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快板书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快板书</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快板书</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快板书'''是从数来宝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而成,它吸收了评书、相声、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等姊妹曲种之长,形成了有人、有事、有趣儿、有劲的一个独立的曲艺曲种。快板书主要分为王派、高派、李派,流行于中国北方。
快板书的每一个曲目都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故事塑造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物形象,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快板书以“说”为主,表演者在竹板节奏的伴奏下讲故事、制造悬念,拴扣、解扣、述事抒情。代表剧目有《[[劫刑车]]》《[[张羽煮海]]》等。
2007年,李派快板书入选天津第一批非遗,保护单位为天津市曲艺团。<ref>[ ], , --</ref>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初期,天津广播曲艺团的李润杰对数来宝的演唱形式和表演技巧进行改革,是改革后的曲艺形式能有表现力,能够体现现实生活,曾被命名为快板。
1953年,该曲艺形式正式定名为快板书。
20世纪60年代初期,李润杰在表演的时候,使用的板点儿结合了莲花落的板技;在演唱方面,吸收了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等曲艺形式的的句式,突破了原数来宝“三、三、七”的句式,在七言对偶的基本句式之外,增添了单字垛、双字垛、三字头、四字联、五字垛等句式,以及重叠、连叠句的长句式。随着句式的丰富,“七块板儿”的运用也发生了改变;
同时期,快板书从天津传入了北京。
快板书的表演方式是由一个人表演,以说为主,语言使用普通话。演员的右手使用大板,左手用击节子(小板),双手相互配合,打出各种板点。用一定的节奏按照情节的发展表演叙述故事。同时,辅以简单的形体表演。
==创作要求==
快板书的曲目一篇篇幅较短。
创作快板书要求是一辙到底, 上不论、 下合辙,上仄下平的格式。 即上句(单数句)可以不在辙上,但必须是仄声字做句尾。下句(尾字必须押在辙上,而且必须是平声字,这就是上仄下平,以此类推。但开头的两句是定辙,必须都在辙上和平声上。
==演唱方法==
数着唱:该演唱方法适用于叙述部分。一般快板书,除去有人物的唱词外就是表演者的讲述,如故事的开始、人物形象的描写,谈物说景数着唱的方法最为适宜。板的节奏伴随唱词击拍。
摆着唱:和观众商谈论事,用口语化方式进行演唱。摆着唱和数着唱有很大区别,数着唱板式规整,采用的是基础点儿,速度较均匀;而摆着唱,板式的节奏仿佛像演员学语,或将重点的句式拉长,时而一字两节拍,将情节摆清楚,其中含大量的说唱成分,半说半唱及慢打慢唱都属于摆着唱。
紧打慢唱:适用于情节紧张惊险的场面。使用时,将唱词个别字突出延长,尾字落在板上,节奏速度加快,制造紧张的气氛。
快打快唱:采用双点儿或凤点头的板式节奏,节奏鲜明。快打快唱适于贯口和节目的尾声。
虚声唱法:表演者采用的虚声唱法,不是气宇轩昂,与窃窃私语相仿。虚声的演唱方法实质上就是轻声唱法,采用耳语式,绘声绘色地将观众抓住带人故事中。
==表演特点==
快板书的每一个曲目都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故事塑造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物形象,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快板书的演唱“说"的成分较多,在竹板节奏的伴奏下讲故事、制造悬念,拴扣、解扣、述事抒情。利用人物对话和对人物内心的描述,尾尾道来、语重声沉。快板书曲词明白易懂,表演活泼生动,演唱者自打板,无需其他乐器伴奏,形式简单灵活。
演谁像谁不是谁
快板书在表演的过程中,塑造人物要像人物。同时,在表演过程,表演者通常要饰演的不只是一个人物,而是多个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在各个人物中跳进跳出,需要像每一个人物,但又不能过于深入,均衡的表现出每个人物。
人物转换无痕迹
快板书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转换人物,转换过程要求快,甚至一句话、一个字就要进行转换。频繁的转换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演员去准备,同时也不能去准备。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有情景的,过分的准备,会大大削弱观众的“带入感”,更容易让观众出戏。所以在人物的转化过程中要无痕迹。而要做到无痕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先像后声,从形体、表情上先进入另一个人物,然后语言再跟上,利用形体或表情从撤出人物到进入人物一气呵成, 撒出的同时就进入了。
二是先声后像,上一个人物形体不变,先由语言进入到另一个人物,然后随以从一个人物清晰地转换成另一个人物。
严格分清人物词和介绍词
在两个人物转换时,中间穿插的介绍词很短,往往只有三两个字,例如“某某说”这三个字前是一个人物,这三个字后又是另一个人物。而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语气的变化,用上一个人物的语气或者下一个人物的语气直接叙述介绍词,即便很短,可一旦发生,会让观众产生短暂的混乱。
==伴奏乐器==
快板书的伴奏乐器是用七块瓦,就是大板和节子。它与快板的握法相同,但在打法上,比快板要丰富些。小板的打法有五个点,即垫点、单点、双点、逛点、花点。
==艺术流派==
王(王凤山)派快板:王派快板书的特点是表演者表演时不突出形体动作,注重说功,强调说唱的吐字、发音、气口,讲究句子的连绵灵动。好用赶板夺字和小闪板,而且多数用在句尾的三四个字之前。数唱时既节奏鲜明,又轻松自如,尤擅唱垛子句,再长、再拗口的句子,也能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显示出帅气和俏皮。演唱时,横握节子板,靠节子板打节奏,而不常敲击大板。
高(高凤山)派快板:高派快板书的特点是表演者吐字清晰,调门相对比较高,节奏处理一气呵成,在说、逗结合方面有独到之处。
李(李润杰)派快板:李派快板书的特点是表演者感情充沛,节奏斩截有力,板点既富进发力,又寓柔于刚;多用大开大合、大架势的形体表演,注重眼神与面部表情,摹拟书中人物时尤其强调语气、动作的提炼和传神。有雄浑壮美、大气磅礴的特色。
==经典剧目==
参考资料:
==流行地区==
快板书流行于天津、北京等北方地区。
快板书与其他艺术相比,存在短板。快板书既有讲述故事的功能,又有逗笑取乐的特点,还是歌唱韵文的载体,但快板书的这种“综合性”却成了她的短板。作为故事载体,快板书比不上影视剧;作为喜剧载体,快板书比不上相声小品;作为歌唱韵文的载体,快板书比不上歌曲。同时,快板书的作品题材与21世纪的观众审美有些脱节。传统段子技巧成熟,但不符合21世纪人们的审美;新作品具备时代感,但脱离群众。从事快板书的演出演员少,同时创作表演难度大,缺乏一条成长通道。媒体的关注度也不够。(2014年)
==保护措施==
李少杰创办成立了“竹韵斋”快板书训练基地。截止2019年,“竹韵斋”在中国已经开办了十五家分部,举办了九届快板书培训班。李少杰整理李润杰的理论书稿进行出版,使得想学快板书的人有了可参考的书籍。
成立李润杰快板书培训基地。
天津市曲艺团和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联合面向社会招生,定向培养快板书年轻后备力量。
==传承人物==
李少杰,李派快板书第二代传人,李派快板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快板书艺委会委员、中国快板书学会副会长。1970年,李少杰拜高风山为师,后考入天津市曲艺团,1997年在首届全(中)国快板书大赛中获一等奖。
张志宽,中国曲协理事、快板书艺术委员会会长。李润杰亲传弟子。张志宽善于运用唱句中的口语表现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表情变化真实传神,善于和群众交流。他继承了李润杰唱书说情、以情感人、大气磅礴、恢弘壮阔的李派快板书艺术风格和特点。他在总体艺术风格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符合快节奏生活需要的快板书。
==入选非遗==
2007年,李派快板书入选天津第一批非遗,保护单位为天津市曲艺团。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快板书</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快板书'''是从数来宝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而成,它吸收了评书、相声、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等姊妹曲种之长,形成了有人、有事、有趣儿、有劲的一个独立的曲艺曲种。快板书主要分为王派、高派、李派,流行于中国北方。
快板书的每一个曲目都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故事塑造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物形象,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快板书以“说”为主,表演者在竹板节奏的伴奏下讲故事、制造悬念,拴扣、解扣、述事抒情。代表剧目有《[[劫刑车]]》《[[张羽煮海]]》等。
2007年,李派快板书入选天津第一批非遗,保护单位为天津市曲艺团。<ref>[ ], , --</ref>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初期,天津广播曲艺团的李润杰对数来宝的演唱形式和表演技巧进行改革,是改革后的曲艺形式能有表现力,能够体现现实生活,曾被命名为快板。
1953年,该曲艺形式正式定名为快板书。
20世纪60年代初期,李润杰在表演的时候,使用的板点儿结合了莲花落的板技;在演唱方面,吸收了山东快书、西河大鼓等曲艺形式的的句式,突破了原数来宝“三、三、七”的句式,在七言对偶的基本句式之外,增添了单字垛、双字垛、三字头、四字联、五字垛等句式,以及重叠、连叠句的长句式。随着句式的丰富,“七块板儿”的运用也发生了改变;
同时期,快板书从天津传入了北京。
快板书的表演方式是由一个人表演,以说为主,语言使用普通话。演员的右手使用大板,左手用击节子(小板),双手相互配合,打出各种板点。用一定的节奏按照情节的发展表演叙述故事。同时,辅以简单的形体表演。
==创作要求==
快板书的曲目一篇篇幅较短。
创作快板书要求是一辙到底, 上不论、 下合辙,上仄下平的格式。 即上句(单数句)可以不在辙上,但必须是仄声字做句尾。下句(尾字必须押在辙上,而且必须是平声字,这就是上仄下平,以此类推。但开头的两句是定辙,必须都在辙上和平声上。
==演唱方法==
数着唱:该演唱方法适用于叙述部分。一般快板书,除去有人物的唱词外就是表演者的讲述,如故事的开始、人物形象的描写,谈物说景数着唱的方法最为适宜。板的节奏伴随唱词击拍。
摆着唱:和观众商谈论事,用口语化方式进行演唱。摆着唱和数着唱有很大区别,数着唱板式规整,采用的是基础点儿,速度较均匀;而摆着唱,板式的节奏仿佛像演员学语,或将重点的句式拉长,时而一字两节拍,将情节摆清楚,其中含大量的说唱成分,半说半唱及慢打慢唱都属于摆着唱。
紧打慢唱:适用于情节紧张惊险的场面。使用时,将唱词个别字突出延长,尾字落在板上,节奏速度加快,制造紧张的气氛。
快打快唱:采用双点儿或凤点头的板式节奏,节奏鲜明。快打快唱适于贯口和节目的尾声。
虚声唱法:表演者采用的虚声唱法,不是气宇轩昂,与窃窃私语相仿。虚声的演唱方法实质上就是轻声唱法,采用耳语式,绘声绘色地将观众抓住带人故事中。
==表演特点==
快板书的每一个曲目都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故事塑造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物形象,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快板书的演唱“说"的成分较多,在竹板节奏的伴奏下讲故事、制造悬念,拴扣、解扣、述事抒情。利用人物对话和对人物内心的描述,尾尾道来、语重声沉。快板书曲词明白易懂,表演活泼生动,演唱者自打板,无需其他乐器伴奏,形式简单灵活。
演谁像谁不是谁
快板书在表演的过程中,塑造人物要像人物。同时,在表演过程,表演者通常要饰演的不只是一个人物,而是多个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在各个人物中跳进跳出,需要像每一个人物,但又不能过于深入,均衡的表现出每个人物。
人物转换无痕迹
快板书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转换人物,转换过程要求快,甚至一句话、一个字就要进行转换。频繁的转换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演员去准备,同时也不能去准备。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有情景的,过分的准备,会大大削弱观众的“带入感”,更容易让观众出戏。所以在人物的转化过程中要无痕迹。而要做到无痕迹,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先像后声,从形体、表情上先进入另一个人物,然后语言再跟上,利用形体或表情从撤出人物到进入人物一气呵成, 撒出的同时就进入了。
二是先声后像,上一个人物形体不变,先由语言进入到另一个人物,然后随以从一个人物清晰地转换成另一个人物。
严格分清人物词和介绍词
在两个人物转换时,中间穿插的介绍词很短,往往只有三两个字,例如“某某说”这三个字前是一个人物,这三个字后又是另一个人物。而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语气的变化,用上一个人物的语气或者下一个人物的语气直接叙述介绍词,即便很短,可一旦发生,会让观众产生短暂的混乱。
==伴奏乐器==
快板书的伴奏乐器是用七块瓦,就是大板和节子。它与快板的握法相同,但在打法上,比快板要丰富些。小板的打法有五个点,即垫点、单点、双点、逛点、花点。
==艺术流派==
王(王凤山)派快板:王派快板书的特点是表演者表演时不突出形体动作,注重说功,强调说唱的吐字、发音、气口,讲究句子的连绵灵动。好用赶板夺字和小闪板,而且多数用在句尾的三四个字之前。数唱时既节奏鲜明,又轻松自如,尤擅唱垛子句,再长、再拗口的句子,也能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显示出帅气和俏皮。演唱时,横握节子板,靠节子板打节奏,而不常敲击大板。
高(高凤山)派快板:高派快板书的特点是表演者吐字清晰,调门相对比较高,节奏处理一气呵成,在说、逗结合方面有独到之处。
李(李润杰)派快板:李派快板书的特点是表演者感情充沛,节奏斩截有力,板点既富进发力,又寓柔于刚;多用大开大合、大架势的形体表演,注重眼神与面部表情,摹拟书中人物时尤其强调语气、动作的提炼和传神。有雄浑壮美、大气磅礴的特色。
==经典剧目==
参考资料:
==流行地区==
快板书流行于天津、北京等北方地区。
快板书与其他艺术相比,存在短板。快板书既有讲述故事的功能,又有逗笑取乐的特点,还是歌唱韵文的载体,但快板书的这种“综合性”却成了她的短板。作为故事载体,快板书比不上影视剧;作为喜剧载体,快板书比不上相声小品;作为歌唱韵文的载体,快板书比不上歌曲。同时,快板书的作品题材与21世纪的观众审美有些脱节。传统段子技巧成熟,但不符合21世纪人们的审美;新作品具备时代感,但脱离群众。从事快板书的演出演员少,同时创作表演难度大,缺乏一条成长通道。媒体的关注度也不够。(2014年)
==保护措施==
李少杰创办成立了“竹韵斋”快板书训练基地。截止2019年,“竹韵斋”在中国已经开办了十五家分部,举办了九届快板书培训班。李少杰整理李润杰的理论书稿进行出版,使得想学快板书的人有了可参考的书籍。
成立李润杰快板书培训基地。
天津市曲艺团和中国北方曲艺学校联合面向社会招生,定向培养快板书年轻后备力量。
==传承人物==
李少杰,李派快板书第二代传人,李派快板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华快板书艺委会委员、中国快板书学会副会长。1970年,李少杰拜高风山为师,后考入天津市曲艺团,1997年在首届全(中)国快板书大赛中获一等奖。
张志宽,中国曲协理事、快板书艺术委员会会长。李润杰亲传弟子。张志宽善于运用唱句中的口语表现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表情变化真实传神,善于和群众交流。他继承了李润杰唱书说情、以情感人、大气磅礴、恢弘壮阔的李派快板书艺术风格和特点。他在总体艺术风格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符合快节奏生活需要的快板书。
==入选非遗==
2007年,李派快板书入选天津第一批非遗,保护单位为天津市曲艺团。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