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3
次編輯
變更
→人物生平
曾德超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70年,一生撰写研究论文文章140余篇,对中国农业科学,特别是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直接参与建立中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高等教育和学科体系的学者之一。
==人物生平==
*1919年(民国八年)1月4日,曾德超出生于 [[ 海南 ]] 省琼山县。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毕业于国立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
*1942-1944年,任重庆50兵工制炮厂总工程师室技术员。
*1952年,到学校任教担任过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机械化系、农业机械制造系主任,副院长,校顾问等职。
*1952-1986年,任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教授,先后任农业机械化系主任,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系主任,国家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79-1984年,任 [[ 北京 ]] 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
*1985、1989年分赴加拿大、美国、新西兰讲学。
*1988年至1990年,分别与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一些高等学府、农业机构合作完成课题研究。并多次到国外参加学术讨论会。
*1995年,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5月被选举为工程院院士,任农业、轻纺与环境学部常委。
*2012年6月23日13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成就==
曾德超一直在研究探索土壤、机器、植物之间的基础关系及其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他在国内外首先建立土动剪强、动摩擦方程和切土动力模型,以此为导线编撰了第一本机械土壤动力学专著,为土方机械耕挖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他还开创了农田建设和土壤耕作水热盐气定量效应与调控工艺领域的研究,发表系列论文并提出“集雨蓄水耕作”,农场生产经营与资源、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节水、变量、保护、培育等技术复合农耕制的中国型可持续农业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华北条件下果树三高与防污生产的“调亏灌水”技术和含大田在内的田间实时监测、短期预报、收支平衡的科学灌溉制度和实施技术,为实现中国节水农业提供了一条实现定量化的可供推广的技术途径。曾德超把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极大地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