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17
次編輯
變更
汪达之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汪达之.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image.sslbaidu.qhmsg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B1%AA%E8%BE%BE%E4%B9%8B&step_word=&hs=0&pn=6&spn=0&di=7077212746315464705&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62326117%2C2849864866&os=1385969377%2C3736383726&simid=4078427430%2C603062851&adpicid=0&lpn=0&ln=221&fr=&fmq=165052805371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ss0.baidu.com/t0196741ceec5ec6313%2F7P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baike%2Fs%3D220%2Fsign%3D41716f389052982201333ec1e7cb7b3b%2F902397dda144ad345ed0d478d0a20cf430ad85e5.jpg &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m%25B8%25AA%25Eb%25BE%25BE%25E9%25Bl%25bBAzdH3F9ln0mb&gsm=7&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YsMiwxLDUsNCw3LDgsOQ%3D%3D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baidu.com/docitem/%E6%B1%AA%E8%BE%BE%E4%B9%8B/2579005-2723405.html 493768l 来 自360图片自网络]]]| 图像说明 = 广东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等职
| 出生日期 = 1902年5月6日
| 逝世日期 = 1980 年3 月27 日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广东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等职。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
'''汪达之''',1902年5月6日诞生于 [[ 安徽 ]][[ 黟县 ]] 碧山村。他是伟大的人民 [[ 教育家 ]][[ 陶行知 ]] 创办的 [[ 南京 ]] 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的学生。曾受陶行知委托,担任晓庄师范在苏北的特约中心学校--新安小学的校长,是我国著名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 解放战争 ]] 期间,曾任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督学,华中、华东干部子弟学校校长。
== 1简介 ==
汪达之同志 建国以后,主持恢复南京晓庄师范并任校长,后调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专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等职。
汪达之的一生是为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艰苦奋斗的~生,是由民主主义战士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生。
汪达之出身贫苦,家境清寒,父亲是一位塾师,兼行中医,全家靠他一人维持生计。母亲是一位不识字面十分贤慧的家庭妇女。在汪达之尚处母腹之中的时候,父亲就因贫病交加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1923年,他从陶行知创办的南京安徽公学[[ 《创立旨趣》]] 中受到启发,向往陶行知提出的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共生活、共艰苦”的主张,“到晓庄师范学习,跟随陶行知,在教育上进行一场革命,办一种革命的教育来改变中国的一切,”这成了汪达之的追求。不久,他要求入晓庄的愿望实现了。1928年秋,汪达之终于成了晓庄师范的第四期学生。
汪达之
'''汪达之'''
民国22 年10 月22 日,汪达之创造性地将新安小学7 名学生组成“新安儿童旅行团”,由淮安经镇江到上海旅行了50 天。7 人中,年龄最大的17 岁,最小的12 岁。他们自己民主管理团体的一切,采取到各大学演说和上街卖报的方法,筹集费用,通过参观工厂、调查帝国主义在上海的租界、凭吊“一·二八”战场等,受到了极其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新安儿童旅行团的事迹,在当时的教育界、舆论界引起了轰动,成为建国前教育史上的空前创举。陶行知为此赋诗:“一群小光棍,点点有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谁说孩子小,划分新时代。”
民国24 年10 月,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的号召,在中共上海左翼教联支部的领导和陶行知的全力资助下,汪达之将新安小学14 名基本学生,组成了闻名海内外的新安旅行团到全国各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直到民国30 年1 月,新安旅行团在中国共产党和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冲破了国民政府的重重刁难、打击和迫害,自力更生,历尽艰辛,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坚持向城乡人民和边疆少数民族同胞作抗日宣传和民众组织工作。“皖南事变”后,“新旅”遵照中共南方局的规定,从广西桂林秘密地分批经香港、上海转到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自此,随新四军转战苏北、山东、冀南各地,既是一支工作队,又是一支文艺宣传队。民国38 年春,随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1952 年5 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新安旅行团和其他几个宣传团体合组为上海歌舞剧院。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汪达之</big>'''|-|<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dbb44aed2e738bd40406de59a08b87d6277ff9b7&refer=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3120101&t=c18d1fec9d3858924a47cc43a65ac2bb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AA%E8%BE%BE%E4%B9%8B/493768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align= light||}
新安旅行团在历时17 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几个重大的革命历史阶段,足迹遍及祖国22 个省、市、自治区,行程2.5 万多公里,为民主中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并在实践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丰硕成果,也是汪达之对党、对人民的巨大贡献。“新旅”的成就,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评价。民国30 年12 月,刘少奇在多次讲话中说:“汪达之同志是我们党外的优秀的布尔斯维克”。民国35 年5 月20日,毛泽东在致“新旅”的信中说:“新安旅行团各位同志们:来信收到,极为感谢!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
汪先生是过世了,但,他的爱国热忱、教育思想、革命精神却永驻人间。
==参考来源==
[[Category:企业管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