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士之好名(吕达余)

增加 4,142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文士之好名'''<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文士之好名'''<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794532/pexels-photo-8794532.pn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文士之好名》'''是[[中国]]当代作家吕达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文士之好名===

中国文士之好名,可谓是由来已久了。[[司马迁]]就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话,而由[[孔子]]所创之[[儒学]]后来成为中国的[[显学]],老夫子对后世文士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西汉的史学家史记也说过一句同孔子并无二致的话,他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遭受宫刑而不死的原因,是“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要写完《孔子》使自己的才学与姓名流布于后世。

几乎与孔子同时曾当过孔子老师的老子,是倡导[[清静无为]]、[[万物混一]]的,对名利之事是不热衷的。多少后人读了他的书受其影响,成了遁身世外的隐士与高人。但也让有些爱钻牛角尖的人奇怪,这位老先生骑一匹青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之前,竟答应关尹的请求逗留一些时候,留下了一部哲学著作《老子》,还是将自己的名字通过此书传于后世了。你能说老子真得一点不好名吗?按照他自己的虚无之念,思想有留下文字并传于后世的必要吗?

唐代诗人[[刘希夷]]写了一联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据《唐才子传》载:“舅宋之问苦爱后一联,知其未传于人,恳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已,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青年诗人刘希夷很有才,写了两句好诗,其亲舅舅宋之问也是一位大诗人,甚爱其句,见尚未有人知晓,要求外甥将佳句让于他,外甥先允而后不许,宋之问竟杀外甥而窃其诗,好名如斯,亦骇人听闻了。

古文士之贪名者,莫过于明代方孝孺。

方孝孺是明建文帝时的翰林侍讲学士,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败侄子建文帝夺位登基,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誓死不从,燕王以诛九族相威胁,方孝孺言:“虽诛十族,亦不附乱!”结果除了他自己与族人被杀,还殃及他的学生,凑成十族之数,计杀870余人。

诛灭九族乃斩草除根之法,从根本上消灭反对派。中国亲缘关系本无十族之说,加上弟子门生,凑成所谓十族之数,似自明代方孝孺始。中国古代文士有一个臭毛病,就是求万世名。玩命地著述也好,坚守正统立场也好,拼命死谏也好,目的就是求名。为求万世名,存世只几十载的臭皮囊,他们是可以不要的。然而,果以一身求名,保全所谓名节到也罢了,以亲族数百口生命为抵押,用以保全自己的所谓名节,则是非常自私的行为。

历史上也多有因廷争、党争、谋乱,而被株灭九族的王公大臣,但多数与方孝孺不同。主观上他们认为事可成或无大碍,并没有想到会牵连九族之人。方孝孺却是自知的,朱棣警告了他,他却全然不顾。果然要保全自己的名节,忠贞于建文帝,在建文帝死时以一身自殉,便不会有后来的惨烈事。然而建文帝蒙难时方孝孺不死,他偏要在庙堂上怒声廷争,痛斥朱棣篡位之不合法,让十族之人为自己陪葬。

惜后人为正义呀、道统呀、学问呀这些神圣的字眼所惑,竟以千古忠贞之士名之,谬哉!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吕达余,男,安徽铜陵人氏,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15,5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