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电离度

增加 49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电离度'''是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程度的物理量。
不同的 [[ 弱电解质 ]] 在水中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用电离度和 [[ 电离常数 ]] 来表示。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 [[ 电离平衡 ]] 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即电离度表示弱酸、弱碱在溶液中离解的程度。
==定义和计算==
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占弱电解质分子总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称为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用α表示:
对于一元弱酸,当时,可以推导出 [[ 一元弱酸 ]] 电离度与 [[ 氢离子 ]] 浓度的近似公式:
对于一元弱碱,当时,可以推导出一元弱碱电离度与 [[ 氢氧根离子 ]] 浓度的近似公式: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
当温度与浓度一定时,对于不同的弱电解质,Ka或Kb越大,则α越大,溶液酸性(对于一元弱酸)或碱性(对于 [[ 一元弱碱 ]] )越强。
当温度一定时,对于同一弱电解质来说,浓度越小,则α越大,但溶液酸性(对于一元弱酸)或碱性(对于一元弱碱)越弱。
n:带电离子数目;N:气体质点总数目。
==影响因素==
引起电离的原因很多。例如,气体粒子受电子或离子的撞击或受电磁波(光、X [[ 射线 ]] 等)的辐照,固体表面受电子或离子轰击,固体受到高热等,都有可能产生电离现象。 
内因:电解质的本性。外因:温度和溶液的浓度等。
===浓度的影响===
因此,用电离度比较几种电解质的相对强弱时,就当注意所给条件,即浓度和温度,如不注明温度通常指25℃。在相同温度和浓度时,电离度的大小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电离常数==
电离常数又叫 [[ 电离平衡常数 ]] ,用Ki表示。如醋酸,碳酸和硼酸。其定义为,当弱电解质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的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因为弱电解质通常为弱酸或弱碱,所以在化学上,可以用Ka、Kb分别表示弱酸和 [[ 弱碱 ]] 的电离平衡常数。
用HA表示弱酸,则其 [[ 电离方程式 ]] 为HA——H+A,则电离常数Ka=[H]*[A]/HA
电离常数K与电离度α的关系可近似的表示为K=cα2其中c为弱 [[ 电解质溶液 ]] 的浓度。
==概念辨析==
第一,区分好电离度和离子浓度。弱酸、弱碱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液浓度下降,电离度肯定增大,离子浓度不一定增大,离子浓度由溶液浓度与电离度的乘积决定。
13,6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