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环境意识

大小無變化, 7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环境意识的概念是随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而产生的,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是对环境的认同感。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人们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环境变化和[[生态平衡]],并且会自觉地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环境意识包括环境认识观、环境价值观、环境伦理观、环境法制观和环境参与观五部分,分为感性认识、知识、态度、评价和行为五个层次。对环境意识的研究在人与自然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环境意识不仅包括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还包括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因此,环境意识的内涵指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还包括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简单地说,人们具有环境意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也就是说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行为的内在因素,只有使各类组织、群体和个人都认识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关系,认识到[[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危害,保护环境才能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ref>[[吕君, 刘丽梅. 环境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J]). 生态经济(中文版), 2006, 2006(8):138-141.]]</ref>
==定义的不同==
由于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不同,对环境意识这个涵盖十分广泛的概念,形成了不同的观察、研究角度。
13,32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