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淑君

增加 48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淑君(北方昆曲名家)
| 圖像 =[[File:李淑君1.jpg|缩略图|center|[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670620757,3841812605&fm=26&gp=0.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8E%E6%B7%91%E5%90%9B%E5%8C%97%E6%96%B9%E6%98%86%E6%9B%B2%E5%90%8D%E5%AE%B6)&step_word=&hs=0&pn=6&spn=0&di=171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670620757%2C3841812605&os=3848533561%2C39261872&simid=61252246%2C822994243&adpicid=0&lpn=0&ln=237&fr=&fmq=1551689017118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s11.sinaimg.cn%2Fmw690%2F001Wvzy5gy6RIsP5TWafa%2669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ftgw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3f6vskxz312f&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 圖像說明 = 北方昆曲名家
== 从芭蕾舞演员到昆剧演员 ==
年幼的李淑君常辗转于北京、上海、山东、南京等地。1951年,中央戏剧学院舞研班招生,正在北京辅仁大学读一年级的李淑君因为看过芭蕾舞剧《和平鸽》,对芭蕾艺术充满喜爱和热情,于是放弃了学业,投身于 [[ 芭蕾舞和民族民间舞蹈 ]] 的各种学习  虽然因喜爱芭蕾而学舞蹈,但李淑君最初却以民歌歌手成名。因为常年至全国各地学习民间舞蹈,李淑君不仅随队去过云南学习花灯戏,之后又在辽宁海城学习二人转,并学会了《瞧情郎》一曲,因为音色甜美,李淑君凭借此曲一举成名
虽然因喜爱芭蕾而学舞蹈,但李淑君最初却以民歌歌手成名。因为常年至全国各地学习民间舞蹈,李淑君不仅随队去过[[云南学习花灯戏]],之后又在[[辽宁海城学习二人转]],并学会了《瞧情郎》一曲,因为音色甜美,李淑君凭借此曲一举成名。
[[File:李淑君剧照.jpg|缩略图|左|250px[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888256944,2049713663&fm=26&gp=0.jpg 原圖鏈接]]]  
1954年,中央实验歌剧院来中央戏剧学院挑选演员,恰逢毕业的李淑君于是来到中央实验歌剧院民间戏曲团,除继续演唱民歌外,也开始学习各种传统戏曲。虽然当时中戏也挽留了李淑君,并表示可以送她去苏联继续学习芭蕾,但李淑君却选择了自己更偏爱的“载歌载舞”的艺术。
当时的中央实验歌剧院民间戏曲团号称“总戏曲团”,目标是以中国戏曲为基础创建中国新歌剧。因此,李淑君便有机会去各地学习地方戏曲,闽剧《钗头凤》、豫剧《红娘》、孕育于福建泉州的梨园戏《陈三五娘》,都成为了她日后艺术生涯的滋养。在此期间,李淑君有机会先后向昆剧名家 [[ 韩世昌、马祥麟 ]] 和著名黄梅戏演员 [[ 严凤英 ]] 等学艺。
1956年,新编昆剧《十五贯》晋京演出,被周总理提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当年11月,上海举办了全国昆剧观摩演出。在这次南北昆会演中,李淑君临时向马祥麟学演了《昭君出塞》,作为青年主演出现在昆剧舞台上,从而奠定了此后她在北方昆曲以及昆曲界的位置。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成立。李淑君等歌剧院演员都转入北方昆曲剧院,李淑君从此成为了一名昆剧演员。而因为芭蕾、歌剧再到昆曲的“出身”,也为李淑君奠定了一种表演纯朴大方,演唱带有歌剧痕迹的舞台风格。
从1957到“文革”前夕,李淑君昆剧生涯可谓红极一时。她主演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大戏。因为嗓音甜润、表演细腻,善于在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地方戏和民歌的演唱技巧来塑造人物,李淑君很快成为北昆第一旦角,和其搭档的多是白云生、侯永奎等昆剧名家。
除了获北昆名家韩世昌亲授,演出《 [[ 千里送京娘 ]] 》、《昭君出塞》、《玉簪记》、《牡丹亭》、《长生殿》、《百花赠剑》、《奇双会》等传统剧目外,李淑君还出演了多部新编剧目,包括《文成公主》、《李慧娘》、《蔡文姬》、《桃花扇》、《血溅美人图》以及《红霞》等。《 [[ 血溅美人图 ]] 》还曾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电影。
在这些剧目中,《李慧娘》和《红霞》都曾成为席卷中国社会的大事件,而《李慧娘》更曾引起“有鬼无害论”的大讨论,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的先声。有“南有《十五贯》,北有《李慧娘》”之称。
在这十年间,李淑君一直尝试将民歌的唱腔糅入昆曲之中,声音高亢、音色甜美,常被赞许为“仙乐”。她曾为话剧《蔡文姬》中的“胡笳十八拍”配唱。还为电影《桃花扇》配唱插曲,这些插曲融入了梨园戏等民间戏曲元素,李淑君的演唱又开始由带有歌剧特点之唱腔向传统昆曲转换,电影《 [[ 桃花扇 ]] 》插曲也是她在昆曲演唱艺术上的高峰。 
文革期间
然而,“文革”开始,北方昆曲剧院解散后,李淑君被调入北京京剧二团。十三年间,李淑君虽也学习样板戏,但再无上台机会。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李淑君饱受精神病困扰,疾病反复发作,据称在精神病院也大唱昆曲。病好之后还要求演戏,但却再无主演大戏之机会,仅偶尔演出折子戏《千里送京娘》。 
[[File:李淑君剧照2.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623974582,3420220064&fm=26&gp=0.jpg 原圖鏈接]]]  
文革之后
1989年,在北京昆曲研习社主办的“纪念韩世昌大师诞辰90周年”专场演出上,李淑君演出《 [[ 游园惊梦 ]] 》中的杜丽娘,而这一演出也成为其舞台绝唱。
2002年,李淑君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联合授予“长期潜心昆曲艺术事业成绩显著者”称号。李淑君生平只有一个学生董萍,曾向其亲授《游园惊梦》、《红霞》、《千里送京娘》等剧。但董萍却意外身没,此后,北昆从韩世昌开始由李淑君所传的风格一脉自此绝响。
2012年1月6日上午,李淑君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而为她送别的同时,也是北昆一个时代的远去。
从辅仁大学进入 [[ 中央戏剧学院 ]] ,从一位芭蕾舞演员和民歌演员,最终成为一代 [[ 昆剧名家 ]] 。作为建国后至“文革”前名声最为卓著的青年昆剧演员,李淑君曾有“北昆第一旦”之美誉,更有“宛转能歌李淑君”的诗赞。李淑君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既曾红极一时,更有坎坷多舛。晚年因为备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始终远离舞台。而她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也被看作昆曲艺术在一个时代命运的缩影。
2011年12月31日,李淑君在爱晚养护院离世,享年81岁<ref>[http://news.cntv.cn/20120104/107619.shtml 北昆第一代旦角名家李淑君离世 ] ,央视网,2012年01月04日]</ref>。 == 视频 == {{#ev:youku|XMTM3MTYxNDk2MA|640|inline|昆曲 千里送京娘 李淑君、侯少奎 |frame}}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国戏剧女演员]]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