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乙类消费物价指数

移除 2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乙类消费物价指数'''是香港消费物价指数之一。反映香港占总户数30%的中等收入家庭开支水平和消费物价的指数。编制基期与甲类消费物价指数相同,分别为1973年7月至1974年6月,1979年10月至1980年9月,1984年10月至1985年9月,1989年10月至1990年9月,及1994年10月至1995年9月。基期的指数为100。乙类消费物价指数所反映的每月平均家庭开支水平,比甲类的家庭高得多。1973~1974年基期反映的月平均消费为1500~2999元;1979~1980年为3500~6499元;1984~1985年为6500~9999元;1989~1990年为10000~17499元。与此相适应,各类消费支出的权数也与甲类略有不同。以1989年10月至1990年9月的基期为例,食品为35.34%,住房为23.77%,燃料及电力为2.36%,烟酒为1.64%,衣着为7.23%,耐用品为5.12%,杂项物品为5.89%,交通费为7.5%,劳务为11.08%。乙类消费物价指数1994年147.7,比上年上升8.6%,1995年为161.3,比上年上升9.2%,1996年比上年上升8%。<ref>[ ], , --</ref>
指数涵盖香港约百分之三十的住户,在基期(base period)(即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时的每月开支范围为18500港元至32499港元之间。由于自1999/2000年以来物价已有转变,乙类消费物价指数住户的每月开支范围,以2004年的价格计算大约相等于17000元至29800元之间。政府统计处会根据乙类消费物价指数,加上甲类消费物价指数和丙类消费物价指数涵盖的所有住户的整体开支模式,编制一项综合消费物价指数(Composite CPI)。这指数的按年变动率,一般用以反映整体消费物价通胀。
无论任何一个国家的CPI统计目的只有一个,追踪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各类消费品的价格波动。而要做到这一点要分两步:第一,在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确定跟踪对象,获得相应数据,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类别;第二,确定各层次的权重,形成权重体系。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消费习惯不一样,马云的菜单和乞丐的菜单肯定是不一样,怎么办?所以有城市和农村两组CPI,这是中国二元结构明显下,一种粗暴的解决办法。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会公布甲类、乙类、丙类三个CPI,这是严格按收入水平划分的。将香港所有的人的收入水平从低到高排序,前50%的人对应甲类,接下来的30%对应乙类,接下来10%对应丙类,可以看到李嘉诚的消费习惯并没有包涵在香港的物价指数里,为什么忽略这10%的富人,因为人家有钱!物价爱咋变咋变,我该咋花钱咋花,统计出来给谁看?有什么用?关键的是,李嘉诚会告诉你他把钱花哪了吗?香港的权重体系每5年变动一次,最近一次是2014年10-2015年10月,还没有最新的测算结果。而据2009年10-2010年10月为基期的调查中,甲类CPI住户的支出水准平均在4,500 元至18,499 元间,乙类18,500 元至32,499 元之间,丙类在32,500 元至65,999 元之间。(港元)<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813357/answer/136996965 香港经济数据里的甲类,乙类,丙类消费物价指数如何区分?],知乎,</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50 經濟學總論]]
23,7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