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沪东新村街道

增加 4,09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沪东新村街道 </big> '''
|-
| [[File:35fdd214d5dc496e87912ef7a23bf43a.jpg|缩略图|居中|[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35fdd214d5dc496e87912ef7a23bf43a.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70756315_114731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沪东新村街道'''是中国 [[ 上海市 ]] 浦东新区下辖的一个街道。管辖区域东至张杨北路(原称浦兴路),与 [[ 浦兴街道 ]] 接壤;南靠金桥路,与 [[ 金杨街道 ]] 相连;西濒黄浦江,与浦西隔江对望;北至东沟港与高行镇为邻。面积5.51平方千米,人口112031人(2010年)。办事处驻兰城路247号。沪东新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继曹杨新村之后,依托沪东船厂形成的第二个工人新村,并逐步发展为目前拥有5.51平方公里、6.76万户籍人口(流动人口1.14万)、33个居民区和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混合型社区 。
2020年5月,获得"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ref>[ https://www.sohu.com/a/145454349_663294 【统战动态】金梅部长率队赴沪东新村街道调研 (附图)], </ref>
=历史沿革=
1960年浦东县洋泾街道划入杨浦区建沪东街道。同年辖区内东镇、西镇2居委划出归川沙县洋泾镇,1984年川沙县东沟港以南,荻柴浜以北,上川路以东地段划入,海防新村划出。1987年建歇浦路街道,因境内歇浦路而得名。
1993年划归[[浦东新区]]。位于浦东新区北部,北至东沟港,西至荣成路,横跨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区和金桥出口加工区,南沿浦东大道、[[金桥]]路及荻柴浜,北濒黄浦江。
 
1997年,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6.5万,辖30个居委会。1996年12月和1998年3月经浦东城区两次区划调整,辖区一再东移并更名为沪东新村街道。
 
2006年,撤销柳埠一居委会、博兴路二居委会,设立柳博居委会;撤销兰城路居委会、博兴路三居委会,设立博蓝居委会;五莲路二居委会并入朱家门居委会。沪东新村街道是上海典型的工业居住区,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江地区和南部地域,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老沪东新村是继曹杨新村之后,于50年代建造的上海市第二个工人新村。有浦东大道、浦兴路、金桥路、五莲路、莱阳路、博兴路、利津路、兰城路、长岛路等主干道 。
 
=公共服务=
社区形态建设和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整体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大,[[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事务一门式受理中心"3+1"服务机构的功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应对和处置社区复杂事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平安社区建设步入大调处、大联动、大协同的良性轨道;建管并举的力度不断加大,"流动摊贩疏导点"、"门责制管理"、"快速拆违"、"市容公司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分别得到上级和居民群众的认可,沪东路曾获得"浦东新区群众最满意道路"称号;社区活动品牌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社区楼组文化节和六届社区家庭文化艺术节,打响了沪东彩球等一批知名群文品牌。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网络逐步健全。一是街道将政府的服务政策和辖区[[生活困难]]人员、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入伍新兵、优抚对象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为社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1-10月,共发放各类帮困资金806万元,实施救助41697人次,就业安置484人。受理劳动纠纷62件,成功调解61件;组建非正规劳动组织30个;办理外劳从业人员综合保险8905人。二是为1072户独居老人免费检修[[供水]]、[[供电]]设施,走访慰问180名高龄低收入独居老人。三是整合社区各方力量,为[[奥地利特奥]]代表团精心安排为期4天的"沪东社区之行"。四是依托"阳光之家"落实好残疾人的救助、康复及就业安置等工作。五是采取走访和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新兵跟踪教育工作,为16名退伍士兵谋得岗位。拓展促进就业共同圈。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政策咨询活动。建立托底就业安置基地,鼓励自谋职业,加大创业扶持,引导创业促就业。完善社区就业、救助联动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岗位、企事业单位挖掘、驻区单位吸纳、社区服务开发、再就业基地创造、劳动派遣组织等方式帮助就业特困人员上岗。三是加强对就业年龄段对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就业成功率、岗位稳定率。
==视频==
{{#ev:youku| XNjI4MDg1OTU2 |640|center|<big> 浦东沪东新村街道沪一小区内 </big>|frame}}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65,8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