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承德

增加 142 位元組, 5 年前
历史沿革
== 历史沿革 ==
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承德一带早在 [[ 中原龙山文化时期 ]] 就有人类活动遗迹。
[[ 殷周 ]] 时期,这里是山戌、 [[ 东胡 ]] 少数民族活动的区域,是 [[ 燕侯 ]] 的势力范围。承德市东约150公里处的 [[ 凌源县海岛营子村 ]] ,出土过多件 [[ 西周 ]] 铜器。
[[ 战国时代 ]] ,承德一带隶属于 [[ 燕国 ]] 设置的渔阳右北闰、辽西三郡。《 [[ 史记·匈奴传 ]] 》记载, [[ 燕国 ]] 曾在这一带修筑 [[ 长城 ]] ,长城遗址,仍依稀可见。特别是著名的 [[ 兴隆 ]] 农具铁范发现,说明当时这一带的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的。[1]
[[ 秦汉 ]] 以后,历代的 [[ 中央政权 ]] 都曾在此设置过行政管理机构。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 [[ ]] [[ 匈奴 ]] [[ 乌桓 ]] [[ 鲜卑 ]] [[ 库莫奚 ]] [[ 契丹 ]] [[ 突厥 ]] [[ 蒙古 ]] 等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 元朝 ]] [[ 明朝 ]] 时期属北平(今 [[ 北京 ]] )府,为喀喇沁、翁牛特、察哈尔等蒙古族的游牧地。直到 [[ 清朝 ]] 初年,热河上营(现承德市区)始终没有设立过什么中央或地方管理机构,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小村落。
清朝 [[ 康熙 ]] 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行宫,人口与日俱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热河行宫开始使用,标志着热河进入了发展期。
[[ 康熙 ]] 五十年(1711年) [[ 热河上营 ]] 就已经是“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的大村镇了。此后,为适应皇帝每年都要到承德避暑的需要,各蒙古王公,朝廷大臣及一些词人文士都争相在承德建设府邸宅院,承德工商业随之高速发展,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酒楼茶铺鳞次栉比。
[[ 雍正 ]] 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第二年设热河总管,统理东蒙民政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祯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罢热河厅设承德直隶州,此是“承德”名称的始源。
乾隆六年,弘历开始幸 [[ 避暑山庄 ]] ,承德开始进入繁荣期。 [[ 乾隆 ]] 四十三年(1778年),弘历在一道谕旨中说:“热河地方朕每岁秋弥先期驻跸,数十年来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桑繁殖,市肆殷闻……”“皇祖诗云聚民至万家,今则不止于万,俨成大邑矣”。“热河自皇祖建山庄以来,迄今60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会”,是年升为承德府,此时承德成为当时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塞外京都之称。当时清帝每年几乎有半年时间来此避暑和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
嘉庆十五年(1810年)设热河都统署。
道光七年(1827年)以后,热河文武官员均属都统署管辖,官职与朝廷派出的 [[ 总督 ]] [[ 巡抚 ]] 同。
辛亥革命后,废除府建制,民国三年(1914年)设热河特别区, [[ 民国 ]] 十七年(1929年)改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
1933年承德被日寇侵占,成立伪满洲特别行政区,1945年解放,9月筹建 [[ 承德市人民政府 ]] ,11月正式成立。
1946年8月 [[ 国民党 ]] 军队占领承德。
1948年承德市再次获得解放,隶属热河省管辖,为热河省省会。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