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旭麓

增加 13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陈旭麓.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image.ssl.qhmsgso.com/t01abe904434622fec1.jpg view?q=%E9%99%88%E6%97%AD%E9%BA%93&src=tab_www&correct=%E9%99%88%E6%97%AD%E9%BA%93&ancestor=list&cmsid=efa54859911ffa6ecc133c877b1299e1&cmras=6&cn=0&gn=0&kn=0&crn=0&bxn=20&fsn=8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4#id=581cea511428b1c28aada9bcfe5a8369&prevsn=0&currsn=80&ps=130&pc=58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5671609-5884275.html 来自360图片]]]| 图像说明 = 著名历史学家
| 出生日期 = 1918年
| 出生地 = 湖南省湘乡县
| 逝世日期 = 1988年
| 出生地 = 湖南省湘乡县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历史学家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
}}
'''陈旭麓'''(1918~1988),[[湖南省 ]] 湘乡县(今双峰县)]] 人,初名修禄。陈旭麓是著名[[历史学家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431413050833287&wfr=spider&for=pc 上海举行纪念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新民晚报, 2018-12-21</ref> [[ 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 <ref>[https://www.sohu.com/a/283368466_781586 站着思考的知识分子——纪念陈旭麓百年诞辰 ],搜狐, 2018-12-20</ref>
陈先生生前还担任[[ 中国史学会]] 理事、[[ 中国现代史学会]] 副理事长、 [[ 上海 ]] 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志研究会副会长  著有《初中本国史》、《司马迁的历史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等。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著有《初中本国史》、《司马迁的历史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等。其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本土史学的标志性文本"。
== 生平简介 ==
'''生平'''
陈旭麓(1918~1988),历史学家。历任[[ 大夏大学]](今[[ 华东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兼[[ 圣约翰大学[[教授]] 教授 ,加入中共外围组织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投身民主运动。新中国建立后,历任[[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务长等职,是华东师大建校元勋之一。1951年参加[[ 中国民主同盟]] 。1953年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他是[[ 中国史学会]] 理事、[[ 中国现代史学会]] 副理事长。 他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1943年发表《司马迁的历史观》。尔后结合教学,著有《本国史》一书。他撰写了新中国第一本辛亥革命史专著一一《辛亥革命》,第一篇科学地评价[[ 宋教仁]] 的论文,以及《[[ 邹容与陈天华]] 的思想》、《论历史人物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戊戌维新》等专著。先后主编了《[[ 中国近代史]] 丛书》(已出版40种)、《[[ 盛宣怀]] 档案资料辑》(已出版4种)、《宋教仁集》(两卷本)、《中国近代史词典》、《[[ 近代中国八十年]] 》、《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 中国革命史教程]] 》、《五四后三十年》等书。参与主编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4卷本)。不少论著被译成俄文、英文、日文等,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史学家。
1978年后,人老志弥坚,发表《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论"中体西用"》、《关于近代史线索的思考》等重要论文,出版了《近代史思辨录》,主编了《中国近代史丛书》和《中华民国史词典》。在[[ 中国史学会]] 、现代史学会、方志学会等8个学术组织中兼职。执教40多年,弟子难计其数,培养的研究生逾百人。
'''简历'''
1918年3月31日生于湘乡县[[ 锁石镇]] 白元湾村。幼年在家乡小学[[ 、蒙馆]] 、私塾习旧学。
1934年秋赴长沙入孔道国学专科学校。1938年入战时内迁途经长沙至贵阳的[[ 大夏大学]] 历史社会系。在校期间因其成绩优异而于1941年9月被[[ 贵阳文通书局]] 聘为兼职编辑干事。
1942年1月又被聘为[[ 大夏大学]] 附中历史教员。1943年春毕业,先后任教于[[ 湘乡]] 私立起陆中学、重庆[[ 赣江]] 中学。抗战胜利后,参与大夏大学回迁上海的工作,任校长室秘书。
1946年冬受聘大夏大学讲授中国通史,历任讲师、副教授。
1949年2月起兼任[[ 圣约翰大学]] 教授。其间加入中共外围组织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投身民主运动,写了《目击者》、《吊"北京人"》、《戊戌维新论》等政论文和政治性很强的学术文章。
1951年高校院系调整,大夏大学和[[ 光华大学]] 合并,筹建[[ 华东师范大学]] ,陈先生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华东师大成立后,先后任历史系副主任、[[ 中国近代史]] 研究室主任、学校副教务长等职。其间,陈先生一面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社会发展史等课程,一面从事研究著述。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共发表论著50余篇(种),比如专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辛亥革命》(这是新中国第一本辛亥革命史专著)以及论文《阶级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论 桂芬的思想》、《论五四初期的新文化运动》、《[[ 论宋教仁]] 》(这是史学界第一篇科学地评价宋教仁的论文)等均分析精辟。
1959年~1961年陈先生由教育部借调到北京编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与[[ 李新、孙思白、彭明、蔡尚思]] 等四位主编共同被称为"八角亭学派"。该书出版后被列为全国高等院校指定教材,1985年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文革期间,被调至复旦大学,主持编写《[[ 中国近代史]] 丛书》(该丛书出版后被译成英、日、俄数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和[[ 章太炎]] 著作编注及[[ 盛宣怀]] 未刊档案史料的整理工作。
1978年回华东师大历史系。他以新陈代谢为命题,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写了一批影响颇著的论文,如《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论"[[ 中体西用]]"》、《关于近代史线索的思考》以及《农民起义和人口问题》、《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等。
1984年论文选辑《近代史思辨录》出版,该书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间还先后招收了7届研究生,主持编写了一系列著作,有《[[ 近代中国八十年]] 》、《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 《中国革命史教程》、《中国近代史》]] 、《五四后三十年》。还有《辞海˙近代史部分》、《[[ 中国近代史]] 词典》、《中国名人辞典˙近代部分》、《中华民国史词典》以及《[[ 宋教仁]] 集》、《[[ 盛宣怀]] 档案史料选辑》、《[[ 孙中山集外集]] 》等。还主编了《中国近代史丛书》。
1988年12月1日在上海病逝,终年70岁。他的遗稿经其学生、家属整理成《陈旭麓文集》(共4卷),1997年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
== 著述目录 ===== 著作书目 ===1.《初中本国史》,[[ 贵阳文通书局]](1942年)
2.《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
3.《辛亥革命》,[[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
4.《[[ 邹容与陈天华]] 的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5.《[[ 戊戌变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
6.《[[ 邹容]]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7.《近代史思 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8.《[[ 宋教仁]] 》(合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9.《邹容与陈天华》(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陈旭麓学术文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1.《[[ 浮想录》,重庆出版社]](1991年)
12.《[[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3.《陈旭麓文集》(4卷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 主编书目 ===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4卷本,与[[ 李新]] 等共同主编),[[ 人民出版社]](1962年)
2.《辞海》(近代史分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
3.《[[ 中国近代史]] 丛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起陆续出版)
4.《[[ 宋教仁]] 集》,[[ 中华书局]](1981年)
5.《[[ 盛宣怀]] 档案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起陆续出版)
6.《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
7.《[[ 近代中国八十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8.《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9.《[[ 中国革命史教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10.《五四后三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中华民国史词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12.《[[ 孙中山集外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 论文目录 ===1.《司马迁的历史观》,《[[ 中央日报]] 》(1942年)
2.《我们向哪条路走》,《观察》(1947年7月19日)
3.《暑假话大学》,《[[ 大公报]] 》(1947年8月7日)
4.《戊戌维新论》,《展望》(1947年7月31日)
5.《中国还需要革命》,《时与文》(1947年10月3日)
6.《论学术独立》,《[[ 时与文]] 》(1947年12月12日)
7.《当前的学生问题》,《中建》(北平版)第1卷第7期
8.《吊北京人》,《[[ 大公报]] 》(1947年)
9.《美苏问题》,《中建》(北平版)第1卷第10期
10.《历史人物评判与历史教学》,《[[ 文汇报]] 》(1953年6月23日)
11.《再谈历史人物评判与历史教学》,《文汇报》(1953年9月1日)
12.《论历史人物及其阶级》,《[[ 历史教学]] 》1954年第10期
13.《关于辛亥革命教学中若干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56年第3期
14.《论[[ 陈天华]] 的爱国民主思想》,《新建设》1956年第6期
15.《孙中山先生与<民报>》,《[[ 解放日报]] 》1956年11月15日
16.《论谭嗣同的民主主义思想与改良主义实践的矛盾》,《学术月刊》1958年第1期
18.《五四前夜政治思想的逆流》,《学术月刊》1959年第2、3、4期
19.《清末革命党人的纪年》,《[[ 历史教学问题]] 》1959年第4期
20.《论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第5期
21.《[[ 关于中国近代史]] 的年限》,《学术月刊》1959年第11期
22.《清末的新军与辛亥革命》,《学术月刊》1961年第4期
23.《论[[ 宋教仁]] 》,《历史研究》1961年第5期
24.《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的思想》,《光明日报》1961年7月5日、11日
29.《论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解放日报》1962年3月27日
30.《一本有价值的辛亥革命地区史料》,《[[ 文汇报]] 》1962年9月18日
31.《论"史论"》,《学术月刊》1963年第6期
33.《关于<校邠庐抗议>一书》,《新建设》1964年第2期
34.《"九州生气恃风雷"》,见《[[ 龚自珍集]] 》,[[ 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4 社1974
35.《漫谈学习[[ 中国近代史]] 》,《书林》1979年第2期
36.《也谈杨度同志》,《光明日报》1979年3月13日
37.《<李秀成供>原稿释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79年第4期
38.《历史转折年代的光辉形象》,《[[ 文汇报 》]]1979 》1979 年11月16日
39.《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与卖国》,《[[ 光明日报]] 》1980年1月8日
40.《章太炎传略》,见[[ 《民国人物传》,中华书 局]]1980 局1980
41.《为宪法流血的第一人》,《辛亥革命丛刊》第1辑,中华书局1980年
44.《孙中山与鲁迅》,《解放日报》1980年5月
45.《[[ 中国近代史]] 上的革命与改良》,《历史研究》1980年第6期
46.《农民起义与人口问题》,《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一),[[ 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0 社1980
47.《廖仲恺之死》,《青年报》1981年4月17日
48.《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党的生活丛刊》1981年第5期
49.《<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序言》,《[[ 文汇报]] 》1981年5月11日
50.《天上人间》,《光明日报》1981年9月3日
53.《谈<宋教仁集>》,1981年
54.《<瞿秋白年谱>序言》,见《瞿秋白年谱》,[[ 广东人民出版 社]]1983 社1983
55.《我对瞿秋白的认识》,1982年初
56.《论"中体西用"》,《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
57.《<中国近代史词典>序言》,见[[ 《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 社]]1982 社1982
58.《辨"夷"、"洋"》,《[[ 光明日报]] 》1982年12月15日
59.《论龚自珍思想》,1982年写定,见《近代史思辩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60.《<国民日日报>评述》,1981年写定,见《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人民出版社1982年
61.《简释陈独秀<金粉泪>五十六首》,《[[ 中共党史资料]] 》1982年第4期,[[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62.《写在<中国近代史词典>出版之后》,《辞书书讯》1983年3月1日
64.《康有为的爱国维新精神》,《南方日报》1983年10月3日
65.《[[ 宋教仁]] 传略》,《清史人物列传》下编第3卷,[[ 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3 社1983
66.《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2辑
67.《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 近代史研究]] 》1984年第2期
68.《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国民党"一大"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4 社1984
69.《桃源渔父宋教仁》,《辛亥革命在湖南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70.《<秋瑾评传>序》,见《[[ 秋瑾评传]]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
71.《论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同一性》,《江海学刊》1985年第3期
72.《日本的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维新为何一成一败》,《[[ 书林]] 》1985年第2期
73.《[[ 中国近代史]] 上的爱国主义》,《求索》1985年第3期
74.《颂<祖国丛书>》,《文汇报》1985年11月18日
75.《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学术月刊》1985年第10期
76.《<孙中山社会科学思想研究>序言》,见《孙中山社会科学思想研究》,[[ 安徽人民出版 社]]1985 社1985
77.《献给上海文化发展战略的书》,《解放日报》1985年9月9日
78.《说"[[ 海派]]"》,《解放日报》1986年3月5日
79.《实笔写真人》,《文汇报》1986年4月22日
80.《[[ 众里寻他千百度]] 》,《新民晚报》1986年5月6日
81.《从革命中来,为民主而战》,《解放日报》1986年7月30日
84.《因袭-规抚-创获》,《解放日报》1986年11月5日
85.《<洋务运动新论>序》,《洋务运动新论》,[[ 湖南人民出版 社]]1986 社1986
86.《湖山情思》,《湖南日报》1986年5月18日
88.《"小我"与祖国这个"大我"是一体》,《文汇报》1987年1月20日
89.《<中国革命史纲>序言》,《中国革命史纲》,[[ 交通大学出版 社]]1986 社1986
90.《<历史悬案百题>序》,《解放日报》1987年4月1日
93.《不必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国电影时报》1987年8月29日
94.《<康有为大传>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
95.《思潮与政派》,《革命史资料》1987年第7期
97.《去忌讳》,《学术月刊》1987年第9期
98.《上海学刍议》,《[[ 上海大学学报]]
99.《<中国近百年史辞典>序言》,见《中国近百年史辞典》,[[ 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7 社1987
100.《台湾建省与洋务派》,见《近代台湾的社会发展与民主意识》,[[ 香港中华书 局]]1987 局1987
101.《在中国近代军事史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集》[[ ,军事科学出版 社]]1988 社1988
102.《在纪念薛福成诞生150周年会上的发言》,《无锡文史资料》第20辑
103.《反思,也还要一点反反思》,《[[ 文汇报]] 》1988年5月24日
104.《答<历史学习>十问》,《历史学习》1988年第3期
105.《<中国革命史教程>序言》,[[ 《中国革命史教程》,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8 社1988
106.《近代中国和上海租界解析》,《[[ 社会科学报]] 》1988年8月18日
107.《道光是怎样一个皇帝》,《人民日报》1988年8月18日
108.《<中国近代文学丛书>总序》,《文史哲》1988年第5期
109.《关于[[ 中国近代史]] 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
110.《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文汇报]] 》1988年12月6日
111.《戊戌与启蒙》,《学术月刊》1988年第10期
114.《<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状态>序言》,《书林》1989年第2期
115.《<五四后三十年>序言》,见《五四后三十年》,[[ 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9 社1989
116.《发挥史学家的良知》,《史学理论》1988年第4期
122.《略论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华东师大学报》1989年第5期
123.《[[ 盛宣怀传略]] 》,《清史人物列传》下编第7卷,[[ 辽宁人民出版 社]]1993 社1993 年。 词条标签: 上海民国和新中国时期人物 人物 人物通用 历史学家 社会科学人物
[[Category:历史学家]]==参考来源==[[Category: 中国人教授]][[Category: 教授历史学家]]
28,6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