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09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俄土战争</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俄土战争</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5235%2F20190919163005-733059043_jpeg_640_427_49300.jpg%2F0&refer=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app=2002&size=f9999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5235%2F20190919163005-733059043_jpeg_640_427_49300.jpg%2F0&refer=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app=2002&size=f9999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怎么爆发了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4月12日,俄土战争再次爆发。起初,俄国军队遭受了挫折,尤其是在多瑙河流域的普列文要塞,但经过苦战,俄军仍在高加索和多瑙河战线均取得了胜利,前锋逼近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逼迫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求和。1878年3月3日,[[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在[[圣斯特凡诺]]签署了《[[圣斯特凡诺条约]]》。根据该条约,俄国取得了高加索和南比萨拉比亚等重要边界地区;在战争期间与俄国一起战斗的罗马尼亚取得了多布罗加作为补偿;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取得了它们的领土并取得完全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进行某些自治改革。此外,该条约还使一个地域范围达到爱琴海的独立自主的大保加利亚得以形成。<ref>[https://www.gugong.net/shijie/ouzhou/37159.html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怎么爆发了第十次俄土战争 故宫历史网] </ref>
第十次俄土战争指1877-1878年俄土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军占领希普卡山口并攻克普列文。接着,双方展开拉锯战。11月,俄军在高加索攻占卡尔斯要塞,并包围埃尔祖鲁姆。1878年3月3日.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国管辖下的自治国家。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不可一世的大帝国。但到19世纪下半叶已经衰落,为了挽救帝国,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为首的有识之士展开了一系列救亡运动,进行了民主改革,1875年底,奥斯曼帝国内外形势迅速恶化。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财政濒临崩溃,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阿齐兹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替精神错乱的穆拉德为苏丹。成立了立宪君主政体,但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号下蔓延,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土耳其的藩属国。土耳其对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却未能控制局势的变化,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
面对这种局势,欧洲列强中的俄、奥、英三国表示了自己的特别关注。尤其是[[俄罗斯]],它认为,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自己在巴尔干地区既丢面子又丧失了威信和影响,它需要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回到巴尔干,恢复原有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想通过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打通它谋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因此,它对土耳其局势的恶化幸灾乐祸,并积极地加以介入。
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受奥匈帝国支持的英国的反对。随后又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亦遭土耳其的拒绝。
土耳其恃仗着英国在背后的支持,力图在战场上彻底打败起义者和于1876年6月30日对土宣战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当战场上的形势明显地有利于土耳其政府时,沙皇便于1877年4月24日正式对土宣战。5月,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均宣布加入俄方,共同对土耳其作战。<ref>[https://www.allhistory.com/detail/591049db55b542257a00db55 第十次俄土战争 全历史]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俄土战争</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5235%2F20190919163005-733059043_jpeg_640_427_49300.jpg%2F0&refer=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app=2002&size=f9999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5235%2F20190919163005-733059043_jpeg_640_427_49300.jpg%2F0&refer=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app=2002&size=f9999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怎么爆发了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年4月12日,俄土战争再次爆发。起初,俄国军队遭受了挫折,尤其是在多瑙河流域的普列文要塞,但经过苦战,俄军仍在高加索和多瑙河战线均取得了胜利,前锋逼近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逼迫奥斯曼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求和。1878年3月3日,[[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在[[圣斯特凡诺]]签署了《[[圣斯特凡诺条约]]》。根据该条约,俄国取得了高加索和南比萨拉比亚等重要边界地区;在战争期间与俄国一起战斗的罗马尼亚取得了多布罗加作为补偿;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取得了它们的领土并取得完全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进行某些自治改革。此外,该条约还使一个地域范围达到爱琴海的独立自主的大保加利亚得以形成。<ref>[https://www.gugong.net/shijie/ouzhou/37159.html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怎么爆发了第十次俄土战争 故宫历史网] </ref>
第十次俄土战争指1877-1878年俄土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1877年4月24日,俄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军占领希普卡山口并攻克普列文。接着,双方展开拉锯战。11月,俄军在高加索攻占卡尔斯要塞,并包围埃尔祖鲁姆。1878年3月3日.双方在圣斯特凡诺正式签订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独立,保加利亚则成为俄国管辖下的自治国家。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不可一世的大帝国。但到19世纪下半叶已经衰落,为了挽救帝国,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为首的有识之士展开了一系列救亡运动,进行了民主改革,1875年底,奥斯曼帝国内外形势迅速恶化。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财政濒临崩溃,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阿齐兹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替精神错乱的穆拉德为苏丹。成立了立宪君主政体,但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号下蔓延,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土耳其的藩属国。土耳其对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却未能控制局势的变化,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
面对这种局势,欧洲列强中的俄、奥、英三国表示了自己的特别关注。尤其是[[俄罗斯]],它认为,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自己在巴尔干地区既丢面子又丧失了威信和影响,它需要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回到巴尔干,恢复原有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想通过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打通它谋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因此,它对土耳其局势的恶化幸灾乐祸,并积极地加以介入。
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受奥匈帝国支持的英国的反对。随后又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亦遭土耳其的拒绝。
土耳其恃仗着英国在背后的支持,力图在战场上彻底打败起义者和于1876年6月30日对土宣战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当战场上的形势明显地有利于土耳其政府时,沙皇便于1877年4月24日正式对土宣战。5月,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均宣布加入俄方,共同对土耳其作战。<ref>[https://www.allhistory.com/detail/591049db55b542257a00db55 第十次俄土战争 全历史]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