王兴隆、陈文科合著
63、坚持生产力标准,发展马克思主义,《江汉论坛》,1988.11,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周年理论讨论会
64、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1988.9,中美经济合作国际讨论会入选并在大会发言
65、论南方山区的战略指导思想,《企业经济》,1988.12
66、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途径,《社会科学动态》,1992.7
67、振奋精神,投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社会科学报》1988.12
68、以价值规律为指导深化农村改革,《湖北日报》,1988.6
69、突破新的"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学习与实践》,1988.8
70、改革三管齐下,方案三步出台,《江汉论坛》,1988.9,与廖丹清、陈文科合著,《文摘报》摘转
71、关于当前我国农业的两个问题,《人民日报》,1988.10
72、论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农民日报》,1989.6,并被《希望之路》、《乡镇企业报》全文转载
73、论理论研究中的"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江汉论坛》,1989.8,与刘宝三合著
74、关于民工浪潮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1989.10,与李享章合著
75、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纵横》,1989.10
7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证研究之四,《江汉论坛》,1989.11
77、中国农村十年改革回顾与前瞻,《计划与市场》,1989.11
78、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科学报》,1989.11
79、农村经济十年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农村改革十年》,19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何康主编
80、论科技兴农系统工程,《科技日报》,1990.5
81、湖区经济开发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82、国际发展比较模型及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10,与周铁虹合著
83、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英文),《亚洲经济研究》,第二集,1990
84、日本农业现状考察报告,《社会科学动态》,1990.10
85、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业绩,《江汉论坛》,1991.4
86、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江汉论坛》,1991.5
87、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江汉论坛》,1991.7
88、加重改革力度 推进结构改革,《中州学刊》,1991.5,与廖丹清、陈文科合著
89、历史发展过程与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动态》,1991.10
90、改革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经济与文化》,1991.11
91、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问题,《中国农村经济》,1991.6
92、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及其发展模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论文》,1991,与张艳国合著
93、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发展轨迹,《社会科学家》,1991.11
94、再论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英文),《亚洲经济研究》,第三集,1991
95、新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之我见,《江汉论坛》,1991.1
96、荆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见,《荆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1991.7
97、关于湖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若干问题,《社会科学动态》,1992.1
98、再论老工业基地改革与发展,《社会科学动态》,1992.7,与李享章合著
99、1949-1978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2
100、农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江汉论坛》,1992.4
101、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实现途径,《中国农村经济》,1992.4
102、计划、市场与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2.4,并被《人民日报》4月17日转载第1节
103、论中国市场的发育问题,《计划与市场》,1992.2
10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应处理好几个关系,《政策》,1992.9
105、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我的经济观──中国当代百名经济学家的自述》,第二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10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湖北日报》,1992.11
107、关于我国商品粮基地县的困境与对策,《要报》,与廖丹清、陈文科合作,1992.9
10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析,《江汉论坛》,1992.12,《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109、面临"入关",湖北应采取:超前应变战略,湖北社科院《要文摘报》,1992.2
110、略谈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哲学基础,《湖北日报》,1992
111、A Pianned and Market Economy and Economic Dovelopment,《SOCIAL SCIENCES IN CHISA》,1993.4
112、我国农地制度选择及模式构想,《农村经济与社会》,1992.6
113、论我国农业投资及其模式,《经济评论》,1993.5
114、论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转移,《江汉论坛》,1993.7
115、中国老年的经济状况分析,《社会科学动态》,1993.7,世界老年学会1993年年会入选论文,匈牙利
116、论中国农业的专业化与社会化,《中州学刊》,1993.5,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7、中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释疑,《江汉论坛》,1993.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8、市场经济与中草药国国际研讨会(北京)讨论的问题与观点,《社会主义研究》,1993.10
119、积极推进所有制改革,《长江日报》,1993.11.9,与初玉岗合著
120、牢牢把握这次机遇,《社会科学动态》,1993.6
121、走出思想认识误区,掌握市场经济真谛,《湖北日报》,1993.218,与初玉岗合著
122、方兴未艾 任重道远,《中国农村经济》,1993.4
123、从区域中心逐步走向国际化都市,《湖北社会科学》,1993.8,与周景堂等合著
124、论经济发展问题,《湖北大学学报》,1994.1
125、进一步解放思想 迎接改革新阶段,《国际经贸》,1994.1
126、市场经济与农业改革,《农业经济科学》1994.1
127、谈谈社会科学院改革的问题,《社会科学管理》,1994.4
128、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论纲,《江汉论坛》,1994.8
129、关于城市化的理论与政策,《湖北建设》,1994.3
130、夏振坤论农业改革,《政策》,1994.2
131、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福建改革》,1994.2
132、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探析,《江西社会科学》,1994.7,与张艳国合著
133、创造环境,理顺关系,促进个体私营企业扩大发展,《私营天地》,1994.3
134、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问题,《理论月刊》,1994.9
135、突破性地发展乡镇企业,《湖北农村工作》,1994.4
136、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战略,《香港商报》,1994.11
137、经济发展战略新论,《江汉论坛》,1995.第2、6期,并被《新华文摘》第5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转载
138、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研究》,1995.2
139、当前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问题,《农村研究》,1995.2
140、农业的体制与组织创新,《当代财经》,1995.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全文转载
141、全方位审视农业技术更新,《中州学刊》,1995.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全文转载
142、论社会稳定的意义,《现代经济》,1995.4
143、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文化,《光明日报》,1995.4.16
144、中国经济改革与文化取向问题,《理论月刊》,1995.11.23,与张艳国合著
145、由"吮吸农业"到"保护农业",《经济日报》,1995.7.14
146、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深刻把握,《长江日报》,1995.11.23,与张艳国合著
147、社会分配的紊乱及其治理,《香港商报》,1995.1.20,与初玉岗合著
148、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关键五年,《湖北日报》,1995.7
149、论国家的主导地位与国有经济的改革,《经济研究》,1995.12,与初玉岗合著
150、再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问题,《江汉论坛》,1996.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卷全文转载
151、我们要从哪些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湖北日报》,1996.9.16
152、当代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社会科学动态》,1996.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53、跨世纪的接力,《学习与实践》,1996.6
154、建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金融早报》,1996连载
155、民工潮的理性呼唤与价值评价客体,《江汉论坛》,1996.5,与李享章合著
156、新时期农民教育问题的新探索,《湖北社会科学》,1996.3
157、中国现代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当代财经》,1996.7
158、多维发展论纲,《江汉论坛》,1996.7
159、内外使劲,综合治理,《政策》,1996.8
160、共同缔造精神文明的绿洲,《长江日报》,1996.12.5
161、信息革命与经济发展,《江汉论坛》,1997.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62、建立当代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绪论,《社会科学动态》,1997.4
163、西方经济发展理论评析,《当代财经》,1997.5.6
164、东亚的崛起与经济发展,《经济评论》,1997.4
165、唯物史观与经济发展,《江汉论坛》,1997.7,《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全文转载
16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2
167、社会科学工作者永远怀念你,《学习月刊》,1997.3
168、山雨欲来风满楼,《湖北日报》,1997.6.10
16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习与实践》,1997.2
170、略论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西京论苑》,1997.1
171、祝愿一代青年学者健康成长,《社会科学动态》,1997.1
172、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确立,《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4,与张艳国合著
173、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探讨,《理论月刊》,1997.10,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4、把握基本国情 坚持基本路线,《湖北日报》,1997.10.23
175、试论我国就业问题,《理论前沿》,1997.23
176、泰国金融危机原因何在,《长江日报》,1997.11.6
177、论中部结团跨越战略,中国中部战略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1997.11,与方国平合著
178、近代长江文化与中国早期近代化,长江文化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入选论文,上海,1997.12,与张艳国合著
17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政策的出发点,《江汉论坛》,1997.9
180、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国情,《党政干部论坛》,1997.11
181、论中部结团跨越战略,《学习与实践》,1998.1,与人合作
182、近代长江文化与中国早期近代化,《学习月刊》,1998.4,与人合作。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83、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相对动态"主权"及企业生产的取向,《中州学刊》,1998.1与人合作。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84、再就业,发展中的问题,《长江日报》,1998.1.12
185、多元结构论纲,《江汉论坛》,1998.1,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86、一代宗师,德文典范,《江汉论坛》,1998.5,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87、近代长江文化与中国早期近代史,《学习月刊》,1998.4,与人合作。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88、关于区域发展与中部战略问题,中国言实出版社,载《面向21世纪的中部发展战略》
189、打破常规学温州 放开手脚发展湖北民营经济,《理论月刊》,1998.6,与人合作
190、解放思想抓开放 通过开放促发展,《学习与实践》,1998.9
191、实施再就业 推进新体制,《改革纵横》,1998.1
192、制度创新 加大投入 把我国农业推向21世纪,《改革纵横》,1998.9
193、改革与发展呼吁理论创新,《深圳特区报》,1999.5.27
194、关于健康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建议,《专家咨询与建议》,1999.7.9,与人合作
195、改革与理论创新,《当代财经》,1999.6
196、知识经济在挑战,《长江日报》,1999.6.28
197、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光明日报》,1999.7.19
198、想起了两个理论问题,《湖北日报》,1999.6.22
199、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学习与实践》,1999.6
200、关于加快江汉平原仙桃等三市合一步伐的建议,《专家咨询与建议》,1999.6.9,与廖丹青陈文科等合作
201、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中州学刊》,1999.3
202、论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5
203、论东亚经济发展与东亚模式的调整,《江汉论坛》,1999.1,与人合作
204、发展经济学总论,研究生讲义,院内发行,1999.7
205、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评析,《江汉论坛》,1998.8,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06、国有经济应重新定位,《长江日报》,1999.10.18
207、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控制论系统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3,与人合作
208、知识经济:机遇、挑战与对策,《理论前沿》,1999年16期
209、发展经济学必需发展,《湖北日报》,1999.12.30
210、发展经济学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4,主编主撰
211、市场与政府,《江汉论坛》,2000.1
212、知识经济提出的世纪课题,《湖北社会科学》,2000.1
213、东亚经济发展的文化观,《理论月刊》,2000.2,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14、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的现代化,《经济评论》,2000.3,《人民日报》6月22日学术动态版摘登
215、社会主义企业家理论的可贵探索,《光明日报》,2000.3.3
216、简论西部大开发,《湖北日报》2000.3.29
217、新世纪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中州学刊》,1999.3,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218、前苏联经济发展的教训,《开放时代》,2000.4
219、关于加快湖北大开发的四点建议,《要文摘报》2000.1.19
220、抓住新机遇 再创新辉煌,《要文摘报》2000.3
221、防灾减灾: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经济评论》,2000.5
222、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进展,《社会科学动态》,2000.6
223、重视中部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光明日报》,2000.11.24,与方国平合作
224、以武汉为核心发展极,带动中部经济发展,《学习与实践》,2000.11
225、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与发展极的培育,"湖北暨武汉21世纪论坛"论文集,2000.11,与方国平合作
226、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与发展极的培养,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12,第一作者,与方国平、陈洪波合作;载"发展经济学与21世纪中国中西部发展"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27、发展经济学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山西经济出版社,载"发展经济学与21世纪中国中西部发展"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28、关于高科技发展的若干建议,《要文摘报》,省委书记批示
229、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文摘报》,第一作者,与冯桂林合作;省委书记批示
230、治理腐败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督机制的作用,湖南社会科学
231、新经济评析,《经济评论》第一作者,与肖艳合作
232、图书情报界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学术著作,《图书情报知识》,2001.3
233、我省农村社会热点的调查与分析,《湖北日报(理论版)》,2001.9.21,第一作者,与冯桂林合作
234、新经济:新问题新思考,《当代财经》,2001.9,第一作者,与肖艳合作
235、经济全球化的面面观,《江汉论坛》,2001.9,第一作者,李建军合作
236、中国城市化的几个问题,《江汉大学学报(专辑)》,2001.1
237、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开放潮》,2001.6
238、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与发展极的培养,《理论月刊》,2001.1,第一作者,与方国平、陈洪波合作
239、从宏观背景看中国现代化,《江汉论坛》,2002.4
240、关于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要文摘报》,2002年第43期,张昌尔部长批示
241、简评《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研究》,《经济评论》,2002.6
242、仅有高科技是不够的,《光明日报》,2002.6.18,与阎威合作
243、农村社会热点:类型、特征与趋势,《中国农村观察》,2002.5,与冯桂林合作
244、培植城市的关键竞争力,《学习月刊》,2002.3
245、新经济挑战经济学,《江汉论坛》,2002.9
246、新经济与经济学的新问题,《经济学动态》,2002.4
247、新制度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评析,《当代财经》,2002.4,与陈洪波合作
248、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非制度因素分析,《江西财政大学学报》,2002.1,与余鹏翼合作
249、怎样理解中国国情,《湖北大学学报》,2002.2,与董晓红、黄燕合作
250、知识经济:经验借鉴、制约因素与对策,《财政理论与实践》,2002.6
251、中国"三农"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2.4
252、中国"三农"问题:症结与出路,《要文摘报》,2002年第18期,俞正声书记批示。中央信访局批转
25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理论月刊》,2002.1,与李天华合作
254、中国近代化迟滞原因新说,《中州学刊》,2002.1,《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论点摘编
255、庄园经济和中国农业发展方向,《学习与实践》,2002.7
256、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初探,《社会主义研究》,2003.3
257、现代化国际经验述评,《江汉论坛》,2003.4
258、全面小康必须破解"三农"问题,《湖北日报》理论版,2003.4.10
259、为盛世谱写华章,《湖北日报》理论版,2003.4.17
260、宏观经济理论的成功之作,《江汉论坛》,2003.12,与初玉岗合作
261、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2003.12
262、中国文化现代化刍议,《中华文化论坛》,2003.3,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3.10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3.11论点摘编转载
==视频==
===荆楚社科名家——夏振坤2016-12-21===
{{#iDisplay:i0357adbvss|寬度|高度|qq}}
===荆楚社科名家 夏振坤: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2017-01-23===
{{#iDisplay:m03691deg87|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研究员]] [[Category: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