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44
次編輯
變更
马长寿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马长寿.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baike.ssl.qhmsgso.com/t016075a12b1b5c88f2.jpg 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66815&sid=6380045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6166815-6380045.html 来自360图片]]]| 图像说明 =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
| 出生日期 = 1907年
| 逝世日期 = 1971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学者 ,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
}}
'''[[ 马长寿]]''',是[[ 中国]] 著名的[[ 民族学家]] 、[[社会学家 ]] 和 [[ 历史学家]]。早年他引进西方近现代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先进科学方法,深入[[ 西南]] 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调查,发表一批关于民族学、人类学的奠基之作。20世纪50年代后,他在中国民族中领域内,融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和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精华为一体,发展成独具一体、自成体系的学派。在匈奴学、鲜卑学、突厥学、藏学等如今已成为世界"显学"领域内,做了[[ 开创性]] 的研究,取得了当时所能获得的[[ 最高成就]] ,凡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都要参考他出版的一系列论著。
<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1125135/ 马长寿]豆瓣网</ref>
== 个人简介 ==
马长寿(1907-1971) 中国当代民族史家。字松龄,又作松舲。[[山西省 ]][[ 昔阳县]]人。自幼丧父,家贫,由寡母抚养成人。1929年[[太原 ]] 进山中学]] 毕业后,考入[[南京 ]] 中央大学]] 社会学系,攻民族学专业。1933年毕业,留校任助教,自学[[ 比较语言学]] 、体质人类学、考古学、[[ 民族调查]] 方法等课程。是中国著名的[[ 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 。
1936年转中央博物院任职,先后在[[ 四川]] 大凉山、川西北等地考察彝、藏、嘉戎、羌等族的社会历史。从1942年起,相继在[[ 东北]] 大学(当时在四川)、金陵大学(当时在成都)、四川大学等校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 浙江]] 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55年调西北大学任教授,并根据国家规划筹建西北。
民族研究室,任该室主任。治学刻苦严谨,勤于读书,尤其重视实际考察研究,以新得资料补充和更正旧书记载之舛误。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在教学和科研中能够做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
《论匈奴部落国家的奴隶制》、
《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
《北狄和匈奴》、
《[[ 乌桓与鲜卑]] 》等,
遗著有《凉山罗夷考察》、《彝族古代史初稿》、《[[ 氐与羌]] 》、《马长寿民族学论集》、《[[ 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和《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调查资料》等。<ref>[http://www.cssn.cn/mzx/xspj/201610/t20161027_3254261.shtml 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重读马长寿的陕西回民起义调查]中国社会科学网</ref>
== 人物评价 ==
马长寿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
早年他引进西方近现代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先进科学方法,深入西南[[ 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调查]] ,发表一批关于民族学、人类学的奠基之作。
20世纪50年代后,他在中国民族中领域内,融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和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精华为一体,发展成独具一体、自成体系的学派。
在匈奴学、鲜卑学、突厥学、藏学等如今已成为世界"显学"领域内,做了开创马长寿先生的著作性的研究,取得了当时所能获得的最高成就,凡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都要参考他出版的一系列论著。《[[ 马长寿民族学论集]] 》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反映马先生学术思想的代表作。 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与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的学术活动始终与边政问题密切相关。他特别强调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边政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自觉地将学术研究与边政问题结合起来,以自己一生的学术实践活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ref>[https://book.jd.com/writer/%E9%A9%AC%E9%95%BF%E5%AF%BF%20_1.html 马长寿]京东</ref>
== 纪念文集 ==
马长寿纪念文集
马长寿先生的著作页数和开本: 400页 : 照片 ; 20cm
主题:马长寿 (1906~1971)(0) > 纪念文集(0)
内容简介:马长寿(1906-1971),著名民族史学家、社会学家。这本书收入有关他的纪念文章,并从[[民族史研究]]和藏学研究等方面探索了马先生的学术思想。
== 文献 参考 来源=={{Reflist}}[[Category:社会学家]][[Category:历史学家]][[Category:中国人]] [[Category: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