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237
次編輯
變更
滞育
,创建页面,内容为“ '''滞育'''是昆虫学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268_12…”
'''滞育'''是昆虫学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ref>[https://www.sohu.com/a/576642268_121145181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ref>》(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ref>[https://www.sohu.com/a/500696857_121089534?_trans_=000019_wzwza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f>,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滞育(diapause)是[[动物]]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它常发生于一定的发育阶段,比较稳定,不仅表现为形态发生的停顿和生理活动的降低,而且一经开始必须渡过一定阶段或经某种生理变化后才能结束。动物通过滞育及与之相似但较不稳定的休眠[[现象]]来调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时间]],以适应所在地区的季节性变化。
在自然生态体系中,空间和时间是可变的,温度、湿度、光照、食物群体大小及相互关系等因素是在空间中不断变化。昆虫在这样的环境中反复面临着不利于发育及不适合繁殖的时间历期等问题,为了渡过这种不适合生存的空间和时间,昆虫已进化到了具有巧妙的生活习性和生理反应的适应。其中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滞育。滞育研究的历史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
滞育是一种不能发育的生理状态,它能使有机体在不利的一个时期内更容易生存。当有机体进入滞育时,它一定是在其确定的时期内保持滞育状态而不管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Lavemezu等(1986) 将滞育描写为当昆虫面临极其恶劣或不利的环境时,通过遗传手段所采取的一种预定的生存策略。并且滞育是可遗传的。
与休眠的差别编辑 播报
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或繁殖期所出现的静止状态可明确区分为休眠和滞育两大类。
休眠直接由低温、干旱等不利环境条件引起,环境恢复正常即可开始活动。
滞育则发生于个体发育的一定阶段,是在不利环境到来之前,由某些季节信号,尤其如光周期变化的诱导而引起。例如柞蚕四、五龄幼虫,特别是末龄幼虫只要接受到每天13小时短光照的刺激,蛹期便进入滞育状态。滞育蛹即使有适宜温度仍不发育。滞育持续时间的长短,因昆虫种类而不同,有的数月,有的可达数年之久,例如小麦红吸浆虫幼虫在土内滞育可达10年以上。在自然情况下,滞育的结束要求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这些过程受激素的调节和控制。滞育可以发生于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有的发生于胚胎发育的早期,如家蚕;有的发生于胚胎发育已完成的阶段,如舞毒蛾;有的可发生于幼虫的某一龄期,如松毛虫;或幼虫晚期阶段,如玉米螟;有的发生于蛹期,如柞蚕;有的发生于成虫期,如七星瓢虫。成虫期的滞育主要表现为生殖腺停止发育。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