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家太空中心 (中華民國)

增加 9,106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國家太空中心''' </p>
|-
|<center><img src="https://tpcjournal.taipower.com.tw/uploads/article_img/bl_a20455a030b3fc1b33ff8a0867a0836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pcjournal.taipower.com.tw/article/3454 圖片來自tpcjournal]
</small>
|}

'''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缩写为'''NSPO''')是[[中華民國]]([[臺灣]])的[[航太]]發展專責機構<ref>[https://www.nspo.narl.org.tw/tw2015/aboutNSPO/org.html 組織架構] 國家太空中心網站</ref>,隸屬於[[國家實驗研究院]],1991年成立、2005年改為現名,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國立交通大學]]旁。負責執行太空科技政策、發展太空科技研發、建造[[人造衛星]]及[[航太]]相關科技與硬體建設。

== 歷史 ==
* 1991年10月3日,[[行政院]]核定「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成立'''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做為中華民國太空計畫的執行單位;時任[[行政院院長]][[郝柏村]],時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夏漢民]]。
* 2002年12月,「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經國科會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計畫之執行期間為2004年至2018年;時任行政院院長[[游錫堃]],時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魏哲和]]。
* 2003年6月1日,[[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成立,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改隸其管轄並更名為'''國家太空計畫室'''(National Space Program Office,簡稱NSPO)。
* 2005年4月1日,更名為'''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同樣簡稱NSPO)。
* 2012年5月9日,國家太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簽署前瞻探空火箭研發合作備忘錄。
* 2019年7月23日,國家太空中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放射醫學研究所、[[長庚大學]]放射醫學研究院,同日共同宣布加入太空中心之第三期太空計畫。<ref>[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1907230097.aspx 林口長庚加入航太產業鏈 協助太空電子元件測試] 中央社,2019-07-23</ref>
* 2021年7月19日,[[中華民國科技部]]推出《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草案<ref>[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190284.aspx 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草案出爐 涵蓋8大業務] 中央社,2021-07-19</ref>
* 2022年4月1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待總統公佈後國家太空中心將改制為[[行政法人]],直屬於科技部,未來業務包含:研擬與執行國家太空科技計畫、研發太空科技技轉與加值應用、促進太空科技國際合作交流、進行國際太空法制研究、辦理國家發射場域選址與營運等業務、辦理發射載具與太空載具登錄及發射載具發射許可的審查業務、培育太空科技人才及推廣太空科學普及教育、其他依本法或相關法規所定事項。

==歷任首長==
#[[戴廣勳]]:1992年5月1日-1994年5月31日(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主任)
#[[徐佳銘]]:1994年6月1日-1999年3月15日
#[[王鴻智]]:1999年3月16日-2001年1月30日
#[[李羅權]]:2001年1月31日-2004年7月2日(2003年6月1日更名為國家太空計畫室主任)
#[[吳作樂]]:2004年7月3日-2007年5月31日(2005年4月1日更名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王永和]]:2007年6月1日-2007年12月31日<small>(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代理主任)</small>
#[[苗君易]]: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王永和:2010年1月1日-2010年4月5日<small>(國家實驗研究院副院長代理主任)</small>
#[[張桂祥]]:2010年4月6日-2018年1月31日
#[[林俊良]]:2018年2月1日-2021年1月31日
##[[余憲政]]:2021年2月1日-2021年7月31日(代理)
#[[吳宗信]]:2021年8月1日(現任)

== 人造衛星 ==
===福爾摩沙系列===
* '''[[福爾摩沙衛星一號]]''',臺灣第一顆自主擁有之衛星,是一枚低軌道的科學實驗衛星,主要的任務包括進行電離層電漿電動效應測量、海洋水色照相、及Ka頻段通訊實驗等三項科學實驗。福衛一號於1999年初成功發射,經過數年的運作後於2004年除役。
*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臺灣第一顆遙測應用衛星,於2004年5月21日發射升空。位於距地球表面891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飛行,任務為對台灣及全球陸地及海域進行遙測作業,它在白晝地區拍攝的影像資料有多方運用;當衛星運行到黑夜地區(eclipse)時,則對高層大氣象上閃電之自然現象進行科學觀測。2016年正式除役。
*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原名中華衛星三號,由[[陳水扁政府]]改名,同系列從此全部一起改名,於2006年4月15日成功發射。為一大型台美雙邊國際合作計畫,由雙方授權執行,以建立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之先進技術發展計畫。此星系共有六顆微衛星,藉由接收美國24顆[[全球定位衛星]]所發出的訊號,進行全球氣象資料蒐集及計算分析,約每90分鐘更新一次。
* '''[[福爾摩沙衛星四號]]''',正式名稱為[[Argo計劃|ARGO衛星]]。與德國RapidEye A.G公司合作,加入德國、英國與加拿大等國共同投資的RapidEye星系計畫。原定於2008年發射升空,但因爆發採購弊案,依法中止原有計畫,另以福衛五號取代。國家太空中心亦對本案另有說明<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18094533/https://www.nspo.narl.org.tw/tw2015/projects/Other/ARGO.html ARGO計畫]國家太空中心</ref>。
*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臺灣第四顆人造衛星,已於2017年8月25日升空。是中華民國首次自製的光學遙測衛星,其將著重於衛星本體及光學遙測與科學酬載自主能力的建立。
* '''[[福爾摩沙衛星六號]]''',原定以災害防救與環境觀測研究為策略性任務。2009年[[國科會]]重新評估技術可行性,並明確界定台灣太空科技發展以科學研究為目標,與國防軍事用途徹底脫鉤後,決定取消2012年自行發射衛星計畫,回歸委託國外火箭公司執行發射任務。國家太空中心亦對本案另有說明<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10080938/https://www.nspo.narl.org.tw/tw2015/projects/Other/SDM.html 自主發展微衛星計畫]國家太空中心</ref>。
*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為台美大型國際太空合作案,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合作執行。福衛七號是福衛三號的後續計畫,由六顆衛星執行為時5年的科學任務計畫。
* '''[[獵風者衛星]]''',國家太空中心自行設計、製造的科學衛星,原計畫與福爾摩沙衛星七號(FORMOSAT-7)共同規劃,因此沿用FORMOSAT-7的序號,但在其後加上字母R成為FORMOSAT-7R以為識別,另因其任務特性而冠以獵風者(TRITON)的名稱。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為「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主軸,為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預計發展六枚星系,解析度1公尺,布建於太陽同步軌道。根據執行策略,目前預計於2023-2028年間,一年發射一顆。

===其他===
* [[蕃薯號衛星]]
* [[塔堤揚娜二號|台俄微衛星合作案]]:台灣稱ESEMS,俄國稱Tatyana II,2009年9月17日發射升空,2010年4月16日衛星失聯。
* [[地球磁層能量與輻射探索計畫]](ERG):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合作的衛星研究計畫,任務衛星[[荒瀨號]]已於2016年底發射。<ref>{{Cite web|url=http://ilwsonline.org/JAXA_ILWS2010.pdf|title=JAXA Update|publisher=JAXA|year=2010|accessdate=Feb 6, 20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231194415/http://ilwsonline.org/JAXA_ILWS2010.pdf|archive-date=2015-12-31|dead-url=yes}}</ref>
* [[立方衛星]]

==發展長程計畫==
第一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國科會編列國家太空科技法展長程計劃,總經費達197億新台幣,此計劃執行時間共計15年。

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自2004年至2018年,共計15年,發射15次探空火箭。<ref>{{Cite web |url=http://tw.people.com.cn/BIG5/n/2013/0607/c14657-21770471.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3-06-12 |archive-date=2016-03-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070848/http://tw.people.com.cn/BIG5/n/2013/0607/c14657-21770471.html |dead-url=no }}</ref>

國科會有意提升中華民國太空科技研究的層級,欲成立國家太空研究院,不過目前設置草案仍未在立法院通過。

2019年1月15日,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已簽訂第三期的「太空科技發展計畫」。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