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桑皮纸制作技艺

增加 4,567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徽省岳西县、潜山县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f>[https://www.sohu.com/a/798001737_12162970…”


'''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徽省岳西县、潜山县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f>[https://www.sohu.com/a/798001737_121629700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 ],搜狐,2024-08-02 </ref>之一。

据《潜山县志》记载,早在汉代,安徽潜山县就生产桑皮纸。桑皮纸起源于汉代,又称“汉皮纸”。桑皮纸有大汉、中汉、小汉三种规格,全为手工生产,整个工艺流程由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环节组成。成品纸质柔软、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蛀、无毒性、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等方面。

2008年,桑皮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Ⅷ-70。

==历史渊源==

桑皮纸古称皮纸、汉皮纸。北宋苏易简(公元958—996年)《文房四谱》卷四云:“雷孔璋曾孙穆之,犹有张华与祖书,所书乃桑根皮也”。张华生于公元232年,这说明桑皮纸的生产历史至少已有1700多年。

岳西县毛尖山乡原本属于潜山县(俗称潜山后北乡),1936年1月,民国政府析潜山、太湖、霍山、舒城四县边陲新置岳西。

《安庆地区志》“造纸、印刷”条目:“岳西、潜山、太湖、贵池等地有生产汉皮纸、谱纸、白麻纸、书画纸的历史。民国时期,贵池县有纸坊25座。1949年,岳西县有纸槽191张,产量为71吨。”其中所言汉皮纸即桑皮纸。

1951年,岳西县有纸槽114座,从业人员6900余人,年产皮纸3万刀。农村纸槽以毛尖山乡最多,冬闲投产高峰期达300余座。

200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急需“高丽纸”为乾隆倦勤斋修复通景壁画,桑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柏林生产的桑皮纸符合要求,故宫科技处原副主任曹静楼、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专家<ref>[https://www.sohu.com/a/116665749_497872 【专家视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搜狐,2016-10-20 </ref>叶美龄对岳西桑皮纸给予了认可。

==工艺特征==

桑皮纸有大汉、中汉、小汉三种规格,全为手工生产。成品纸质柔软、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蛀、无毒性、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等方面。

汉皮纸与桑皮纸的工艺相近,成品纸质也相类,唯不同之处在于选用的材料不同。汉皮纸采用原料是杂木,而桑皮纸采用的是纯桑树皮。

==工艺流程==

桑皮纸采用纯手工生产,先剥取桑树皮,晒干,放入水池中浸泡数日,然后手工揉捏让树皮变软,再用石灰水上浆。二次蒸煮、漂洗、去杂质(手工挑拣)。三次漂洗、去杂质、打浆后将纸浆放入纸槽,最后用帘架捞纸。榨水后复合纸张贴上纸焙用明火焙,待纸张干后进行整理修边,用切纸刀切成规定尺寸。整个造纸工艺流程一般20多天,全手工操作,纸张的均匀、厚度、添加药水的分量等要领基本上就靠经验、眼力、熟练度等掌握。100张纸为一刀,进行简单包装后整套工序就算完成。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桑皮纸制作是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具有较高的工艺和历史文化价值,经世代相传,缜密改良,精心保护,至今仍在不断传承完善。现今主要用做书画名家高档用纸、博物馆文物典籍修复用纸和中国传统建筑内檐棚壁糊饰工艺内墙纸、匾额、对联、隔扇装裱修复及大型书画装裱修复等用途。

===传承状况===

过去,岳西刘氏为大姓,刘氏修族谱十分有名,谱书多用皮纸印成,这就为桑皮纸的传承提供了市场。民间从事桑皮纸的匠人很多,子承父业,捞纸成为当地一门重要的养家糊口技艺。桑皮纸工艺流程包括选料、剥皮、蒸煮、打浆、捞纸、焙纸等30多道程序,全部采用手工制作,整个过程非常辛苦,年轻人都吃不了这份苦。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4年9月30日至10月3日,合肥市举办的“文心雅韵——安徽非遗文房四宝专题展”中岳西、潜山桑皮纸作为安庆市唯一的纸类代表作品参展。

===荣誉表彰===

2019年6月,桑皮纸制作技艺参加中国昆明官渡第九届全国非遗联展系列活动,并在展览中获银奖。

==参考文献==
[[Category: 900 藝術類]]
776,8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