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吕剧

移除 4,038 位元組, 5 年前
著名班社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卓有才华的艺术家,如梅花奖获得者焦黎、高静、吕淑娥、刘玉凤,中国戏剧节表演奖获得者李萍,文化表演奖获得者龚鲁阳、董家岭,中国艺术节表演奖柏绪民、史萍,中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优秀主角奖"获得者文宗哲、马林,"优秀配角奖"获得者李肖江、胡静华、常兆玉、郭爱琴、黄继森、李红、朱广友等。
==著名班社==
===同乐班=== 同乐班(1893-1906年)。初为琴书班社,自1900年古历十二月首演化妆扬琴《王小赶脚》后,改为职业化妆扬琴班社。主要组成人员有:时殿元、崔心庆、崔心悦、谭明伦、武春田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王小赶脚》、《后娘打孩子》、《光棍哭妻》、《小寡妇上坟》、《三打四劝》、《老步换妻》、《秦雪梅观画》、《潘金莲拾麦子》、《洞宾戏牡丹》、《王天宝下苏州》、《空棺计》、《王汉喜借年》、《小姑贤》、《蓝瑞莲打水》等。 ===共和班=== 共和班(1906-1915年)。这是化妆扬琴兴起后,以原同乐班为基础组建的班社。其组成人员有时殿元(领班)、崔心悦、崔心庆、谭明伦、武春田、宋立修、李老四、崔宝善、马洪喜等。1915年初,时克远又加入该班。共和班成立后,除在本地演出外,还经常活动在滨县、利津、沾化、惠民、桓台、博山、张店、临淄、临朐、寿光、潍县及胶东等地。除同乐班原先经常演出的一些剧目外,共和班还演出了《梁山伯下山》、《宋江坐楼》、《秦雪梅吊孝》、《红鸾禧》、《宝玉哭灵》、《白蛇传》等剧目。 ===黄家班=== 黄家班(1921-1942年),由魏家村艺人黄维范、黄维祯、黄维信三兄弟以谭明伦为师学唱化妆扬琴,艺成后组建而成。其成员除黄氏兄弟外,还有黄存修、陈相鉴、马红喜、李同山、隋日光等。1924年,郭福山、田寿山由高家班进黄家班搭班演出,与李同山被誉为化妆扬琴中的"三座山"。黄家班除演出一些早期剧目外,还演出《丁奎杀楼》、《盂丽君》、《双钗记》、《丁僧扫雪》、《朱买臣休妻》、《王华买文》、《烧窟封官》、《占花魁》等剧目。 ===高家班===高家班(约1923-1 937年)。高家班由东营区油郭乡北高村艺人高安礼为首组建。高安礼初唱UI东琴书,后以谭明伦为师学唱化妆扬琴,于1923年左右组成高家班。主要成员有田寿山、郭福山、郭瑞芝、郭道祥、郭建让、邓来增、吴秀荣、蒋立堂、刘洪喜等。高家班的主要演员都曾向商秀岭学唱过琴书,有较深厚的演唱基本功,其中尤以郭福山为最。郭福山在加入高家班之前就已在商秀岭门下扬名淄博、昌雠、胶东及东北三省大部地区,在琴书艺人中有"大将郭福山"之美誉。高家班经常活动在博兴、博山、淄川、益都、滩县和胶东地区,除演出一般吕剧传统剧目外,还演出《草船借箭》、《狮子楼》、《粉妆楼》、《紫金镯》、《千里驹》、《金鞭记》、《小八义》等当时其他班社很少演唱的剧目。 ===其他班社=== 1915年共和班解体,时殿元又组建了时谭班。主要成员有时克远、时秀章、时秀礼、谭文章、谭可传等;武春田被车里村聘为教师,学艺出徒后以张凤辉、张凤阁、刘饮武、刘立贤等人为主要成员,组建车里班。其后,武春田又在西范组建范杆班;宋立修、李老四在杨李村组建杨李班;崔保善等组建前秦班……化妆扬琴兴起后,广饶中部和北部的西营、后大张、斗柯、花官、陈官等村镇,也都纷纷创建班社,长期活动在广大乡村。1917年,博兴县纯化村孙中心曾创建班社演唱化妆扬琴,在打击乐的使用和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1918年博兴艺人杨长兴、王乐堂等创立顺和班,于1924年赴济南"新市场"演出,后又并入义和班。 ===庆和班=== "庆和班"是阴毓庚在胶东地区组建的化妆扬琴班社,30年代初进入济南,曾经在新市场"风顺茶园"和西市场"振成舞台"演出多年,主要成员还有阴毓汉、郑江田、刘金忠、朱晋盛等。除上述班社外,还有"缕戏班"、"季子班"等化妆扬琴班社进济南市演出。 ===初创时期===
1920年以前
/孙中新,1852-1930年,代表作《小姑贤》、《后娘打孩子》等。
/崔宝善,1884一1960年,工老生,师承时殿元,共和班主要演员,前秦班创始人,人称"铁嗓子"。
===发展时期===
(1920-1950年)
/于廷臣,1918-2001年,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主工小生,艺名"筱白孩"、"大眼",鲁声琴剧团主要创始人,代表作《光明大道》、《王定保借当》等。
===繁荣时期===
1950-1966年'''
/董砚萍,1945年生,工闺门旦,代表作《桃李梅》、《姊妹易嫁》、《杜鹃山》等。
===新时期===
1978年以后
/中国艺术节表演奖:柏绪民、史萍
 
==传承人==
吕剧是"闯关东"文化的代表,是中原文化与关东文化相交融,孕育的具有多元文化内涵的新型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已被吉林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3,7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