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7
次編輯
變更
夏鼐
,無編輯摘要
1951年秋,在湖南省长沙领导战国和汉代墓葬的发掘。<br>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br>
[[File:夏鼐10.jpg|缩略图|左|[http://photocdn.sohu.com/20160204/mp57949576_1454532055451_2_th.jpeg 原图链接]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203/n436832785.shtml 图片来源]]]
1955~1956年,领导黄河水库考古队在河南省陕县等地进行综合性调查发掘。<br>
1956~1958年,在北京市昌平主持明代定陵的发掘。<br>
发表一系列关于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文章,对中西交通史研究有贡献;发表一系列关于星图、蚕桑丝绸及晋周处墓黄金带饰的论文,为中国科技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br>
== 学术荣誉 ==
[[File:夏鼐2.jpg|缩略图|右|[https://p0.ssl.qhimgs4.com/t01a78e0c8a774fbf83.jpg '''夏鼐与郑振铎、吴晗察看明定陵开棺'''] [https://www.360kuai.com/pc/9967d3b69d8da9ac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源]]]
夏鼐曾并先后被中国、英国、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等多国国家科学院授予荣誉。<br>
英国不列颠学院(British Academy;亦译作“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br>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br>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br>
== 研究成果 ===
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对当时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br>
由于在考古学方面的杰出成就和贡献,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院士、瑞典皇家文学历史考古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外籍院士、意大利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等荣誉称号。<br>
[[File:夏鼐3.jpg|缩略图|左|[https://p0.ssl.qhimgs4.com/t013bc5713b3d7b39de.jpg '''1963年,夏鼐全家福'''] [https://www.360kuai.com/pc/9967d3b69d8da9ac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源]]]
'''新石器时代'''<br>
通过1945年甘肃省宁定阳洼湾齐家文化墓葬的发掘,确认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发表了《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一文,纠正了瑞典学者安特生关于甘肃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为建立黄河流域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的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
== 主要贡献 ==
[[File:夏鼐4.jpg|缩略图|右|[https://p0.ssl.qhimgs4.com/t012982d2baffb98774.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967d3b69d8da9ac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源]]]
'''中国史前考古学方面'''
== 治学方法 ==
[[File:夏鼐5.jpg|缩略图|左|[https://p0.ssl.qhimgs4.com/t0172fd5f0eb6c747a4.jpg '''夏鼐在马王堆汉墓发掘现场'''] [https://www.360kuai.com/pc/9967d3b69d8da9ac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源]]]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
== 考古学奖 ==
[[File:夏鼐6.jpg|缩略图|右|[https://p0.ssl.qhimgs4.com/t0135ea789cac003cd8.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967d3b69d8da9ac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源]]]
1985年,夏鼐捐赠3万元稿费,设立了国内考古学的最高奖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成果奖”。
主编并参加编写了《辉县发掘报告》、《长沙发掘报告》,主编《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 故居 ==
[[File:夏鼐7.jpg|缩略图|右|[https://p0.ssl.qhimgs4.com/t01da24519006d8f256.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967d3b69d8da9ac9?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图片来源]]]
年代:建于19世纪下半叶。<br>
方位:温州市鹿城区仓桥街130号<br>
现状:夏鼐故居内曾有36户住户居住。2008年,温州市政府决定将对故居内住户全部外迁安置,将故居永久性地保留下来,并将在故居内陈列夏鼐的生平事迹介绍和遗物等,以供市民参观、纪念。<br>
== 日记 ==
为纪念夏鼐诞辰101周年,2011年上海书展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夏鼐日记》(十卷) 。
夏鼐的日记始记于1931年元旦,止于1985年6月17日突发脑溢血当天,历时五十余载。为了向学术界提供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这份难得的史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曾长期在夏鼐身边工作的王世民先生,与夏素琴等四位夏鼐子女一道,在国内外十多位专家学者的协助下,花费整整十年时间整理成书,定名《夏鼐日记》。
[[File:夏鼐8.jpg|缩略图|左|[http://news.jyb.cn/world/gjrw/201206/W020120601365490081181.jpg 原图链接'] [http://www.jyb.cn/world/gjrw/201206/t20120601_495728.html 图片来源]]]
'''记载阅读书籍的写作'''<br>
《夏鼐日记》详细记录了这位学术大师早年刻苦钻研、勤奋成长的经历。就读清华大学时期,他师从[[陈寅恪]]、[[钱穆]]、[[雷海宗]]、[[蒋廷黻]]等名师,与[[吴晗]]、[[钱钟书]]等被誉为清华园的几大才子,先治中国近代外交史,后转中国近代经济史,在史学领域已经崭露头角。留学英国期间,他得到埃及考古学泰斗皮得里等名师的器重,奋力学习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提出独到的见解;系统进行古埃及串珠的断代研究,作出在该课题的研究中至今无人超越的突出贡献成为中国第一位卓有贡献的埃及考古学家。日记对当年的学习情况,乃至每天阅读的书刊(读什么书,多少页,几天读完、共计多少页)考试和作业的题目,论文的写作过程,都记载得相当详细。他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数量多,古今中外,方方面面,从人文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学识渊博绝非偶然。他本人的学术研究,具有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治学严谨的特点,对于中国史前考古学、中国历史考古学,以及中国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的考古学研究,都曾作过深入的研究,作出许多开拓性的卓越贡献。日记对于历年来撰写一系列的名篇的过程,都有所记载。
'''生前交游广泛'''
[[File:夏鼐9.jpg|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17/0047c893d89b431c85d493b10ebfa3ba.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295288514_526303 图片来源]]]
其中《日记》实名记录近3000人 ,与国内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过许多老一辈的学术大师。日记中不时记录这方面的情况,其中有早年聆听[[鲁迅]]、[[章太炎]]、[[斯坦因]]、[[伯希和]]、[[罗素]]讲演的情景,历史文献学方面受到陈寅恪的称赞,考古学方面得到[[傅斯年]]、[[李济]]、[[梁思永]],及[[皮特里]]、[[惠勒]]、[[柴尔德]]等的指导,与[[高本汉]]讨论青铜器真伪、古代汉语语音,与[[李约瑟]]数十年的密切交往,以及与[[郭沫若]]交谈文字起源问题,与胡适促膝夜话,等等。夏鼐审阅各方面学者的文稿,阅读国内外新出版的书刊,日记往往留有所作评论,例如某一篇文章“写得较好”,某一篇文章或某一本书“错误很多”,是怎样的错误。这都很有价值。 记载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及各地风土人情 夏鼐毕生经历国内外许多重要的学术会议,日记对各个会议的参会人员、活动日程、讨论情况、参观项目,多有较详细的记载,例如1947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确定首届院士候选人的会议,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委员会的会议,1956年第九届欧洲青年汉学家会议,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1978年欧洲研究中国协会第二十六次会议,1980年第十五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历届国际中国科技史研讨会,中国史学会成立和重建的会议,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和历次年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一系列学术研讨会,以及在美国举行两岸学者共同参加的中国青铜器、商文化国际讨论会,等等。因而他的日记对于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