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增加 3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前身是1956年组成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 ]] 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和1959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民族研究所。1964年1月正式建所,为隶属四川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的科研机构。1978年,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恢复建制,隶属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是省内唯一专门从事民族研究的省级科研机构。从1964年至今,已经走过47个春秋。目前,我所有在职人员20人,外聘人员1人,其中科研人员16人。职称结构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4人、副译审4人、助理研究员4人。学历结构为 [[ 士3 士]]3 人,在读博士1人, [[ 士1 士]]1 人,本科5人,本科以下5人。离退休人员18人。全所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离休人员1人,退休人员17人。
==目标、宗旨与性质==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实践党和 [[ 政府 ]] 平等、互助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而设立的机构。建所以来,广大科研工作者依据时代要求,紧紧围绕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积极推动理论研究为民族工作实践服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民族学界获得了相应的地位,是全省现有民族科研机构中,在全国该领域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地位最高的学术单位。 机构职责: 目前,研究所设有 [[ 民族学 ]] 与民族史研究室、藏学研究室、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室、民族经济研究室、 [[ 邓小平 ]] 民族理论研究中心、四川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另外,“四川省《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所内。
==主要成果==
研究所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取得了辉煌的 [[ 成绩 ]] 。先后出版《藏汉大辞典》、《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汉彝文版本)、《凉山彝族社会性质讨论集》、《四川彝族家支问题》、《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集》、《四川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中国悬棺葬》、《川东西水土家》、《雅砻江上、下游民族考察报告》、《彝族古代史》、《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近代藏区档案资料选编》、《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作用》、《民族政策教育纲要》、《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集》、《格萨尔词典》、《格萨尔研究丛书》、《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苗族原始宗教研究》、《四川少数民族红军传》、《喇嘛教与藏族人口》、《四川少数民族人口研究》、《藏传费教寺院经济研究》、《四川少数民族》、《四川藏传佛教资料选编》、《四川苗族社会与文化》、《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四川省志民族志》、《四川省苗族、傈傈族、白族、满族社会历史调查》、《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藏族英雄史诗与神歌——格萨尔研究》、《藏族原始宗教》、《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问题研究》等80余部学术著作(报告),编辑出版学术期刊《民族论丛》(1-18期)、《国外藏学动态》(1-18集)、《四川民族史志》(1-26期)。 出版“藏彝走廊研究丛书”,目前已由民族出版社(北京)正式出版《蟹螺藏族——民族学田野调查及研究》、《尔苏藏族研究》、《长江上游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研究》、《藏彝走廊中的独龙族社会历史考察》、《凉山美姑九口乡社会历史调查》、《李星星论藏彝走廊》、《藏彝走廊民族历史文化》、《蟹螺藏族图录集》、《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论文集》、《扎巴藏族——21世纪人类学母系制社会田野调查》、《藏彝走廊的乐舞文化研究》。合作出版《四川的羌族——5·12大地震前后》(中、英、日三种文字,日本出版)。 我所自恢复以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 [[ 基金 ]] 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含青年和西部项目)16项。国家民委课题10项、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20项、横向招标课题6项、联合国基金项目3项、福特基金项目3项、利众基金会项目1项、乐施会项目2项、中英艾滋病项目3项。自1996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奖励27 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还获得省“五个一” [[ 工程 ]] 三等奖1项。 图书资料: 现有馆藏资料丰富,藏书20余万册,专业 [[ 书10 书]]10 余万册。此外,还有大量的50年代对西南民族地区的调查资料原始件和电影拷贝,对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Category:非營利機構]]
764,0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