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扬州市甘泉中学

增加 52 位元組, 6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
'''扬州市甘泉中学'''位于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所获荣誉==
2020年6月,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江苏省 [[ 健康 ]] 促进金牌学校”称号。
==校园咨询==
===幸福教育·非遗嘉年华️ ⑭丨甘泉中学:七星山峰亘南北 汉风泉韵话古今===
“殿下,广陵国到了。”属下的话,打断了 [[ 东汉 ]] 第一代广陵王刘荆的思绪,拉开车帘向外看去,映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宇。这是一座热闹非凡的城市,人烟稠密,熙熙攘攘,歌声、笑声、喧闹声,如沸腾的波涛,直冲云天。
公元58年, [[ 汉明帝 ]] 即位不久,刚被封为广陵王的刘荆被送出洛阳,前往广陵国。汉代的广陵国是分封的诸侯国,其范围在今天的扬州、江都和高邮一带,这一地区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刘胥被封为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及至刘荆,已经是第七代广陵王了。
刘荆摩挲着手中的广陵王玺,心中想的全是“凭什么是刘庄即位”,也正是这份自负,导致了刘荆的悲剧。因为多次出言冒犯皇上,朝中大臣纷纷上奏,请求严惩。最终,刘荆选择了自杀。此后,朝廷也取消了广陵国。
扬州市甘泉中学九(1)班同学邵万晟一段字正腔圆的扬州评话——“甘泉山的传说”赢得了台下 [[ 观众 ]] 阵阵掌声,这是邗江区“不忘初心跟党走 争做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暨扬州市甘泉中学2022年元旦文娱汇演中一段精彩演出。
文化兴校是学校发展的必然使命, [[ 校园文化]]<ref>[https://www.docin.com/p-1852434856.html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f>建设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引领,文化是学校的根与魂。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在融汇历史传统、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上,锻造热气腾腾的学校文化。
====寻根溯源,家国情怀====
甘泉山在 [[ 邗江区 ]] 甘泉街道境内,其地势在区境内为最高。山上有口泉井,泉水甘冽,得名甘泉,由此,山名也为甘泉山,而历史上的甘泉县、如今的甘泉街道都因甘泉山而得名。
甘泉山,准确地说,应该是土墩子,却是一座文化宝藏。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卷123记载了厉王胥冢,还引《郡国志》:“广陵厉王胥冢,岁旱鸣鼓攻之,辄致云雨。”也就是说,西汉广陵厉王刘胥能够呼风唤雨,保佑一方。需要注意的是,乐史在这里没有提到甘泉山,不过刘胥能够“致云雨”,留下了与甘泉山联系起来的想象空间。明代的《嘉靖惟扬志》是现存已知最早的 [[ 扬州 ]] 地方志,不过包含山川在内的三卷散佚了,无法直接看到关于甘泉山的记载。古代地方志的编纂,其惯用手法是后代抄前代。清《光绪增修甘泉县志》卷二《山川》就抄录了明代《嘉靖惟扬志》关于甘泉山的记载:“山上有七峰联络如斗,平地错落,诸圆冈凡二十八,如列宿拱斗然。”即甘泉山共有7座山峰,如同天上北斗,山脚周边还有28个丘冈,仿若众星拱卫。把普通的山丘与天象联系起来,则是上升到一种哲学的高度了。到了清代,甘泉山的故事传说最终定型,涵盖了丰富的天文、 [[ 地理 ]] 、人文等内容。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三《南直五·扬州府》江都县载:“甘泉山,府西北三十五里。高二十余丈,周围二里。山有七峰联络如同北斗,平地错落。又有圆冈二十八,如列宿之拱北。上有泉甚甘,因名。”这种说法,为后世地方志所沿袭,成为了定论。
据《西山樵唱》载:“甘泉山,在府西三十五里,上有七峰如斗,下有二十余冈如列宿。”甘泉山亦称老山,高63米,占地约19万平方米,山有七峰、然非斗状分布,山上遍植青松翠柏,四季常绿。据地方志记载,老山为一代广陵王的墓葬。围绕着老山分布的大小不一的30余座土丘、山墩,并不是天然的高地,而是人工堆积起来的同这个家族有着密切关联的高坟大冢。根据调查和考古发掘,在老山北麓的郑庄有两座西汉时期的刘氏家族墓,位于老山东北的双山,是出土“广陵王玺”金印的东汉广陵王刘荆墓,位于老山南边的老虎墩东汉砖室墓,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其形制、规模等特征已表明是王侯墓葬,此外还有宝女墩、汪家山、吴家山、军庄、双墩、三墩等两汉墓葬。墓葬形制, [[ 西汉 ]] 大部分为木椁墓,东汉以砖室墓为主。王侯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随葬品丰富精美,体现了泱泱汉邦的大国风范和广陵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多数墓葬虽然在历史上先后被盗掘过,但广陵王刘荆东汉墓,老虎墩东汉墓,宝女墩新莽墓,妾莫书西汉墓,姚庄101、102西汉墓,巴家墩西汉墓等,仍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文物。
千百年来,人们长期流传着“甘泉有墩就有墓,挖地三尺就有宝”的说法,在已发掘的汉墓中,出土珍贵文物千余件,其中广陵王金印为稀世之宝。如今在甘泉山上及周边地区还留有甘泉古井、灵雨台、凤凰窝、龙王庙、惠照寺、沉枪井、靴子塘、帽儿墩等 [[ 遗迹 ]] 。而甘泉山传说就是在这一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遗存中衍生出来的一个个动人故事。这些故事传说将这里独特而神秘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
学校地处甘泉,我们把“根”与学校教育价值定位紧密结合,就定格了我们学校文化 [[ 品牌 ]] “甘泉汉文化”(非遗“甘泉山的传说”)。地方文化给了教育者许多的深思,教育也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互动方式的觉醒,这种觉醒也是一种哲学顿悟,所以我们将甘泉汉文化与学校教育<ref>[https://learning.sohu.com/a/574755199_121124317 教育是什么?这9幅漫画说得清清楚楚!还有这些把教育的精髓说清楚了 ],搜狐,2022-08-06 </ref>的价值定位紧密结合有着天然的契合。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62,9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