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临江王节士歌'''<br><img src="http://weihai.dzwww.com/shxw/2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临江王节士歌'''<br><img src="http://weihai.dzwww.com/shxw/201607/W020160802486982154259.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eihai.dzwww.com/shxw/201607/t20160728_14693168.htm 圖片來自大众网]</small>
|}
'''临江王节士歌''',此诗意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处处流露出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后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诗中以古今烈士为颂美对象,表露出诗人怀报国之心、勇担强国之任;寓含着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失落,亦有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绝之情。
== 原文 ==
李白〔唐代〕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 译文 ==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北方的鸿雁开始飞入吴地。
吴云寒冻,鸿雁号苦。
北风呼啸,鸿雁夜宿潇湘沙浦,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
壮士愤慨不已,雄风顿时横生。
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跨海斩除长鲸?
== 创作背景 ==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与杜甫、 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 赏析 ==
也许是因为李白喜欢皎洁的缘故,他的诗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词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笔下,几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白的。“白玉”“白石”“白云”“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鸥”,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就这样用他的诗笔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鸿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洁,蕴含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之意。
“吴云寒,燕鸿苦”,虽说吴云寒冻,鸿燕号苦。实则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权贵而遭排挤,暗暗叫苦之意。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描绘出一幅节士悲秋、泪流如雨的凄冷景色图。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该诗以“跨海斩长鲸”一句将临江节士的威猛与豪迈刻画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此诗写节士悲秋,激情递发,思欲报国。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报明主”,意谓报国之心,白日可鉴。后四句写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
== 简析 ==
此诗意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处处流露出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后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诗中以古今烈士为颂美对象,表露出诗人怀报国之心、勇担强国之任;寓含着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失落,亦有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绝之情。
==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834de7d3b102.aspx 临江王节士歌]</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center>'''临江王节士歌'''<br><img src="http://weihai.dzwww.com/shxw/201607/W020160802486982154259.jpg" width="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eihai.dzwww.com/shxw/201607/t20160728_14693168.htm 圖片來自大众网]</small>
|}
'''临江王节士歌''',此诗意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处处流露出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后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诗中以古今烈士为颂美对象,表露出诗人怀报国之心、勇担强国之任;寓含着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失落,亦有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绝之情。
== 原文 ==
李白〔唐代〕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
吴云寒,燕鸿苦。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
壮士愤,雄风生。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 译文 ==
洞庭湖的秋天,白浪连天,树木叶落稀疏,北方的鸿雁开始飞入吴地。
吴云寒冻,鸿雁号苦。
北风呼啸,鸿雁夜宿潇湘沙浦,王节士悲秋泪如雨飞。
白日正在天心,照耀宇宙,照亮了你对明主的忠诚之心。
壮士愤慨不已,雄风顿时横生。
怎样才能手挥倚天剑,跨海斩除长鲸?
== 创作背景 ==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与杜甫、 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 赏析 ==
也许是因为李白喜欢皎洁的缘故,他的诗里使用最多的色彩词就是“白”。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笔下,几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白的。“白玉”“白石”“白云”“白雪”“白霜”“白浪”“白日”“白鸥”,自不待言;“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临江王节士歌》)李白就这样用他的诗笔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天地。把燕鸿比喻自己,白波比喻皎洁,蕴含不与别人同流合污之意。
“吴云寒,燕鸿苦”,虽说吴云寒冻,鸿燕号苦。实则暗寓仕途不通,得罪京城权贵而遭排挤,暗暗叫苦之意。
“风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描绘出一幅节士悲秋、泪流如雨的凄冷景色图。
“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该诗以“跨海斩长鲸”一句将临江节士的威猛与豪迈刻画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此诗写节士悲秋,激情递发,思欲报国。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白日”以下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报明主”,意谓报国之心,白日可鉴。后四句写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
== 简析 ==
此诗意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处处流露出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前六句写肃杀之秋景及节士悲秋;后六句写节士因悲秋而思欲报国。诗中以古今烈士为颂美对象,表露出诗人怀报国之心、勇担强国之任;寓含着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失落,亦有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绝之情。
==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834de7d3b102.aspx 临江王节士歌]</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