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邢义田

增加 33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古代的地图──从江苏尹湾的「画图」、「写图」说起〉,收入[[中山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编,《[[艺术史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第6辑,页105-124。
〈从金关、悬泉置汉简和罗马史料再探所谓罗马人建骊靬城的问题〉,《古今论衡》13 (2005):49-72。另收入 [[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 ]] 所编,《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页361-379。
[[ 湖南龙山 ]] 里耶J1(8)157和J1(9)1-12号秦牍的文书构成、笔迹和原档存放形式〉(连载一), [[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5.11.14。(搜寻,2007.07.19)
〈湖南龙山里耶J1(8)157和J1(9)1-12号秦牍的文书构成、笔迹和原档存放形式〉(连载二),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5.11.14。(搜寻,2007.07.19)
[[ 张家山 ]] 《二年律令》行钱行金补证〉,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5.11.14。(搜寻,2007.07.19)
〈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重论秦汉的刑期问题〉,《台大历史学报》36 (2005):407-432。
"Heracles in the East: The Diffu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 His Image in the Arts of Central Asia, India, and Medieval China," trans. William G. Crowell, Asia Major 18.2 (2005): 103-144.(实际出版年为2006)
[[ 陕西旬邑 ]] 百子村壁画墓的墓主、时代与「天门」问题〉,《故宫学术季刊》23.3 (2006):1-38。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读记〉(订补稿,连载一),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6.01.14。(搜寻,2007.07.19)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读记〉(订补稿,连载二),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6.01.17。(搜寻,2007.07.19)
〈湖南龙山里耶J1(8)157和J1(9)1-12号秦牍的文书构成,笔迹和原档存放形式〉,收入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一辑》(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6),页275-296。
[[ 太平经 ]] 里的九等人和凡民奴婢的地位〉,《燕京学报》新21 (2006):23-33。
〈貊炙小考──汉代流行 [[ 烤肉串 ]] ,还是 [[ 烤全羊]]?〉,见简牍学会编辑部主编,《劳贞一先生百岁冥诞纪念论文集》(收入《简牍学报》〔台北:台北市简牍学会,中华简牍学会,2006〕,第19期),页213-232。
〈论 [[ 马王堆汉墓]]"驻军图"应正名为"箭道封域图"〉,《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1.5 (2007):12-19。
〈龙山里耶秦迁陵县城遗址出土某乡南阳里户籍简试探〉,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7.11.03。(搜寻,2008.01.24)
〈汉代简牍的重量、体积和使用──以 [[ 中研院史语所 ]] 藏居延汉简为例〉,《古今论衡》17 (2007.12):4-41。
[[ 英国国家图书馆 ]] 藏明代木牍试释〉,收入 [[ 汪涛、胡平生 ]] 、吴芳思编,《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所获未刊汉文简牍》(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2007),页99-115。
〈论马王堆汉墓"驻军图"应正名为"箭道封域图"(增订稿)〉,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8.01.04。(搜寻,2008.01.24)
〈从古罗马看秦汉中国〉,收入 [[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 编,《 [[ 八方风来 ]] 》(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120-162。
〈一种前所未见的别券──读《 [[ 额济纳汉简 ]] 》札记之一〉,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8.04.01。(搜寻,2008.08.04)
〈秦或西汉初和奸案中所见的亲属伦理关系──江陵张家山二四七号墓《奏谳书》简180-196考论〉,收入柳立言主编,《 [[ 传统中国法律的理念与实践 ]]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8.6),页101-159。
[[ 全球定位系统 ]] (GPS)、3D卫星影像 (Google Earth) 与古代边塞遗址研究──以 [[ 额济纳河 ]] 烽燧及古城遗址为例〉,《 [[ 华学 ]] 》9/10 (2008):491-505。
"Composition, Typology, and Iconography of the "Sino-barbarian Battle Scene" in Han Pictorial Images (abstract)," in Rethinking Recarving: Ideals, Practices, and Problems of the "Wu Family Shrines" and Han China, ed. Cary Y. Liu etc.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2008), pp.232-233.
〈西汉户籍身份称谓从"大小男女子"变为"大小男女"的时间〉,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网站,2009.11.13。(搜寻,2010.02.08)
[[ 香港大学冯平山 ]] 图书馆藏居延汉简整理文件调查记〉,《古今论衡》20 (2009.12):19-60。
〈汉代《 [[ 仓颉 ]] 》、《急就》、八体和「史书」问题──再论秦汉官吏如何学习文字〉,收入 [[ 李宗焜 ]] 主编,《 [[ 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二辑 ]] 》(台北: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2009.12),页429-468。
T. Corey Brennan and I-tien Hsing, "The Eternal City and the City of Eternal Peace," in China's Early Empires: A Re-appraisal, ed. Michael Nylan and Michael Loewe (New York: [[Cambridge ]]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186-212.
〈汉画解读方法试探──以「捞鼎图」为例〉,收入颜娟英主编,《中国史新论‧美术考古分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0.6),页13-54。
〈Wang Gung-Wu, The Structure of Power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Five Dynasty〉,《史原》2 (1971):113-118。
〈Yu Ying-shih, Trade and [[Expansion in ]] Han China〉,《史原》3 (1972):175-178。
[[ 吴相湘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上)〉,《食货月刊》3.8 (1973):43-45。
〈侯林伯,《唐代夷狄边患史略》〉,《现代学苑》10.3 (1973):43-44。
〈姚大中,《 [[ 古代北西中国 ]] 》〉,《现代学苑》10.3 (1973):41-44。
〈蔡明田,《庄子的政治思想》〉,《 [[ 书评书目 ]] 》5 (1973):62-63。
〈郑德坤,《中国文化人类学》〉,《书评书目》8 (1973):101-105。
〈Mark Elvin,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食货月刊》4.7 (1974):43-48。
〈对近代汉简著录方式的回顾和期望〉,《 [[ 史学评论 ]] 》2 (1980):101-170。
〈金著《韩国研究指南》简介〉,《韩国学报》2 (1982):125-127。
[[ 王著 ]] 《汉代文明》简介〉,《食货月刊》13.3 (1983):80-87。
〈人类的命运──毁灭乎? [[ 世界帝国 ]] 乎?介绍W. McNeill新书三种〉,《 [[ 联合报 ]] 》1983.09.12。
〈毕汉思 (Hans Bielenstein) 著《汉代官僚组织》评介〉,《汉学研究》2.2 (1984):707-714。
〈古罗马文献中的"中国"── [[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 所录罗马记载"中国"译文订补〉,《食货月刊》14.11 (1985):79-90。
〈汉代中国与罗马关系的再省察──拉西克 (M. G. Raschke) 著《罗马东方贸易新探》读记〉,《汉学研究》3.1 (1985):331-341。
〈孙小鲁译,《 [[ 现代世界史 ]] 》(上)〉,《历史月刊》12 (1989):154-155。
〈Fergus Millar, The Emperor in the Roman World〉,《新史学》创刊号 (1990):163-169。
〈介绍三本汉代 [[ 社会史 ]] 新著──林富士《汉代的巫者》、罗彤华《汉代的流民问题》、 [[ 祝平一《汉代的相人术》 ]] 〉,《新史学》1.4 (1990):149-157。
〈面对新世界──〈世界史的一个新结构〉译后〉,《 [[ 当代 ]] 》66 (1991):66-69。
〈大庭修《大英图书馆藏敦煌汉简》校记〉,《汉学研究》10 (1992):395-440。
〈迦多尼著,谢瑶玲改写《匈奴与我》评介〉,《 [[ 中国时报 ]] 》,1992.11.20。
〈《山东汉画像石精萃》邹城卷、滕州卷读记〉,《新史学》8.2 (1997):221-225。
[[ 武氏祠 ]] 研究的一些问题──巫著《武梁祠──中国古代图象艺术的意识型态》和蒋、吴著《 [[ 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 ]] 》读记〉,《新史学》8.4 (1997):187-216。
〈信立祥著《中国汉代画像石研究》读记〉,《台大历史学报》25 (2000):267-281。
=== 翻译 ===
邢义田译,杨联升著,〈从历史看 [[ 中国的世界秩序 ]] 〉,《食货月刊》2.2 (1972):1-8。
邢义田译,岩村忍著,〈蒙古在游牧史上的地位〉,《大陆杂志》6.1 (1981):47-51。
邢义田译,E. J. Van Kley著,〈中国对十七、 [[ 八世纪 ]] 欧洲人写作世界史的影响〉,《食货月刊》11.17 (1981):316-338。
邢义田译,H. Bengtson著,〈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史家对 [[ 西洋古代史 ]] 的研究〉,《食货月刊》12.3 (1982):707-714。
邢义田译,S. N. Kramer著,〈楔形文字与苏美语〉,《食货月刊》12.7 (1982):47-50。
邢义田译,〈鸠格米西──一部比荷马史诗早一千五百年的西亚史诗〉,《食货月刊》12.8 (1982):27-40。
邢义田译,W. McNeill著,〈 [[ 汤恩比 ]] 的思想、人格和《 [[ 历史研究 ]] 》〉,《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15 (1982):403-414。
邢义田译,A. Momigliano著,〈历史与传记──古代希腊史学新估〉,《史学评论》7 (1983):1-46。
邢义田译,H. Bengtson著,〈西洋古代史史料概论(二),《大陆杂志》69.4 (1984):31-44。
邢义田译,〈罗斯托夫兹夫与《 [[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 》──附《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第一版序言译文〉,《食货月刊》13.11 (1984):26-32。
邢义田译,L. S. Stavrianos著,〈世界史的性质〉,《食货月刊》14.3/4 (1984):79-90。
邢义田译,〈 [[ 伊壁鸠鲁派 ]] 哲学到罗马──罗马哲诗「万物本质论」篇首一四五行试译〉,《 [[ 中外文学 ]] 》13.4 (1984):26-32。
邢义田译,〈古埃及情歌二首〉,《中国时报》,1985.09.17。
邢义田译,〈古罗马的恋歌──卡特勒斯和他的 [[ 抒情诗 ]] 〉,《 [[ 联合文学 ]] 》15 (1985):53-55。
邢义田译,〈奥古斯都的「功业录」〉,《王任光教授七秩嵩庆论文集》(台北: [[ 文史哲出版社 ]] ,1988),页281-302。
邢义田译,〈韦斯巴息安「皇帝」的权力〉,《西洋史集刊》1 (1989):181-184。
邢义田译,〈罗马 [[ 十二表法 ]] 〉,《大陆杂志》78.3 (1989):136-143。
邢义田译,〈法律是植根于自然的最高理性── [[ 西塞罗 ]] 对法律性质的看法〉,《西洋史集刊》1 (1989):185-191。
邢义田译,〈罗马共和末杰尼提外‧裘利亚殖民城镇特许状〉,《西洋史集刊》2 (1990):185-201。
邢义田译,William H. McNeill著,〈世界史的一个新结构── [[ 麦克尼尔 ]] 二十五年的反思〉,《当代》66 (1991):48-65。
邢义田译,A. H. M. Jones著,〈罗马帝国城市概说〉,《西洋史集刊》3 (1991):135-165。
=== 其它 ===
〈「世界史」抑中国文化立场的「 [[ 西洋史 ]] 」?〉,《史学评论》3 (1981):133-147。
〈天下一家──中国人的天下观〉,收入氏编,《永恒的巨流──中国文化新论‧根源篇》(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页433-478。
〈芒刺、腐鼠、青云、沟渠──漫谈汉代的君臣关系〉,《历史月刊》2 (1988):66-71。
〈从《 [[ 列女传 ]] 》看中国式母爱的流露〉,《历史月刊》4 (1988):106-113。
〈汉代 [[ 中国与罗马 ]] 帝国军队的特色〉,《历史月刊》8 (1988):56-68。
〈母权、外戚、儒生── [[ 王莽篡汉 ]] 的几点解释〉,《历史月刊》14 (1988):36-44。
〈王莽八篇书、人人都得读〉,《历史月刊》21 (1989):115。
[[ 萧何、田蚡、卫青、杨震 ]] ──关说在汉代〉,《历史月刊》22 (1989):30-33。
〈秦统一中国时的世界〉,《历史月刊》31 (1990):144-146。
〈从比较观点谈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皇帝」〉,《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1.4 (1990):12-23。
〈《 [[ 太平经 ]] 》对善恶报应的再肯定──承负说〉,《国文天地》8.3 (1992):12-16。
[[ 赵高 ]] 与秦朝的终结──谈传统帝制的一个结构性悲剧〉,《历史月刊》65 (1993):40-43。
〈有容乃大──从秦代李斯谏逐各国宾客说起〉,《历史月刊》94 (1995):26-30。
〈罗马帝国的居延与敦煌──简介英国雯都兰达出土的驻军木牍文书〉,《西洋史集刊》5 (1993,实际出版1995):1-29。后转载 [[ 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 ]] 中心编,《简帛研究译丛·第一辑》(长沙: [[ 湖南出版 ]] 社,1996),页306-328。
[[ 汉武帝 ]] 生命中的几个女人〉,《历史月刊》121 (1998):68-81。后转载《 [[ 世界日报 ]] 》,1998.02.17-03.03。
〈秦汉天子的泪珠── [[ 帝国边缘 ]] 的小王国〉,收入巴东等编辑,《西汉南越王墓文物特展图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 ,1998),页32-36。
〈在汉代诗画中遇见胡人〉,《 [[ 民生报 ]] 》,1999.10.03。
邢义田、陈昭容,〈一方未见著录的 [[ 魏三 ]] 字石经残石──史语所藏《尚书‧多士》残石简介〉,《古今论衡》2 (1999):118-122。
邢义田、林素清、刘增贵、蒲慕州、张孟元、计算中心、政大 [[ 信息 ]] 系合作,「不朽的殿堂──汉代的墓葬文化网站与光牒」(1999)。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居延汉简 ]] 整理近况简报〉(执笔人),《古今论衡》4 (2000):87-113。
邢义田、陈昭容,〈一方未见著录的魏三字石经残石──史语所藏《尚书‧多士》残石简介补白〉,《古今论衡》4 (2000):134。
〈本所藏汉代石刻画象拓本的来历与整理〉,《古今论衡》6 (2001):2-9。
〈汉代的父老、僤与聚族里居──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读记〉,收入 [[ 陈苏镇、张帆 ]] 编,《 [[ 中国古代史读本 ]]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6),上册,页197-221。
〈希腊大力士 [[ 赫拉克利斯 ]] 流浪到中国?──中西艺术交流史中的一页〉,《中央研究院周报》1106 (2007.1.25):2-4。
〈从 [[ 张家山汉简 ]] 二年律令重论秦汉的刑期问题〉,收入 [[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 编,《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三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2007),页191-214。经修订另收入 [[ 曾宪义 ]] 主编,《百年回眸──法律史研究在中国‧第三卷》(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9),页361-377。
〈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论秦汉的刑期问题(订补稿)〉,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编,《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研究文集》(广西: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页238-246。
词条标签: 台湾 秦汉 中研院史语所
29,4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