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吴传麟
,创建页面,内容为“吴传麟 (1939-2007),字于飞,斋号观波楼。祖籍山东淄川。拜李苦禅先生为师成为入室弟子伴随身边直至先生去世,深得其真传…”
吴传麟 (1939-2007),字于飞,斋号观波楼。祖籍山东淄川。拜李苦禅先生为师成为入室弟子伴随身边直至先生去世,深得其真传。1961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设计专业本科。生前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编辑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研究会理事。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出版家和美术教育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吴传麟
别名
字于飞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9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
2007年12月2日
毕业院校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职业
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主要成就
中国画,书法,美术编辑,美术教育
出生地
山东周村(今属淄博市)
代表作品
《漫天飞雪眩双眸》《江山胜揽图》《忆江南》《待细把江山图画》《榕荫》等
目录
1整体印象
2写生经历
3师出名门
4铁钩银划
5德艺双馨
折叠编辑本段整体印象
吴传麟先生是一位具有侠客气质的艺术家。在采访中,他严谨睿智的艺术操守与爽朗豁达的性格给记者留下
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艺术追求的一丝不苟,与对朋友的豪爽仗义形成了他特有的个人气质,并且贯穿于他的作品中。
2013年2月2日,一片相思情 吴传麟书画展开幕。
折叠编辑本段写生经历
吴传麟的艺术创作主要以国画为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均有涉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雅俗共赏是其作品的两大特点。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为人们表现生活,展现美。因此要把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景色经过艺术的加工通过浪漫主义的形式展现出来。
吴传麟书法作品:行书条幅
吴传麟书法作品:行书条幅
向生活学习,他十分注重写生。当年在济南上中学时,他骑上自行车到泰山去写生。当时山上没有游人,天黑后寂静万分。普照寺塞月亭是著名景点,皓月当空,风动树摇,银光洒地,美不胜收。但当时山上狼很多,晚上出来觅食。但吴传麟还是下决心欣然前往,看到了醉人的美景。他在泰山画了上百幅的速写稿,甚至还带上笔墨现场作画,感觉自己和自然融为了一体,可以和山水亲切对话。根据写生,他创作了《柏动》、《对松山》、《南天门》等一批作品。之后,黄山、庐山、普陀山、峨眉山、五指山……一发不可收,足迹踏遍了名山大川,还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侧面采风,工厂、学校、工地等,都在他的笔端流淌,绘成一幅幅精彩的时代图卷。 历代文人骚客都喜欢吟颂山川,留下了无数不朽篇章。吴传麟喜欢借着写生的机会去咂摸古人的情怀,印证诗赋的描绘内容。泰山,他和杜甫"携手"《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庐山,他与李白一起"看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了赤壁,他又和苏东坡共同"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师出名门
李苦禅赠画
学习艺术,选择好老师很重要。吴传麟很幸运,他先后遇到了刘鲁生、李苦禅、王雪涛、郭味渠、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师,使他不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够博采众长,自成面貌。
吴传麟国画作品《江雪》
吴传麟国画作品《江雪》
上世纪60年代初,身为中央工艺美院学生的吴传麟拜李苦禅先生为师。苦禅先生教导学生:"做人要老实,画画不能老实。"对他影响非常大,激励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郭味渠先生则强调,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也很重要,注意培养综合素质。 他们虽然都是名家大家,但教学生十分认真。苦禅先生把白菜、鱼、鸟等画法手把手地交给了他,俞致贞老师传授工笔画则强调自然真实。一年冬天,创作要画月季花,当时找不到鲜花,俞先生亲手用纸制作了一朵月季花给他作示范。
"文革"中,苦禅先生备受折磨,吴传麟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了先生很大的精神安慰。"文革"结束后,苦禅先生对家人说:"如果没有传麟陪着,不知能否坚持下来。"1965年,傅抱石先生去世,苦禅先生感慨万千,画就一幅扇面,一片竹叶两只鹌鹑,题款赠予吴传麟。这是当年苦禅先生唯一的一幅画作。[1]
折叠编辑本段铁钩银划
线条的力量
凡画有大成者往往兼精书法,吴传麟先生也不例外。他向古人学习,认真研习历代碑帖,并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用笔铁钩银划,线条刚劲有力,体势开张飞动,蕴藏着深厚的传统功力,也体现了现代审美情趣。
吴传麟国画作品《飞瀑涌春江》
吴传麟国画作品《飞瀑涌春江》
有人这样赞叹他的书法:"他的字,气魄雄强而峻朗、舒峭,但不失拙意。他擅使长锋,故可以充分利用笔锋吸水墨多的特点,气贯而神完,一气呵成。由于有好的书法根底,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经不住推敲的线条,他的线条质量表现在:棉而挺,"棉里裹针","细中寓柔",柔中见刚;润而满,不滞、不滑,骨力洞达却将霸悍之气藏于水墨之间不露痕迹;雄而强,他的字款在所有的转折处都是留得住笔,留得住墨的,特别是他书法线条的过渡,如锥画沙般的笔锋似乎能把纸切开。"
日本《朝日新闻》曾经对他进行了专访,并提醒收藏家:"一定要关注吴传麟的书法,前景广阔。"而且作为当代书法家,吴传麟的名字被镌刻在日本成田山新胜寺的纪念碑上。
折叠编辑本段德艺双馨
必先有人格
吴传麟的山水作品以书法笔致入画,以势取胜,景物疏密错落有致。在整体结构的表现上大起大落,善于留白,对角欹斜,气象峥嵘,给人以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的感觉,但又不失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自然写意精神。在具体的笔墨运用上,吴传麟用笔有序,繁而不乱,浓墨,淡墨,破墨,积墨,焦墨与不同笔法、笔形、笔感等各等其所,在多次叠加,重复与皴擦渲染中,造就了境界苍茫与浑然的效果。
吴传麟的花鸟画作品,重"写"尚"意",在强调书法般挥写的效果同时,更善于发挥草书一样的表情能力。在立意的表达上,找到了强烈而沉默地抒发内心情感的"妙在似于不似之间"的形象语言。从而具备了"写生","寓意","写意"这三项中国花鸟画的优良特征。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目的。并非机械刻板地再现自然美,而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笔法劲健,色彩浓重。设色大胆,别开生面。作品中的青竹傲松,品兰牡丹,形象飘逸灵秀,求神似而不求其形,色彩亮丽,笔墨淋漓酣畅,奔放的气势跃然纸上。用色混而不脏,艳而不俗,自有一种古朴的美。
"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作为一个画家,为人要正直,讲信义,对人民的苦难要有同情心,助人为乐……"这是《苦禅苦宗师艺缘录》中的一句话,吴传麟一直牢记在心。上世纪80年代末,为配合"世界环境日",他举办了主题为"环境保护"的画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支援西藏,吴传麟又组织援藏活动,将拍卖的书画收入全部用于支援西藏。2006年,他又随同代表团赴台进行两岸文化艺术交流考察,并把精心准备的书法力作《凝晖钟瑞》送给台湾友人,表达祖国人民对台湾人民的殷切祝福与盼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吴传麟
别名
字于飞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9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
2007年12月2日
毕业院校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职业
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主要成就
中国画,书法,美术编辑,美术教育
出生地
山东周村(今属淄博市)
代表作品
《漫天飞雪眩双眸》《江山胜揽图》《忆江南》《待细把江山图画》《榕荫》等
目录
1整体印象
2写生经历
3师出名门
4铁钩银划
5德艺双馨
折叠编辑本段整体印象
吴传麟先生是一位具有侠客气质的艺术家。在采访中,他严谨睿智的艺术操守与爽朗豁达的性格给记者留下
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艺术追求的一丝不苟,与对朋友的豪爽仗义形成了他特有的个人气质,并且贯穿于他的作品中。
2013年2月2日,一片相思情 吴传麟书画展开幕。
折叠编辑本段写生经历
吴传麟的艺术创作主要以国画为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均有涉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雅俗共赏是其作品的两大特点。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为人们表现生活,展现美。因此要把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景色经过艺术的加工通过浪漫主义的形式展现出来。
吴传麟书法作品:行书条幅
吴传麟书法作品:行书条幅
向生活学习,他十分注重写生。当年在济南上中学时,他骑上自行车到泰山去写生。当时山上没有游人,天黑后寂静万分。普照寺塞月亭是著名景点,皓月当空,风动树摇,银光洒地,美不胜收。但当时山上狼很多,晚上出来觅食。但吴传麟还是下决心欣然前往,看到了醉人的美景。他在泰山画了上百幅的速写稿,甚至还带上笔墨现场作画,感觉自己和自然融为了一体,可以和山水亲切对话。根据写生,他创作了《柏动》、《对松山》、《南天门》等一批作品。之后,黄山、庐山、普陀山、峨眉山、五指山……一发不可收,足迹踏遍了名山大川,还经常深入社会的各个侧面采风,工厂、学校、工地等,都在他的笔端流淌,绘成一幅幅精彩的时代图卷。 历代文人骚客都喜欢吟颂山川,留下了无数不朽篇章。吴传麟喜欢借着写生的机会去咂摸古人的情怀,印证诗赋的描绘内容。泰山,他和杜甫"携手"《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庐山,他与李白一起"看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了赤壁,他又和苏东坡共同"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折叠编辑本段师出名门
李苦禅赠画
学习艺术,选择好老师很重要。吴传麟很幸运,他先后遇到了刘鲁生、李苦禅、王雪涛、郭味渠、田世光、俞致贞等名师,使他不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能够博采众长,自成面貌。
吴传麟国画作品《江雪》
吴传麟国画作品《江雪》
上世纪60年代初,身为中央工艺美院学生的吴传麟拜李苦禅先生为师。苦禅先生教导学生:"做人要老实,画画不能老实。"对他影响非常大,激励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郭味渠先生则强调,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也很重要,注意培养综合素质。 他们虽然都是名家大家,但教学生十分认真。苦禅先生把白菜、鱼、鸟等画法手把手地交给了他,俞致贞老师传授工笔画则强调自然真实。一年冬天,创作要画月季花,当时找不到鲜花,俞先生亲手用纸制作了一朵月季花给他作示范。
"文革"中,苦禅先生备受折磨,吴传麟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给了先生很大的精神安慰。"文革"结束后,苦禅先生对家人说:"如果没有传麟陪着,不知能否坚持下来。"1965年,傅抱石先生去世,苦禅先生感慨万千,画就一幅扇面,一片竹叶两只鹌鹑,题款赠予吴传麟。这是当年苦禅先生唯一的一幅画作。[1]
折叠编辑本段铁钩银划
线条的力量
凡画有大成者往往兼精书法,吴传麟先生也不例外。他向古人学习,认真研习历代碑帖,并融入自己的个性特点,用笔铁钩银划,线条刚劲有力,体势开张飞动,蕴藏着深厚的传统功力,也体现了现代审美情趣。
吴传麟国画作品《飞瀑涌春江》
吴传麟国画作品《飞瀑涌春江》
有人这样赞叹他的书法:"他的字,气魄雄强而峻朗、舒峭,但不失拙意。他擅使长锋,故可以充分利用笔锋吸水墨多的特点,气贯而神完,一气呵成。由于有好的书法根底,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经不住推敲的线条,他的线条质量表现在:棉而挺,"棉里裹针","细中寓柔",柔中见刚;润而满,不滞、不滑,骨力洞达却将霸悍之气藏于水墨之间不露痕迹;雄而强,他的字款在所有的转折处都是留得住笔,留得住墨的,特别是他书法线条的过渡,如锥画沙般的笔锋似乎能把纸切开。"
日本《朝日新闻》曾经对他进行了专访,并提醒收藏家:"一定要关注吴传麟的书法,前景广阔。"而且作为当代书法家,吴传麟的名字被镌刻在日本成田山新胜寺的纪念碑上。
折叠编辑本段德艺双馨
必先有人格
吴传麟的山水作品以书法笔致入画,以势取胜,景物疏密错落有致。在整体结构的表现上大起大落,善于留白,对角欹斜,气象峥嵘,给人以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的感觉,但又不失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自然写意精神。在具体的笔墨运用上,吴传麟用笔有序,繁而不乱,浓墨,淡墨,破墨,积墨,焦墨与不同笔法、笔形、笔感等各等其所,在多次叠加,重复与皴擦渲染中,造就了境界苍茫与浑然的效果。
吴传麟的花鸟画作品,重"写"尚"意",在强调书法般挥写的效果同时,更善于发挥草书一样的表情能力。在立意的表达上,找到了强烈而沉默地抒发内心情感的"妙在似于不似之间"的形象语言。从而具备了"写生","寓意","写意"这三项中国花鸟画的优良特征。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目的。并非机械刻板地再现自然美,而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笔法劲健,色彩浓重。设色大胆,别开生面。作品中的青竹傲松,品兰牡丹,形象飘逸灵秀,求神似而不求其形,色彩亮丽,笔墨淋漓酣畅,奔放的气势跃然纸上。用色混而不脏,艳而不俗,自有一种古朴的美。
"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作为一个画家,为人要正直,讲信义,对人民的苦难要有同情心,助人为乐……"这是《苦禅苦宗师艺缘录》中的一句话,吴传麟一直牢记在心。上世纪80年代末,为配合"世界环境日",他举办了主题为"环境保护"的画展;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支援西藏,吴传麟又组织援藏活动,将拍卖的书画收入全部用于支援西藏。2006年,他又随同代表团赴台进行两岸文化艺术交流考察,并把精心准备的书法力作《凝晖钟瑞》送给台湾友人,表达祖国人民对台湾人民的殷切祝福与盼望统一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