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科学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增加 228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研究成果==
自79年起,实验室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激光冷却气体原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曾提出利用交流施达克效应激光冷却气体原子 <ref>[http://news.sohu.com/a/559555651_121124363 激光冷却原理及其冷原子应用] ,搜狐,2022-06-21</ref> 和积分球红移漫反射光冷却气体的机制。83年在激光偏转原子束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和采用的方法居当时国际领先水平,并首次将这种方法用于光子统计研究,成功地验证了二能级原子共振荧光的亚泊松统计规律,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赞扬和引用。
88年在钠原子的一维激光冷却实验中实现了60μK的低温,成为当时该领域中突破多普勒冷却极限的最早实验。在腔内量子电动力学(QED)研究中,首次用钕玻璃构成微球激光器,观察到多条激光新谱线,引起国内外很大反响。90年代以来,实验室先后完成了积分球红移漫反射激光冷却、电磁 <ref>[https://www.sohu.com/a/235890741_100196076 什么是电磁_电磁的由来] ,搜狐,2018-06-15</ref> 感应介质透明、磁光阱对钠、铷原子的囚禁、冷原子光谱和量子相干效应、多普勒原子干涉仪、原子束慢波微波谱以及团簇科学方面的多项实验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在原理和技术均具有本实验室自己的特色和创新。
9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实验室在国内首先开展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于2002年3月获得了铷原子气体的BEC,并研究BEC的光散射。提出了利用高频原子新势阱囚禁最低能态原子,实现不同于国外的BEC实验方案,开展超冷原子用于量子信息研究,提出带电载流微型原子势阱,进行信息存储研究。与此同时开展微重力空间原子物理研究,其目标之一是建立新一代原子钟系统,使其准确度优于10-16,这种全新的原子钟将大大改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从而在工业、农业、科技、运输和环保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765,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