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411
次編輯
變更
狄考文传
,创建页面,内容为“《'''狄考文传'''》作者: 丹尼尔·W.费舍,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 新民说,副标题: 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
《'''狄考文传'''》作者: 丹尼尔·W.费舍,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 新民说,副标题: 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译者: 关志远,出版年: 2009-12,页数: 238,定价: 35.00元,丛书: 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ISBN: 978756339294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11月18日在[[中国]]广西桂林市成立,作为全国首批转企试点的高校出版社<ref>[http://www.bbtpress.com/info 出版社集团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ref>,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以下简称出版社集团),成为广西首家出版集团和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ref>[https://www.sohu.com/a/398311695_120048485 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三个最大的区别,不懂的话,你越出书越穷],搜狐,2020-05-28</ref>。
==内容简介==
《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透过他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使读者对传主本人和晚清中国社会以及百姓的真实生活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作者介绍==
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乡
出生──坎伯兰谷地──家庭出身──弟弟、[[妹妹]]、父母、外祖父──迁至“隐居处”──农场生活──在家里──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第二章
长大成人
家乡的滋养──[[家庭]]的影响──结识一位乡村小学校长──在亨特斯敦学院──在镇区小学任教──在邓拉普河学院──公开发表入教誓言──在杰弗逊学院──我对狄考文的回忆──杰弗逊学院的教师们──1857年的毕业班──一封纪念毕业50周年的来信
第三章
选定终生事业
[[母亲]]与国外传教事业──比弗学院──决定做一名牧师──西方神学院──教职员工──宗教奋兴运动──对传教事业的兴趣──获准传教──考虑将传教作为终生职业──做出决定──俄亥俄州特拉华镇──延迟出行──圣职授任──结婚──终于启程
第四章
开赴一线
确定前往中国[[山东省]]──海上航行──一路上的艰辛和考验──到达上海──乘船前往芝罘──船只触礁──在海滩上迷路──获救并到达芝罘──坐搧子到达登州
第五章
新家
狄考文[[夫妇]]的居所──当时的登州──在登州开始传教工作──观音堂──制作炉子和煤球机──独自住在观音堂里──观音堂的缺陷──建造新家──家庭生活
第六章
精神生活
并非一个梦想家──慈悲之心──获得重生──转意归主──有关[[宗教]]体验的记录──痛苦和解脱──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宗教生活的尽善尽美──忠诚于自己的信念
第七章
从事福音传播工作
学习汉语──障碍──开始说汉语──登州的小[[教堂]]──山东省──出行方式──几次出行经历──第一次乡下之行──中国的旅馆──一次为期四周的巡回传教──到潍县──对外国人的敌意──骚扰行为──与狄邦就烈一起进行巡回传教──中国的皈依者──到省会和泰安──减少巡回传教的次数──后来的几次旅行
第八章
登州蒙养学堂(文会馆)
蒙养学堂的创建──教育和传教──首批学生──资助的手段──不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学校的发展──一天中的课程安排──对学生的关爱──校规校纪──一次自杀未遂事件──第一位学生转意归主──首届毕业生──休假归来后受到的欢迎──进一步的发展──学校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第九章
负责美华书馆事务及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为期刊撰稿──英文书籍──上海美华书馆──担任美华书馆临时负责人──约翰?马蒂尔──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早期完成的中文书籍──学校用教科书──《北平官话字典》──《官话课本》──对出版物严谨的态度──金钱上的回报
第十章
对当地基督徒的关爱
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登州的[[教会]]──教规──登州蒙养学堂的男童转意归主──在登州担任临时代理牧师──被推选为牧师──作为一名传经布道者──荒野中一群离散的绵羊──招远的苗先生──聚会──最后几次乡村之行──《传教方法》──长老会山东教区──在乡村召开的长老会教务评议会──中国宣教大会──担任宣教大会会议主席──出席长老会大会
第十一章
山东大学堂
“山东大学堂”──学校的设施──[[物理]]和化学仪器──筹集仪器设备──从监督的职务上卸任──格致书院──校址和捐款资金问题──登州文会馆迁址到潍县──新一任监督──“广文大学”──狄考文本人搬迁到潍县──担任临时监督──辞去所有职务──学校的现状
第十二章
仪器设备及机械的制造和使用
在制造和使用仪器设备和机械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早期的天赋──自学成才──工作间──早期生活必需品的匮乏──对福音传播事业的帮助──参观者──帮助当地人自食其力──争取订货单──一道数学题──演示
第十三章
《圣经》官话和合译本
第一次在华传教士大会──[[汉语]]──第二次在华传教士大会──商议《圣经》新译本的问题──制定计划──遴选《圣经》官话和合译本的译者──译者们开始工作──遇到的困难──翻译风格──《圣经》官话和合译本修订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最后一次会议──《圣经?新约全书》官话和合译本的修订工作完成──总结经验与教训──1907年召开的基督教入华百年纪念大会──《圣经?旧约全书》官话和合译本的译者
第十四章
生活轶事
考验──亲人的逝去──“起义”组织──天津教案──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饥荒──争论──在登州文会馆使用英语教学的问题──感到欣喜和满足──声望和荣誉──[[旅行]]──休假──再婚──西伯利亚之旅──重返早年生活之地
第十五章
面对新的中国
解冻──过去的期望──新的中国的缔造者──传教士的影响──目前的预示──面临的危险──应尽的职责──基督教的未来
第十六章
荣归上主
最后的那个夏天──病情加重──被转送到青岛──弥留之际──祈祷──在青岛举行的告别仪式──在芝罘举行的葬礼──郭显德博士、赫士博士、富善博士、鲍康宁先生、狄文爱德以及鲁西布道会、英国浸礼会、美国长老会差会部、[[美国]]长老会差会部执行秘书布朗和本传记作者所写的悼念文字──“卫真先生”
索引
译后记
· · · · · ·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11月18日在[[中国]]广西桂林市成立,作为全国首批转企试点的高校出版社<ref>[http://www.bbtpress.com/info 出版社集团简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ref>,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以下简称出版社集团),成为广西首家出版集团和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ref>[https://www.sohu.com/a/398311695_120048485 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三个最大的区别,不懂的话,你越出书越穷],搜狐,2020-05-28</ref>。
==内容简介==
《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透过他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使读者对传主本人和晚清中国社会以及百姓的真实生活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作者介绍==
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乡
出生──坎伯兰谷地──家庭出身──弟弟、[[妹妹]]、父母、外祖父──迁至“隐居处”──农场生活──在家里──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第二章
长大成人
家乡的滋养──[[家庭]]的影响──结识一位乡村小学校长──在亨特斯敦学院──在镇区小学任教──在邓拉普河学院──公开发表入教誓言──在杰弗逊学院──我对狄考文的回忆──杰弗逊学院的教师们──1857年的毕业班──一封纪念毕业50周年的来信
第三章
选定终生事业
[[母亲]]与国外传教事业──比弗学院──决定做一名牧师──西方神学院──教职员工──宗教奋兴运动──对传教事业的兴趣──获准传教──考虑将传教作为终生职业──做出决定──俄亥俄州特拉华镇──延迟出行──圣职授任──结婚──终于启程
第四章
开赴一线
确定前往中国[[山东省]]──海上航行──一路上的艰辛和考验──到达上海──乘船前往芝罘──船只触礁──在海滩上迷路──获救并到达芝罘──坐搧子到达登州
第五章
新家
狄考文[[夫妇]]的居所──当时的登州──在登州开始传教工作──观音堂──制作炉子和煤球机──独自住在观音堂里──观音堂的缺陷──建造新家──家庭生活
第六章
精神生活
并非一个梦想家──慈悲之心──获得重生──转意归主──有关[[宗教]]体验的记录──痛苦和解脱──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宗教生活的尽善尽美──忠诚于自己的信念
第七章
从事福音传播工作
学习汉语──障碍──开始说汉语──登州的小[[教堂]]──山东省──出行方式──几次出行经历──第一次乡下之行──中国的旅馆──一次为期四周的巡回传教──到潍县──对外国人的敌意──骚扰行为──与狄邦就烈一起进行巡回传教──中国的皈依者──到省会和泰安──减少巡回传教的次数──后来的几次旅行
第八章
登州蒙养学堂(文会馆)
蒙养学堂的创建──教育和传教──首批学生──资助的手段──不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学校的发展──一天中的课程安排──对学生的关爱──校规校纪──一次自杀未遂事件──第一位学生转意归主──首届毕业生──休假归来后受到的欢迎──进一步的发展──学校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第九章
负责美华书馆事务及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为期刊撰稿──英文书籍──上海美华书馆──担任美华书馆临时负责人──约翰?马蒂尔──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早期完成的中文书籍──学校用教科书──《北平官话字典》──《官话课本》──对出版物严谨的态度──金钱上的回报
第十章
对当地基督徒的关爱
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登州的[[教会]]──教规──登州蒙养学堂的男童转意归主──在登州担任临时代理牧师──被推选为牧师──作为一名传经布道者──荒野中一群离散的绵羊──招远的苗先生──聚会──最后几次乡村之行──《传教方法》──长老会山东教区──在乡村召开的长老会教务评议会──中国宣教大会──担任宣教大会会议主席──出席长老会大会
第十一章
山东大学堂
“山东大学堂”──学校的设施──[[物理]]和化学仪器──筹集仪器设备──从监督的职务上卸任──格致书院──校址和捐款资金问题──登州文会馆迁址到潍县──新一任监督──“广文大学”──狄考文本人搬迁到潍县──担任临时监督──辞去所有职务──学校的现状
第十二章
仪器设备及机械的制造和使用
在制造和使用仪器设备和机械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早期的天赋──自学成才──工作间──早期生活必需品的匮乏──对福音传播事业的帮助──参观者──帮助当地人自食其力──争取订货单──一道数学题──演示
第十三章
《圣经》官话和合译本
第一次在华传教士大会──[[汉语]]──第二次在华传教士大会──商议《圣经》新译本的问题──制定计划──遴选《圣经》官话和合译本的译者──译者们开始工作──遇到的困难──翻译风格──《圣经》官话和合译本修订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最后一次会议──《圣经?新约全书》官话和合译本的修订工作完成──总结经验与教训──1907年召开的基督教入华百年纪念大会──《圣经?旧约全书》官话和合译本的译者
第十四章
生活轶事
考验──亲人的逝去──“起义”组织──天津教案──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饥荒──争论──在登州文会馆使用英语教学的问题──感到欣喜和满足──声望和荣誉──[[旅行]]──休假──再婚──西伯利亚之旅──重返早年生活之地
第十五章
面对新的中国
解冻──过去的期望──新的中国的缔造者──传教士的影响──目前的预示──面临的危险──应尽的职责──基督教的未来
第十六章
荣归上主
最后的那个夏天──病情加重──被转送到青岛──弥留之际──祈祷──在青岛举行的告别仪式──在芝罘举行的葬礼──郭显德博士、赫士博士、富善博士、鲍康宁先生、狄文爱德以及鲁西布道会、英国浸礼会、美国长老会差会部、[[美国]]长老会差会部执行秘书布朗和本传记作者所写的悼念文字──“卫真先生”
索引
译后记
· · · · · ·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