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008
次編輯
變更
胆瘘
,创建页面,内容为“ '''胆瘘'''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ref>[…”
'''胆瘘'''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历史名词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称<ref>[https://www.sohu.com/a/424683671_100132744 文字记载前的1500年的历史都发生了什么],搜狐,2020-10-14</ref>,例如“禅让”,传说古代实行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献:有尧举舜、舜举禹<ref>[https://www.sohu.com/a/238753369_100011282 尧舜禹时期之中国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变迁],搜狐,2018-07-01</ref>、禹先举皋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
==名词解释==
手术后胆汁没有完全从胆总管或胆肠吻合口流入肠腔,胆汁或含胆汁的液体持续从胆道破损处流入腹腔、腹膜后,或经引流管流到体外即为[[手术]]后胆瘘。发生初期因没有瘘管形成,称为胆漏。1周左右,胆汁流出道被纤维组织[[包裹]],瘘管形成,即称为胆瘘。本病发生率为3%~9%,有时与胰瘘同时存在。
病因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胆肠吻合口瘘
Whipple术后有胆汁性液体从引流管引出,通常是发生了胆肠吻合口瘘。大部分瘘发生在术后3天以内,通常因为胆肠缝合欠严密、连续缝合过程中没有持续拉紧缝线,术后吻合口缝线松脱;发生于术后5~7天的胆瘘通常是由于术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导致胆肠吻合口愈合不良;输入襻肠梗阻也会导致胆肠吻合口破裂,发生胆瘘。
2.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胰次全切除术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胰颈体肿瘤行胰次全切除过程中,需要在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切断胰腺,操作区域靠近胰内段胆管,在切除或胰头部创面缝扎止血过程中可能误伤胰内段胆管,导致术后出现胆瘘。
3.与十二指肠手术相关的原因
主要是十二指肠乳头区的手术操作欠妥,术后出现十二指肠瘘和胆瘘。
临床表现
胆瘘的漏出物可为胆汁、肠内容物、食物残渣等。量少则几毫升,多者达数千毫升。漏出
量少或能及时经引流管漏出者可表现为局限性腹膜炎,出现右上腹的疼痛、压痛、肌紧张等,但全身反应不明显;如漏出量大或引流不畅伴感染时,可以有弥漫性腹膜炎和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
检查
1.瘘管造影可显示瘘管所在部位,以及远端有无狭窄及梗阻。
2.B超、CT可见胆肠吻合口周围或腹腔内积液。
3.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或胆汁样液体。
诊断
1.多有胆道、上腹部手术史或外伤史。
2.术后出现持续上腹痛且向全腹扩展,腹部有压痛,反跳痛,体温升高,如胆管远端有梗阻常可出现黄疸。
3.如胆瘘持续时间长且漏出量大,可出现腹水、低钠血症、酸中毒、肾衰竭,表现为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精神淡漠甚至神志不清。如远端存有狭窄或梗阻则易引起胆道感染,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
4.腹腔穿刺可抽出胆汁样腹水,如有引流管可见胆汁样流出物。
5.瘘管造影可显示瘘管所在部位,以及远端有无狭窄及梗阻。
治疗
1.外伤或手术后胆瘘瘘口不大者,可在内镜下放置胆管支架或鼻胆管,使胆汁能够通畅引出,多能自行愈合。
2.若放置的腹腔引流管不能有效引流,需行局部引流或置管行造瘘术。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