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215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海外视野'''》,副标题: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作 者: 李凤亮等 著,出版社: 生活.…”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海外视野'''》,副标题: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作 者: 李凤亮等 著,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ref>[http://www.sdxjpc.com/ab/newsdetail.cfm?iCntno=2624#_Toc216617776 历史足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f>。它的前身是邹韬奋<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917/c436975-32229625.html “出版事业模范”邹韬奋],人民网,2021-09-17</ref>、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当代海外华人学者中,有一批专事20 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批评家和理论家,其代表人物如夏志清、夏济安、李欧梵、张错、刘绍铭、王德威、郑树森、周蕾、奚密、史书美、张英进、张旭东、刘禾、王斑、唐小兵、刘康、鲁晓鹏、徐贲、赵毅衡、黄子平、许子东、孟悦、陈建华、刘剑梅等。他们大多在中国大陆或台湾完成大学学业,后出国继续攻读学位并在境外(含港澳台)学术机构从事20 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其思想既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又深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影响,是西方与中国批评理论之间的“交叉地带”。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研究一度封闭单一的视角,将跨文化、跨学科、跨语际的研究观念投射到国内,形成了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多重边界”“多重彼岸”“多重比较”的特点,其直接参与及影响所及,在某种意义上已改变了文艺理论与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总体格局。21 世纪以来,对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的考察日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涉及20 世纪中国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海外汉学、[[华侨]]华人研究诸领域的论题,随着海内外学术交流的频密,其学理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不同科际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在“批评理论”研究不断受到重视的语境下,海外华人学者的跨国(境)批评实践,为国(境)内学者提供了一个考察当代西方批评理论、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崭新而特别的视角,其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建设的借鉴意义格外突出。本书从六个方面考察了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批评理论,分别涉及海外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整体观”、“晚清文学”观念的崛起与研究格局的扩张、比较视野中的“海外张学”、“革命叙事”的“再解读”、现代性视野中的“上海研究”、海外“华语电影”研究的跨文化批评模式等。作者力图以专题的方式,揭示当代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些主要领域及焦点问题,从“彼岸的现代性”视角,推动海内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多重比较,从而推进现有的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
==作者介绍==
李凤亮,1971年生于[[江苏]]阜宁,文学博士。曾先后在江苏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深圳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人文中心讲席教授。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等。研究领域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ref>[http://www.sdxjpc.com/ab/newsdetail.cfm?iCntno=2624#_Toc216617776 历史足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f>。它的前身是邹韬奋<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0917/c436975-32229625.html “出版事业模范”邹韬奋],人民网,2021-09-17</ref>、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当代海外华人学者中,有一批专事20 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批评家和理论家,其代表人物如夏志清、夏济安、李欧梵、张错、刘绍铭、王德威、郑树森、周蕾、奚密、史书美、张英进、张旭东、刘禾、王斑、唐小兵、刘康、鲁晓鹏、徐贲、赵毅衡、黄子平、许子东、孟悦、陈建华、刘剑梅等。他们大多在中国大陆或台湾完成大学学业,后出国继续攻读学位并在境外(含港澳台)学术机构从事20 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其思想既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又深受当代西方批评理论影响,是西方与中国批评理论之间的“交叉地带”。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研究一度封闭单一的视角,将跨文化、跨学科、跨语际的研究观念投射到国内,形成了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多重边界”“多重彼岸”“多重比较”的特点,其直接参与及影响所及,在某种意义上已改变了文艺理论与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总体格局。21 世纪以来,对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的考察日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涉及20 世纪中国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海外汉学、[[华侨]]华人研究诸领域的论题,随着海内外学术交流的频密,其学理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不同科际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在“批评理论”研究不断受到重视的语境下,海外华人学者的跨国(境)批评实践,为国(境)内学者提供了一个考察当代西方批评理论、20 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崭新而特别的视角,其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建设的借鉴意义格外突出。本书从六个方面考察了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批评理论,分别涉及海外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整体观”、“晚清文学”观念的崛起与研究格局的扩张、比较视野中的“海外张学”、“革命叙事”的“再解读”、现代性视野中的“上海研究”、海外“华语电影”研究的跨文化批评模式等。作者力图以专题的方式,揭示当代海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些主要领域及焦点问题,从“彼岸的现代性”视角,推动海内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多重比较,从而推进现有的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
==作者介绍==
李凤亮,1971年生于[[江苏]]阜宁,文学博士。曾先后在江苏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深圳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人文中心讲席教授。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等。研究领域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