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陈仓秧歌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FF2400" align= center| '''<big>陈仓秧歌 </big>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4e83864525137629.jpg width="300"></center><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206197&sid=8523185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Filestyle="background:#FF2400" align= center| 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light|
流行地区;陈仓区西部山区
|}
陈仓秧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 [[ 轻喜剧 ]] ,以 [[ 丑角戏 ]] 为主,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说唱做打,在引人捧腹中,达到揭露官场阴暗、民众疾苦、落后愚昧等目的,如《[[闹元宵]]》通过一位县官召集乡约民夫为王丞相搭建观赏元宵的彩棚,戏谑官僚阶级;《[[二呱子吆车]]》通过二呱子为差人起解苏三的过程,暴露官场阴暗;《[[打丫牌]]》则通过娶亲表现了喜庆热烈的生活情趣;《[[亲家母打架]]》则极好地讽刺了爱女不爱媳这一落后习气。同时,在主要人物前场表演的同时,穿插着他人配唱,抒发着人们憎恨奸邪、向往美好的愿望。<ref>[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Q3NjMzMTg3Mg%3D%3D.html 宝鸡市陈仓区广福村秧歌], 优酷, 2016-02-20</ref>
==基本特征==
秧歌为流行于西部山区的轻喜剧,以 [[ 丑角戏 ]] 为主。被丑化了的中心人物、夸张的舞蹈动作、诙谐的道白、风趣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令人捧腹,形成热烈的剧场效果。而在表演中穿插进非常抒情的唱段,优美的曲调中透着人生的无奈和凄婉,具有一张一弛、一喜一悲的独特韵味,令人在欢乐中体味人生的美好与忧伤,善良与丑恶,激发人们追求快乐与幸福的生活激情。
秧歌剧情简单,具有戏剧小品的特征,人物不多,性格单一。
==主要价值==
一、陈仓秧歌是 [[ 陕西 ]] 西部山区人民多年来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至今盛演不衰,具有保护价值;
二、陈仓秧歌源自原始歌舞,衍生于 [[ 参军戏 ]] 与 [[ 杂剧 ]] ,至清代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当属民间艺术中又一朵奇葩。具有研究价值。
三、陈仓秧歌曲目短小,情节简单,表演夸张,唱词朴实,曲调优美,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所在区域==
宝鸡市陈仓区原名宝鸡县,2003年5月26日撤县设区挂牌。其地理形态南扼川蜀、西控甘陇、北镇宁蒙、东屏关中、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与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前弧之交吻部位。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秧歌流传区域为陈仓区西部山区,为秦岭与陇山交汇区。陇海铁路、310国道穿腹而过,是陕西通过大西北的交通枢纽。这里山大沟深,渭河奔窜,自古民风淳朴,古韵犹存。
陈仓秧歌,当地人又称“ [[ 笑谈 ]] ”,源自原始 [[ 歌舞 ]] , [[ 篝火围场 ]] , [[ 手舞足蹈 ]] , [[ 拍股击物 ]] , [[ 呼喊歌唱 ]] 。渐至周秦民歌组舞,至汉唐受参军戏及元剧的影响,至明清衍生为适宜当地山区所独有的秧歌。清代始有秧歌会。每年春节至二月二为全村或家院装扮表演,形成由村上统管、秧歌会负责的民间艺术表演组织,可追溯的有七代传承。
==相关器具==
其四,无钱置买服装导具,临演出时才求借制作,或勉强凑合,服装简陋,导具几无,影响效果。
其五,虽然此种民间艺术每年春节至农历二月初二,还是西部山区的主要娱乐形式,但吸引力远不如从前。主要原因是电视的普及,精彩的节目吸引了绝大多数年轻人乃至于所有的人,人们邀请演出仅是图个 [[ 吉利 ]] 。过后再无人提起。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