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870
次編輯
變更
滹沱河
,创建页面,内容为“滹沱河(“滹”,拼音:hū,音同“呼”),古又作虖池(拼音:hū tuó,音同“呼驼”)或滹池[1],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
滹沱河(“滹”,拼音:hū,音同“呼”),古又作虖池(拼音:hū tuó,音同“呼驼”)或滹池[1],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下,向东流至河北献县与滏阳河汇合后成为子牙河。从发源地到子牙河口全长513.3千米,其中山西境内48.75千米。滹沱河流域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是石家庄的主要水源地。
==河流简介==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当地人俗称葡萄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海。
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状排列,主要集中在黄壁庄以上,以下无支流汇入。
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地处山西高原东缘山地和盆地,地势高,黄土分布较厚;中部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矿;东部为平原。
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流经山区、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
瑶池以上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于带状盆地中,河槽宽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缓慢。
瑶池至岗南为中游,流经太行山区,河谷深切,呈“V”形谷,宽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
黄壁庄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宽广,最宽可达6000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渐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两岸筑有堤防。
===自然条件===
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于夏季。地表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
年均径流量约22亿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东坡产流较大,愈往上游愈小。径流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多水年的水量为少水年的10倍。
由暴雨酿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主要来自干流和冶河,多发生在7~8月。
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2920吨。全流域已建有岗南、黄壁庄(见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利枢纽)、孤山、下茹越、观上、双乳山、石板、下观、大石门、郭庄等大中水库10座及众多小型水库、塘坝,洪水灾害基本控制,灌溉、发电效益显著。
流域内矿藏丰富,尤富煤。
有石家庄、阳泉等城市,经济发达。革命胜地西柏坡(见平山县)、苍岩山风景区及隆兴寺等名胜古迹可供游览。
===名称变迁===
滹沱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历史久远,名称多异。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礼记》称“恶池”或“霍池”。
《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
秦称“厚池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
东汉称“滹沱河”。《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
==水利枢纽==
===北堤===
滹沱河北堤,自灵寿安定村起,经正定、藁城,至无极牛辛庄止,全长53.86公里。其中灵寿3.2公里,正定30.26公里,藁城14.2公里,无极6.2公里。堤顶宽一般为3~5米,最宽8米,高2至3米,最高段4米。
===南堤===
滹沱河南堤,自正定塔子口起,经藁城至晋县龙泉固止,全长43.02公里。其中正定塔子口至大丰屯3公里,藁城小丰至西里村23.82公里,晋县教公至龙泉固16.2公里。
===新南堤===
新南堤系滹沱河中下游治理南堤后展工程。自深泽西三村起至武强庞町止,全长84公里。其中深泽段7054米,高1米,顶宽5米,边坡133。工程量为545万立方米。1970年春由省海河指挥部设计投资4.43万元,深泽县组织施工,于汛前竣工。
===北大堤===
北大堤系滹沱河左岸之遥堤,全长109.5公里。原自无极县安城村起,至深泽县枣营,长37.7公里。1967年至1968年改建后,西起无极县东朱村,沿正(定)、深(泽)公路,经无极东罗尚接旧堤,经安平、饶阳、武强直达沧州地区的献县枢纽。民国34年(公元1945年),由冀东行政公署工务处组织当地群众修筑顶宽1.5至2.5米、高1.5至2.5米的堤捻,形成北大堤的雏形。
===地下水回补===
依据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回补地下水试点方案》(2018-2019年),选定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条河流先行开展地下水回补试点,为总体推进治理行动提供经验和示范。
==历史记载==
滹沱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礼记》:晋人将有事于河(黄河),必先滹沱。
《战国策》:赵攻中山,以擅滹沱。
新朝更始二年(24),汉光武帝自下曲阳见晋州,驰至滹沱渡。
东汉建武十三年(37),以匈奴寇边,汉光武帝遣名将马武屯滹沱河以备之。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自饶阳北引滹沱河为平虏渠。
北魏时,冀州刺史王质以滹沱河流屈曲,疏而宜之。又刺史杨真请改滹沱河为清宁河。
唐朝永徽五年(654),河北大水,滹沱溢,损五千余家。永淳二年(683),恒州滹沱河及山水暴溢,害稼。建中元年(780),幽、镇、魏、博大雨,易水、滹沱横流,自山而下,转石折树,水高丈余,苗稼荡尽。又开成元年(836),镇州滹沱河溢,害稼。此滹沱屡溢之验也。自安史之乱,滹沱南北常为战争之所。
五代时,契丹南牧,晋人每御之于滹沱。
宋咸平年间,何承矩筑堤储水,以限戎马,则引滹沱为塘泊。盖滹沱横亘于河北,燕赵有事,滹沱上下,皆津渡处矣。
==相关文化==
《滹沱河赞》
象一条巨龙,
奔腾在太行山间。
聚一块明镜,
辉映着柏坡容颜。
俯视你的浪涛,
仰望毛主席住过的庭院;
伟大的革命斗争啊,
同你一样:波浪滔天……
波浪啊滚滚向前,
革命的路啊越走越宽;
冲毁了蒋家王朝,
荡涤了林贼复辟的梦幻……
滹沱河滚滚的浪头啊,
续延河流水源远;
要淘尽民族的渣滓,
浇灌出崭新的史篇!
《滹沱河二首》
“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滹沱河二首》里的句子,这两首诗全文分别是:“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天感慨多。”“风沙睢水终亡楚,草木公山竟蹙秦。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道出了诗人对历史运行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无奈。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发白马》中对滹沱河也有过这样的吟哦:“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滹沱河,这条见证过无数历史事件的河流,历经“世间兴废”,依旧横亘在华北平原上。
==参考资料==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下,向东流至河北献县与滏阳河汇合后成为子牙河。从发源地到子牙河口全长513.3千米,其中山西境内48.75千米。滹沱河流域面积约4.6万平方千米,是石家庄的主要水源地。
==河流简介==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当地人俗称葡萄河,是海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海。
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阳武河、云中河、牧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状排列,主要集中在黄壁庄以上,以下无支流汇入。
流域内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倾斜,西部地处山西高原东缘山地和盆地,地势高,黄土分布较厚;中部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矿;东部为平原。
流域内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较重。流经山区、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6%,河流总落差达1800余米。
瑶池以上为上游,沿五台山向西南流淌于带状盆地中,河槽宽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缓慢。
瑶池至岗南为中游,流经太行山区,河谷深切,呈“V”形谷,宽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
黄壁庄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道宽广,最宽可达6000米,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渐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两岸筑有堤防。
===自然条件===
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而递减,年降水量400~700毫米,集中于夏季。地表径流主要由降雨补给。
年均径流量约22亿立方米,分布不均,以太行山东坡产流较大,愈往上游愈小。径流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多水年的水量为少水年的10倍。
由暴雨酿成的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主要来自干流和冶河,多发生在7~8月。
含沙量11.4千克/立方米,年输沙量2920吨。全流域已建有岗南、黄壁庄(见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利枢纽)、孤山、下茹越、观上、双乳山、石板、下观、大石门、郭庄等大中水库10座及众多小型水库、塘坝,洪水灾害基本控制,灌溉、发电效益显著。
流域内矿藏丰富,尤富煤。
有石家庄、阳泉等城市,经济发达。革命胜地西柏坡(见平山县)、苍岩山风景区及隆兴寺等名胜古迹可供游览。
===名称变迁===
滹沱河,是一条古老的河,历史久远,名称多异。
滹沱河古又作虖池(音同“呼驼”)或滹池,《礼记》称“恶池”或“霍池”。
《周礼》称“厚池”。战国时称“呼沦水”(呼池水)。
秦称“厚池河”。《史记》称“滹沱”,也称“亚沦”。
东汉称“滹沱河”。《水经注》称“滹沱”。曹魏称“呼沱河”。西晋称“滹沱河”。北魏曾一度改称“清宁河”。
==水利枢纽==
===北堤===
滹沱河北堤,自灵寿安定村起,经正定、藁城,至无极牛辛庄止,全长53.86公里。其中灵寿3.2公里,正定30.26公里,藁城14.2公里,无极6.2公里。堤顶宽一般为3~5米,最宽8米,高2至3米,最高段4米。
===南堤===
滹沱河南堤,自正定塔子口起,经藁城至晋县龙泉固止,全长43.02公里。其中正定塔子口至大丰屯3公里,藁城小丰至西里村23.82公里,晋县教公至龙泉固16.2公里。
===新南堤===
新南堤系滹沱河中下游治理南堤后展工程。自深泽西三村起至武强庞町止,全长84公里。其中深泽段7054米,高1米,顶宽5米,边坡133。工程量为545万立方米。1970年春由省海河指挥部设计投资4.43万元,深泽县组织施工,于汛前竣工。
===北大堤===
北大堤系滹沱河左岸之遥堤,全长109.5公里。原自无极县安城村起,至深泽县枣营,长37.7公里。1967年至1968年改建后,西起无极县东朱村,沿正(定)、深(泽)公路,经无极东罗尚接旧堤,经安平、饶阳、武强直达沧州地区的献县枢纽。民国34年(公元1945年),由冀东行政公署工务处组织当地群众修筑顶宽1.5至2.5米、高1.5至2.5米的堤捻,形成北大堤的雏形。
===地下水回补===
依据水利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回补地下水试点方案》(2018-2019年),选定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条河流先行开展地下水回补试点,为总体推进治理行动提供经验和示范。
==历史记载==
滹沱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礼记》:晋人将有事于河(黄河),必先滹沱。
《战国策》:赵攻中山,以擅滹沱。
新朝更始二年(24),汉光武帝自下曲阳见晋州,驰至滹沱渡。
东汉建武十三年(37),以匈奴寇边,汉光武帝遣名将马武屯滹沱河以备之。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自饶阳北引滹沱河为平虏渠。
北魏时,冀州刺史王质以滹沱河流屈曲,疏而宜之。又刺史杨真请改滹沱河为清宁河。
唐朝永徽五年(654),河北大水,滹沱溢,损五千余家。永淳二年(683),恒州滹沱河及山水暴溢,害稼。建中元年(780),幽、镇、魏、博大雨,易水、滹沱横流,自山而下,转石折树,水高丈余,苗稼荡尽。又开成元年(836),镇州滹沱河溢,害稼。此滹沱屡溢之验也。自安史之乱,滹沱南北常为战争之所。
五代时,契丹南牧,晋人每御之于滹沱。
宋咸平年间,何承矩筑堤储水,以限戎马,则引滹沱为塘泊。盖滹沱横亘于河北,燕赵有事,滹沱上下,皆津渡处矣。
==相关文化==
《滹沱河赞》
象一条巨龙,
奔腾在太行山间。
聚一块明镜,
辉映着柏坡容颜。
俯视你的浪涛,
仰望毛主席住过的庭院;
伟大的革命斗争啊,
同你一样:波浪滔天……
波浪啊滚滚向前,
革命的路啊越走越宽;
冲毁了蒋家王朝,
荡涤了林贼复辟的梦幻……
滹沱河滚滚的浪头啊,
续延河流水源远;
要淘尽民族的渣滓,
浇灌出崭新的史篇!
《滹沱河二首》
“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滹沱河二首》里的句子,这两首诗全文分别是:“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麦饭曾仓卒,回首中天感慨多。”“风沙睢水终亡楚,草木公山竟蹙秦。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道出了诗人对历史运行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无奈。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发白马》中对滹沱河也有过这样的吟哦:“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滹沱河,这条见证过无数历史事件的河流,历经“世间兴废”,依旧横亘在华北平原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