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937
次編輯
變更
定陵博物馆
,無編輯摘要
==发展历史==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发掘定陵,1957年打开地下宫殿,出土文物近3000件,1959年9月30日在定陵原址建立博物馆,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定陵博物馆 <ref>[https://www.sohu.com/a/218029214_488371 博物馆未来发展的10大趋势],搜狐,2018-01-21</ref> ”,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定陵建筑精巧雄伟,为中国历代皇陵之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个皇帝万历帝及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万历帝年仅10岁时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当政之初,推行改革措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中后期怠于朝政,终年不视朝,致使朝政日趋腐败。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历时6年才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万历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如今,定陵已成为北京最着名的旅游点之一,每年都要吸引数百万游客来到这里,人们被这个古老的中国皇陵深深折服,感受着一代皇帝的传奇故事。
对十三陵的考古挖掘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这个计划的,是当时中国着名的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
在挖掘计划中,长陵是首选目标。整个十三陵中 <ref> [https://www.sohu.com/a/658722057_121617603 明十三陵在哪里,明朝16位皇帝,其它三个皇陵在哪里] ,搜狐,2023-03-25</ref> ,长陵规模最大,保存得也最完整。然而,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考古队决定,先另找一个陵墓进行试掘。经多方调查,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进入考古队的视野。
1956年5月,试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队在定陵宝城一处城砖脱落的相应位置挖开第一条探沟。探沟刚刚挖到1米多深,就在宝城内侧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块砌在墙里的石条,擦去石条上的泥土,3个刻在石条上的字显露出来:“隧道门”。十几天后,考古人员在城墙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券门,同时在探沟的两侧发现了两道砖墙,两墙之间形成一个隧道,伸向宝城的深处,考古队判断这就是通向地宫的隧道。为减轻挖掘工作量,考古队没有继续第一条探沟的挖掘,而是在第一条探沟的延长线上挖开了第二条探沟。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第二条探沟一直没有新的发现,在第一条探沟中曾经出现的隧道砖墙也奇怪地消失了。进入9月,挖掘工作才出现新的转机。一天,在第二条探沟的深处,一个参与挖掘的民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这块石碑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考古队在通向宝顶中心的方向开挖了第三条探沟。到第二年5月,考古队穿透厚厚的土层,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在金刚墙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应该就是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