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明清油画

增加 6,255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国明清油画</big> ''' |- | File:0 (17)46576878909.jp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中国明清油画</big> '''

|-

|
[[File:0 (17)46576878909.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971/20200607002604-1983371929_jpeg_145_200_4001.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42067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971%2F20200607002604-1983371929_jpeg_145_200_4001.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考证、镂析明清油画发展历程的著作。作者从现存[[欧美]]和[[亚洲]]等数十个国家与地区的一千多件明清油画以及大量中英文历史文献研究入手,深入剖析了明清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西方油画在中国明清的发展关系、影响传播、兴衰成因。同时,精选一百多件各个时期代表性油画加以甄别、考证,对具体作品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风格师承和技巧画法等作了精到的分析,从而勾勒出中国明清油画发展的历史面貌,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空白,为中国油画史自成专门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项成果对推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及交通史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并将对这些学术研究产生建设性作用。
==基本内容==
中文名:中国明清油画

作者:[[胡光华]]
==内容提要==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考证、镂析明清油画发展历程的著作。作者从现存欧美和亚洲等数十个国家与地区的一千多件明清油画以及大量中英文历史文献研究入手,深入剖析了明清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西方油画在中国明清的发展关系、影响传播、兴衰成因。同时,精选一百多件各个时期代表性油画加以甄别、考证,对具体作品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风格师承和技巧画法等作了精到的分析,从而勾勒出中国明清油画发展的历史面貌,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研究空白,为中国油画史自成专门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项成果对推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及交通史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并将对这些学术研究产生建设性作用。
==推荐==
中国是油画大国,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然而,由于中国明清时期的油画流落海外等原因,对于油画如何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历程,人们至今语焉不详。加上目前已出版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还谬误不断,讹以传讹,这使中国油画史研究笼罩阴霾,迷津丛生。
==作者简介==
胡光华,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目录==
论中国明清油画的发展

1.木美人明佚名油画·木板纵162厘米横41厘米(中国)新会市博物馆藏

2.利玛窦像明(1610年)游文辉油画·布尺寸不详(梵蒂冈)耶稣会总院档案馆藏

3.日本长琦的殉道人明冯玛窦油画·木板尺寸不详(中国)澳门圣若瑟修院博物部藏

4.明代武将像明佚名油画·布纵63厘米横41厘米(中国)澳门余氏藏

5.圣味基圣像明佚名油画·木板尺寸不详(中国)澳门天王教艺术博物馆藏

……
==书摘==
如果说明代 传教士的功绩在于开拓了西方油画东渐中国的“文化传教”之路,并在中国南方通商 口岸建立了最早的油画传播机构,造就了中国最早的 油画家,获得了 中国皇帝与中国民间对西画的艺术赞助、移植传播的话,那么到了清代,随着中国皇帝对传教士油画家的御用,西方画家开始云集中国朝廷,北京遂成为 中国油画的重镇,形成清代中国油画南北双峙态势。即北方以传教士油画家及其中国弟子们为主体,在中国皇帝的御用下,致力于为 帝皇的享乐和 文治武功服务;而南方的珠江口岸一方面不断地为朝廷输送传教士油画家,另一方面又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伴随着中西经济文化的对撞交流,使中国民间油画家逐渐增多成熟起来。

中国皇帝的御用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传播起着艺术赞助的作用。有人说“少数的油画、水彩画被传教士带到中华大地,只能被宫廷及士大夫等少数人所见到所欣赏”,此话缺乏依据。比如,1688年南怀仁神父在北京逝世,出殡的队伍出现在“北京宽阔的大街中央”时,既有南怀仁神父的油画肖像利守扩大神的油画,又有“圣母和其子耶稣像”的油画。1700年到达北京的耶稣会“最好的艺术家”格拉尔迪尼,为新建的耶稣会大会堂绘制了一些幻想境界的油彩壁画,“受到中国参观者的赞叹”。马国贤刚到澳门时,就作过两幅油画作为呈送给中国皇帝的见面礼,广州总督见后大为欣赏,敦请马国贤为他临摹了一幅,并让马国贤画了一幅真人肖像,招徕“很多人来围观马国贤画画,以致引起哄闹。”不论是格拉尔迪尼还是马国贤,或是后来的传教士油画家郎世宁、王致诚、蒋友仁、艾启蒙、潘廷章,无一不是由珠江口岸的澳门登上中国大陆,居留广州之后,经广州巡抚奏准才能入京。所以中国皇帝的御用是众多传教士油画家纷至沓来中土的成因,他们从中国南方到北方的行程及其艺术活动,对油画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传播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清代帝皇对油画的艺术赞助,起先主要表现为对透视与装饰艺术的喜好。比如,康熙时御用的传教士南怀仁运用西洋透视法作画三幅,副本挂在畅春苑观剧处:另一传教士画家利类思在北京耶稣会公园里展出他的西洋画作品时,清廷官员出于好奇心去观看了这个展览,结果大吃一惊,“他们不能想象在一张普通的纸上竟能画出亭台楼阁、曲径小路,如此地逼真,乍看上去以为自己的眼睛受骗了...”<ref>[https://www.doc88.com/p-3955359117199.html  中国明清时期油画收藏价值分析]道客巴巴网,2015-07-13</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1,9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