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朱经农

增加 17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朱经农]]'''
| 图像 =
[[File:朱经农.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image.ssl.qhmsgso.com/t014fb10c66ac400be7.jpg view?q=%E6%9C%B1%E7%BB%8F%E5%86%9C&src=tab_www&correct=%E6%9C%B1%E7%BB%8F%E5%86%9C&ancestor=list&cmsid=d9c33ff1e7a4401f12ad5e8dcd9e6f57&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4#id=29ed6b98cbee04e2bb747a094bfec7c7&prevsn=120&currsn=180&ps=227&pc=56 原图链接] [https://baikewww.sosohu.com/doca/5969561-6182518.html 225659339_268928 自360图片自搜狐]]]| 图像说明 = 中国公学代校长,齐鲁大学校长
| 出生日期 = 1887年
| 逝世日期 = 1951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育家、学者、诗人 、出版家
}}
'''[[朱经农]]'''(1887~1951)生于[[浙江]]浦江。 [[ 教育家 ]] 、学者,著名的大学校长、诗人,教育行政部门的高级官员、出版家和爱国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同年回国,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25年参与创办[[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并任教务长。1928年后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教育部常务次长,中国公学代校长,齐鲁大学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厅长,中央大学教育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光华大学校长。1948年后留居美国。1950年后在[[美国]]哈德国福神学院任职。著有[[ 《近代教育思潮》]] 等。<ref>[http://pjnews.zjol.com.cn/pjnews/system/2017/12/11/030572509.shtml 朱经农]浦江新闻</ref> 
== 人物简历 ==
*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活动,1912年转入国民党。
*1905年冬自日本返沪,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10年受聘任教于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教授英文兼任农业学通译。
*1916年赴美,先入[[ 华盛顿]] 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
*192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
*1925年"五卅惨案"后,圣约翰大学全体华籍师生在校下半旗志哀、集会,美籍校长卜舫济下令解散集会,驱散师生。500多名该校大学和附中学生及19名中国籍教师愤然离校,宣誓永远和圣约翰脱离关系。张寿镛校长在一些著名爱国人士支持下,遂创办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以支持这些脱离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朱经农此时成为张寿镛校长创办光华大学的得力助手,并任光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主持教务。以后,一直连任历届的光华大学校董会校董。<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9/zhujingnong.html 浙江当代人物]</ref>
*1930年春,[[ 蔡元培]] 先生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时,他兼代常务次长。
*1931年任齐鲁大学校长。
== 人物生平 ==
8岁丧父后,随叔父移居湖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常德府中学堂。次年八日本弘文学院、成城学院学习。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旋因反对日本政府的[[ 《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 而回国,与留日同学创办中国公学于上海,后迁来吴淞。朱经农为中国公学三干事之一。辛亥革命后,应宋教仁和覃振的邀请,赴北京先后任[[ 《民主报》]] [[ 《亚东新闻》]]
[[File:年轻时的朱经农.jpg|缩略图|[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497853e1a144ad342abf8085e0a30c08/9825bc315c6034a88684498dcb1349540923765c.jpg 年轻时的朱经农]]]
报社编辑。"二次革命"中遭袁世凯通缉。民国5年(1916年)赴美国进华盛顿大学学习,民国7年获硕士学位,民国9年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研究院,参与文学革命活动。
民国10年,朱经农任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发表了有关教育的文章,享誉一时。民国12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编中小学教科书,并与陶行知一起主编我国第一套平民千字课本,首先为本县平民教育促进会所采用,在农村扫盲中取得良好效果。期间先后担任光华大学教务长、上海市教育局长。民国17年后任国民政府大学院普教处长、教育部普教司长、教育部代理常务次长、专任常务次长。
民国21年至32年,任湖南省教育厅长达10年之久,在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增设中、小学、创办大专院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使民国时期的湖南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国32年起,历任中央大学教育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光华大学校长等职。民国35年出席国民代表大会,民国37年11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文教会议首席代表,会后在美国从事译著。朱经农于1951年病逝。主要译著有[[ 《明日之学校》]](杜威著)、[[ 《教育大辞书》]] [[ 《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爱山庐诗钞》]] 等。
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陶行知合编[[ 《平民千字课本》]]
1923年12月,亚东图书馆集结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文章,出版[[ 《科学与人生观》]] 一书,文章作者除张君劢、丁文江外,还有胡适、陈独秀、[[ 梁启超]] 、张东荪、吴稚晖、范寿康、林宰平、孙伏园、朱经农、任叔永、唐钺等,学者名流几云集于其间。论战一直持续到1924年底。
== 教育思想 ==
三、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这是看到老作家施蛰存的一篇散文《知已之感》后想到的。
文章先引《新文学史科》载叶圣陶日记[[ 《在上海的三年》]] 中的话。"朱经农来,言拟好好办光华大学,邀余与予同(周予同)任教,并托余拉施蛰存为国文系主任。余言自己不任大学教师,拉施君则可以效力,因致书蛰存。"又一天的日记:"施蛰存来,渠已允就暨南教职……光华方面只得辞却。"
施蛰存看了这两段日记,大为感慨。因为他与朱只是十六年前,朱担任中国公学副校长,施在中国公学兼课时见过面,不料朱就注意了他,后来有人又在[[ 《胡适来往书信选》]] 中,看到朱给胡适的一封信里,汇报中国公学的情况,提到郑振铎、孙俍工、李石岑、施蛰存四位"教书"尚可,因之十六年后,还能想起他,拟邀他去光华充实系级的领导力量。有人把[[ 《书信选》]] 中的话告诉了施先生。施深受感动,因而生"知己之感"。
由此可见,朱经农注重人才,且不任用私人,不结党营私,完全以办好大学出发来想事作事,这就更难能可贵了。
== 主要著作 ==
[[ 《明日之学校》]](杜威著)[[ 《教育大辞书》《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爱山庐诗钞》]]
== 文献 参考 来源=={{Reflist}}[[category: 中國教育]][[category: 中國 文学]][[category: 中國 人]][[category: 中國名 人]]
29,1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