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夏

移除 5,845 位元組, 6 個月前
以“西夏,今银川,有温谷与乐都。”替换内容
'''西夏'''(1038年-1227年),國號'''大夏'''、'''邦泥定國'''或'''白高大夏國'''等{{efn|關於西夏國號,有多種稱呼,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共有:# 「大夏」為[[李元昊]]于1039年向北宋宋仁宗上的表章:「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ref>《宋史•外國一•夏國》:「明年,遣使上表曰:......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為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ref>。」# 「邦泥定國」首見於1043年 西夏 使者遞給[[北宋]][[宋仁宗]]的建國國書:「男邦泥定國兀卒曩霄上書父大宋皇帝」<ref>《宋史•外國一•夏國》:「明年,遣六宅使伊州剌史賀從勖與文貴俱來,猶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ref>,曩霄即李元昊自稱。此國號可能是黨項語音譯 意譯為「大白高國」或「大白上國」。關於「白高」的涵義,一說白高是指白河上游,發源於 西北的白水 意指黨項族的發源地[[松潘縣|松潘高原]];另一說西夏國崇尚白色,以白為尊。 {| class="infobox bordered" style="align: right; width: 25em; font-size: 90%; text-align: left; float: right;" cellpadding="4"|-! colspan=3 colspan= bgcolor="#FFCCAA" style="font-size: 120%; text-align: center;" | 西夏|-| 别 称 || 夏、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西朝|-| 时 间 || 公元1038年 ~ 公元1227年|-| 帝 王 || [[李元昊]]、[[李谅祚]]、[[李秉常]]等|-| 有温谷与乐 城 || 东京兴庆府、西京西平府|- | 人口数量 || 300万左右(十二世纪初)|-| 国土面积 || 77万平方公里(1142年)|-| 政治体制 || [[中书司]]、[[枢密司]]、[[三司]]|-| 主要民族 || 党项族、[[汉族]]|-| 开 创 者 || [[李元昊]]<!--|colspan=3 align="center"|[[File:Song-Liao-Xixia-1111.png|280px|border|上方紫色部份為遼朝疆域]] --> |}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定難軍|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党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 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 (陝西)|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李仁孝|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 (西夏)|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蒙夏戰爭|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黨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党]]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鐵鷂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以党項族為主的帝國,自南北朝時,居青海東南部的党項族強盛起來,隋唐時始內附中原,其居地置州、府首領拓跋赤辭受[[唐王朝]]賜李姓。唐初,黨項羌受吐蕃之威逼,請求內遷,在唐王朝的支持和協助下,自原居住地向西北方向大遷移,歷經百年之久才逐漸穩定下來。個部族的分布形成了以[[夏州]](陜西靖邊線)為中心的平夏部,[[慶州]](甘肅慶陽縣)[[隴山]]以東的東山部,橫山地區的南山部等聚居地。唐末因剿黃巢有功,受夏州定[[難軍節度使]],[[統轄]]夏州等五州地區,進爵[[夏國公]],首領復賜李姓。二百年來統治著甘肅一帶,宋初,宋朝實行消弱藩鎮勢力的措施,威脅到黨項政權的生存,[[宋王朝]]及時利用黨項政權內部承襲發生矛盾,迫使其獻出五州領土。夏州定難軍管內部之蕃落使[[李繼遷]],結援[[遼帝國]]並完成黨項故土的任務。該靈州為[[西平府]]。後其子[[李德明]]繼位,在[[李德明]]在為期間(1004-1031),採取倚[[遼]]和[[宋]]的策略,「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同時向遼,宋稱臣,一方面借助遼的威勢,又能獲得宋朝的賞賜,遼、宋也各為其利,對李德明竟相封王進爵。宋天禧四年(1020),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繼位。   [[File:pho01031.jpg |thumb|100%|center|是記錄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又稱蕃書或蕃文,目前總計共於6000餘字。<br> [https://www.chiculture.net/index.php?file=topic_description&old_id=20106 原圖鏈接] 來自 hk.chiculture.net]]
14,5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