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伯吹

增加 2,55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别名 = 陈汝埙
| 圖片 =
[[File:陈伯吹.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9d530c9dbd7a6324.jpg?size=190x265 图片来源360搜索]]]
| 出生日期 = 1906年8月13日
| 出生地點 = 上海宝山
| 教育程度 =
| 信仰 =
| 知名作品 = 《 [[ 一只想飞的猫 ]] 》</br>《 [[ 飞虎队和野猪队 ]]
}}
 '''[[陈伯吹]]'''(1906年-1997年),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   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   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   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   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 。1981  1981 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 ,1988  1988 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至2007  2007 年已是第27届。<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4505035/ 陈伯吹]豆瓣网</ref>
==人物年表==
*1906年8月13日出生。原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今属上海市)人。小学毕业后辍学,曾当过学徒。 20世纪20年代,从事乡村小学教师,同时,业余创作儿童文学
*2006年8月是陈伯吹诞辰100周年。
<ref>[http://www.5156edu.com/writer/8433.html 陈伯吹简介]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ref>
==人物经历==
==人物经历==
===故园风雨===
1906年,陈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县的罗店镇上。他的小学时代是在宝山县立罗店小学(今罗阳小学)度过的。之后又在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念了3年书,毕业后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今朱宅小学)当教员。1923年,他开始了儿童文学写作,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模范学生》(后来改名为《学校生活记》)。两年之后,1925年2月,这位十分用功和敬业的小学教员,又被调到县立淞阳小学(今宝山实验小学)任国语和算术教员,同时担任初级部主任,兼任三、四年级班主任。
[[File:陈伯吹结婚照.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f2f3089761f5b9b5.jpg 陈伯吹结婚照][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1 来自搜狗网图片]]]
1926年10月,北伐军已经从广州北上,攻克了武汉。不久,北伐军又顺着长江东下,进入南京和上海一带。爱国的人们都在心中幻想着,军阀割据的时代就要结束,新的希望到来了。一个十分寒冷的夜晚,在设在宝山文庙内的城中小学,陈伯吹神色庄重地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
1927年4月,蒋介石突然叛变了革命,把屠刀挥向了猝不及防的革命者。腥风血雨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在此后的那些日子里,淞阳小学的校园,看上去虽然像往常一样平静,但是在陈伯吹的心中,却翻卷着汹涌的巨浪。没过多久,陈伯吹就被安排在这一带的学生和群众中间散发和张贴传单,揭露蒋介石的罪恶行径。 1928年2月的一天,上海出版的《申报》、《新闻报》等报章的"吴淞地方新闻"栏里,都刊载了这么一条新闻:共产党员黄忆农,年十九岁,致力赤色鼓动,妄图颠覆政府,着即执行枪决……。不幸的消息使陈伯吹和他的三位同事既震惊又愤怒,此时他们才恍然大悟,那个被处决的黄忆农正是出现在小学校园里的革命青年。
[[File:陈伯吹童话.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c7fe9a86e73a8a46.jpg 陈伯吹童话][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2 来自搜狗网图片]]]
1928年6月里的一天早上,陈伯吹正在教室里给学生讲课,突然,几个宪兵冲进了教室,逮捕了他。这几个宪兵是吴淞宪兵司令部派来的。同时被捕的还有他的同事徐学文。
===初到上海===
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上海,已经是一座散发着现代气息,放射着Light(光)、Heat(热)和Power(力)的国际大都会,号称"世界第五大城市",并被誉为"东方巴黎"。它是当时许多向往现代文明的青年文学家所倾慕的地方。1929年2月,23岁的陈伯吹来到大上海。他先是在上海私立幼稚师范学校当了一名地理课教师。像法国《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一样,他并不满足自己仅有的那点学历,于是又报名参加大夏大学高等师范专修班的考试,最终被录取。这样,他在上海总算有了一点立足之地。上午他在幼师学校给学生上课,月薪只有14元;下午就到大夏大学当学生听课;到了晚上,就躲在幼师所在地槟榔路(今安远路)潘园的一间只有5平方米的宿舍里,彻夜笔耕。
[[File:陈伯吹文集.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9ddc88c5c1d34ee2.jpg 陈伯吹文集][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3 来自搜狗网图片]]]
为了挣钱养家,一开始时他什么题材都写。他根据自己失恋的经历写过一个中篇小说《畸形的爱》,接着又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长诗《誓言》。他给当时有名的文学杂志《小说月报》投稿,却得到了该刊主编、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一个忠告。郑振铎做过《儿童世界》主编,熟悉陈伯吹的"强项"在哪里。他从陈伯吹的职业优势和创作专长考虑,劝他扬长避短,专攻儿童文学,那样前途会更广阔。这是一个决定了陈伯吹此后人生方向的忠告。陈伯吹欣然接受了。或许这其中早就有某种因果联系,正所谓"茎里有的,种子里早就有了"。也如诗人弗罗斯特笔下的"林中的道路":"当我选择了
"人迹稀少的那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从此以后,陈伯吹就心无旁骛,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全部的命运,与儿童和儿童文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File: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23ff5ba2924398fe.jpg 《儿童文学简论》][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4 来自搜狗网图片]]]<ref>[http://roll.sohu.com/20120705/n347355346.shtml 上海孤岛时期的陈伯吹]搜狐网</rf>
===红蓝铅笔===
"欲把名声充宇内,先将膏泽布人间。"陈伯吹用一支红蓝铅笔作为参与社会、改造社会、创造生命价值的工具和武器,从1929年2月起,他在上海幼稚师范学校担任教职长达10年。1930年起,他为北新书局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同时还为小学生编写了《小朋友丛书》等儿童读物。
那一段日子里,陈伯吹把手里的红蓝铅笔握得紧紧的,奋笔创作了中篇小说《华家的儿子》、《火线下的孩子》等作品。《华家的儿子》是一部"战斗性"很强的作品,小说里的"华儿"是在屈辱中奋起的中国人民的形象,他想通过这样一个形象,唤醒全国的少年儿童,坚强起来、团结起来,不做亡国奴,而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这部小说在当时的《小学生》杂志连载后,又出版了单行本。它不仅是陈伯吹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一部名著。后来,在新四军领导的抗日地区的一些学校里,这本书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补充教材。除了《华家的儿子》,陈伯吹在1932年和1934年又先后写出了他的另外两本童话名篇《阿丽思小姐》和《波罗乔少爷》。淞沪停战协定签署后,战事暂告结束,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书刊出版也百废待兴。从1934年起,陈伯吹担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主编《儿童杂志》、《儿童常识画报》、《小小画报》三种杂志,同时还和儿童书局的同事一起,编辑了一套有两百本之多的《儿童半角丛书》,120本《我们的中心活动丛书》等。童话大师安徒生在自传里说到过,他青年时代为了童话而付出的努力,"就像一个山民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开凿石阶一样"。陈伯吹也是如此。在忙碌而沉重的编辑工作的同时,他又在1940年至1941年间攻读了大夏大学教育学院的课业,获得了教育学学士学位。
[[File:陈伯吹《黑箭》.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52fa8f59a086ad5d.jpg 陈伯吹《黑箭》][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5 来自搜狗网图片]]]
日本人在太平洋发动了珍珠港事件,上海这座最后的"孤岛"也随之沉没了。1942年10月,陈伯吹化装成商人,悄悄离开了上海,辗转到达四川北碚,担任北碚国立编译馆教科书部编审,负责小学国语教科书的编写。当时,中华书局也搬迁到那里。中华书局创办的《小朋友》杂志,从1922年4月6日创刊到1937年"八·一三"事变被迫停刊,每期都发行5万多份,一直居全国刊物发行量之首。不久,陈伯吹受聘筹备《小朋友》杂志的复刊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这本在中国儿童期刊史上资历最久、影响最大的杂志,终于在1945年4月1日又跟广大小读者见面了。陈伯吹担任了《小朋友》主编,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之中,编稿、写稿、审稿,一支小小的红蓝铅笔,描画着他生命的全部色彩。抗战胜利后,他返回上海,仍然主编《小朋友》杂志。1947年又兼任《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主编。
===家教风范===
陈伯老的儿子陈佳洱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20世纪60年代曾在牛津大学就读,回国后从事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工作,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并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File:陈伯吹《他山漫步》.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6f13f5ab16b124ee.jpg 陈伯吹《他山漫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6 来自搜狗网图片]]]
父爱之心和以身作则的人格力量,不仅对自己的儿子发生着巨大的影响力,陈伯吹先生作为一位诚恳和辛苦的兄长,也像慈父一样,言传身教地把自己最小的弟弟陈汝惠,培养成了厦门大学的教授和学者。良好的教育风范使陈汝惠先生的一个儿子陈佐洱,也如堂兄陈佳洱一样,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担任过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等职务,在香港回归祖国与英国的谈判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陈伯老的另一个侄子陈佐湟,则是一位誉满东西方的著名音乐指挥家。
==社会贡献==
 
===童话创作===
陈伯吹,1919年考入县立甲种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小学教师,业余时间开始创作。1927年创作了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学校生活记》,反映乡村小学的师生生活。1929年在上海工读时创作了书信体小说《畸形的爱》,次年底受聘于北新书局,开始主编《小学生》半月刊,并编辑《小朋友丛书》。九一八后怀着爱国热忱,写了《阿丽思小姐》等抗日反侵略的小说、童话。1934年在儿童书局担任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儿童杂志》。抗战期间曾任职于国立编译馆。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与教育家几楚材共同发起组织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华书局编审,主编《小朋友》与儿童文学丛书。解放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继续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编辑、翻译和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了《摘颗星星下来》、《桔灯的故事》等数十种童话、小说散文作品。他的作品文笔流畅,亲切自然,鼓励孩子们学习,赞美勤劳勇敢。近年又写出了《三只小喜鹊说的》、《访问高士其》等在少年儿童中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File:陈伯吹童话1.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02e72af74d4061aa.jpg 陈伯吹童话][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7 来自搜狗网图片]]]<ref>[http://www.sohu.com/a/289594278_120083979 陈伯吹“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搜狐网</ref>
==文学奖==
 
===设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会已宣布成立。基金会的成立将对开展儿童文学各项活动、活跃儿童文学创作、维护"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这个品牌,促进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File:陈伯吹童话2.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f46c47f6257fbee0.jpg 陈伯吹童话][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8 来自搜狗网图片]]] 
===捐书儿童图书馆===
1997年11月6日,一代儿童文学宗师陈伯吹,在上海华东医院仙逝,享年91岁。去世前他将自己一生积攒的全部藏书捐赠给了浦东新区筹建中的一座儿童图书馆。后这座图书馆被命名为<ref>"陈伯吹儿童图书馆"。</ref>
===社会影响===
2006年8月是陈伯吹诞辰100周年。在陈伯吹的家乡上海宝山区,举
[[File:陈伯吹《阿丽斯小姐》.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711c8732f733ddf8.jpg 陈伯吹《阿丽斯小姐》][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9 来自搜狗网图片]]]
行了"纪念陈伯吹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捐赠仪式。陈伯吹之子陈佳洱夫妇向宝山区政府捐赠了其父的作品手稿、文史资料等。捐赠的陈伯吹先生文史资料265件,实物130件,照片200余张,都收藏在2006年8月11日正式开放的"陈伯吹纪念馆"。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435.shtml 陈伯吹]中国作家网</ref>
==主要著作==
===著作===
*《儿童故事研究》(文艺理论)1932,北新
[[File:陈伯吹童话5.jpg|缩略 图https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578acf02d9c3c73a.jpg 陈伯吹童话][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52271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17%2F20111017211410-655674553.jpg&type=10 来自搜狗网图片]]]
*《火线上的孩子们》(小说)1933,少年书局
*《儿童文学研究》(文艺理论)1935,北新
*《老虎的尾巴》(故事)1947, <ref> 上海华之书店</ref>
*《爱国姑娘》(故事)1951, <ref> 中华书局</ref>
*《小黑人笑了》(故事)1952,中华
*《儿童文学简论》(文艺理论)1957,长江
*《师范学校儿童文学讲授提纲》1956, <ref> 人民教育出版社</ref>
*《一只想飞的猫》(童话)1956,少儿
*《最好的一课》(儿童故事集)1959,长江
*《幻想着张着彩色的翅膀》(童话集)1959, <ref> 东风文艺出版社</ref>
*《礼花》(诗集)1962,百花
*《他山漫步--陈伯吹序文集》1984,广东人民
*《海堤上遇见一群水孩子》(少年儿童故事集)1986, <ref> 安徽少儿出版社</ref>
*《天涯芳草--陈伯吹序文集》1987,海燕
*《陈伯吹作品选》1987,少儿
*《陈伯吹文集》(童话、小说等合集)1988, <ref> 上海少儿出版社</ref>
==翻译书目==
宝山区委副书记康大华说:"陈伯吹是家乡宝山的一张文化'名片'。纪念他不仅是为了怀念,更是为了继承和发展;我们不仅要追随他的道路,更要学习他的精神。<ref>[https://baike.so.com/doc/5662244-5874900.html 陈伯吹]360搜索</ref>
 
==文献参考==
{{Reflist}}
[[Category: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Category:中国翻译家]]
[[Category:中国出版家]]
[[Category:中国教育家]]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