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文铮

增加 38 位元組, 5 年前
国难家难 饮受磨难
== '''国难家难 饮受磨难''' ==
1937年11月, [[ 日本 ]] 侵略者在金山卫登陆,侵略者的炮声宣告杭州的陷落。林文铮带着家人离别了马岭山房,跟随着杭州艺专的师生内迁到 [[ 湖南 ]] 沅陵。 
1938年12月,教育部下令北平国立艺专和杭州艺专合并,改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废除校长制改为委员制,林风眠为主作委员。
两校舍并后出现了严重的派系纠纷,此时身居高位的 [[ 张道藩 ]] 暗中作祟,先把林文铮迫走。林风眠失去了得力助手,最后只得辞去主任委员之职。林文铮和林风眠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没见过面,两人命运相似都没被困难吓倒。 林风眠辞职后,于1938年冬到了重庆,先在政治部第三厅任职。1942年国立艺专迁到重庆沙坪坝,学校请他回去专上课。从此他埋头画室,寂寞耕耘。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中央美术学院杭州分院当局以健康为名令林风眠提早退休,国家给他的月工资60元,相当一名助教的工资。1956年妻子阿利丝和女儿、女婿获准出国定居,他留在国内。退休后他无私地指导青年画画,口碑甚佳,被选为上海市美协副主席及市政协委员。1966年文化大革命,他被打成黑画家,沦为阶下囚,坐牢5年。他精心创作的上千幅画被抄去付之一炬。1977年,林风眠78岁高龄获准出国探亲,后定居 [[ 香港 ]] 。他定居香港后,仍孜孜不倦从事艺术创作,先后在香港、巴黎、东京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频频获奖。1988年4月5日,林风眠从艺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1991年他在香港与世长辞,享年95岁。 林文铮和林风眠分手后,于1938年冬带着一家老小,历尽艰辛跟随着战区的难民队伍来到了 [[ 昆明 ]]
战乱时的昆明找工作难,夫妻经过半年时间的奔波,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教职,在西南联大任教,文铮教西洋文学史,威廉教法文。
抗战期间的昆明住了很多战区逃难来的难民。林文铮一家先租住在城内的一幢破旧民房里,全家8口人分住在两间面积约30平方米的平房,与昔日的马岭山房成了天壤之别。生活虽然艰苦,夫妻俩人还是爱岗敬业勤奋认真地教学。
 
1939年夏季的一天,蔡威廉痛苦地生下了一个女婴,产后数小时,她在床前的白壁上用铅笔作出新生女儿的肖像,并写上“国难!家难!”为其绝笔。两天以后,这位中国著名的女画家因难产而流血过多而英年早逝。
 爱妻病逝,林文铮肝肠寸断,痛不欲生。他 依佛门,入了红教(红教属佛教的一个派系,旧中国有一小部分知识分子信奉它。)以示他对忘妻忠贞不谕的爱情。他经常挥泪写诗怀念忘妻,写有《苍茫楼诗稿》约百首。 
林文铮在昆明住了7年,这段时间他曾失过业。家中积蓄逐渐用尽,只得变卖家物连夫人的嫁妆首饰都被变卖来换米煮。为了节省房租,全家迁到昆明市郊的官渡镇租房住。
为了养活一家8口人,他在教学之余还为报社、杂志社写文章。他中文功底厚,散文和新诗写得好,读者喜欢他的作品,约稿的人很多。
1938-1950年间,贫困笼罩着林文铮一家。每月领到工资或收到稿酬之后,必须先买米,到了月底无钱买菜是常事。
 解放前夕,由于货币贬值,我国的知识分子们的生活很困苦。林文铮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读高中时就失学做工。大女儿 [[ 林探阁 ]] 在1948年参加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三女儿林小莲送给他在外交部任职的朋友作养女,林小莲台北大学毕业后在 [[ 比利时 ]] 定居。幸得祖母身体好,儿女们(一子五女)由祖母抚养长大。满女林征明一生下来就由祖母抚养。这群早年失去母爱的孩子们都和祖母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儿子林生、四女林双清、满女林征明,都是建国初期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他们后来都成了祖国各条战线的科技骨干。 
林文铮的岳父蔡元培先生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蔡先生是清官。他把薪奉及讲学的报酬、稿酬都施舍给公益事业和资助贫困的文友、学生,甚至连祖上留下的财资都被他慷慨耗尽。这位曾是民国社会举足轻重的人物,声名远播的学界泰斗到他病逝前的几年,已销声灭迹如一介贫民。蔡家在四十年代时已经成了布衣阶层。蔡先生没给儿女们留下财产,他把儿女们培养成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他生了七个儿女(五子两女),他们都读了大学,分别在文教和科技界工作。
 
抗战胜利后,林文铮聘为北京中法大学教授。1951年全国院系调整,中法大学解散,他安排到中山大学。1953年调到南京大学任教授,教外国文学史。
 
== '''老夫少妻 真诚相爱'''==
99,7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