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克什米尔

增加 72 位元組, 4 年前
近代
===近代===
1925年,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最后一任大君 [[ 哈里·辛格 ]] 是在英国的扶持下上位的,上任后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和教育改革措施。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克什米尔成立了 [[ 穆斯林会议党 ]] [[ 国民会议党 ]] 等新的政治党派。穆斯林会议党与 [[ 英属印度 ]] 的全印 [[ 穆斯林联盟 ]] (成立于1906年)关系比较亲近,而国民会议党是从穆斯林会议党中脱离出来的,同 [[ 印度国民大会党 ]] (成立于1885年)关系比较亲近。穆斯林会议党希望在英国撤退后加入穆斯林联盟建立的巴基斯坦,与联盟领袖真纳有着密切的关系。国民会议党的领袖 [[ 谢赫·阿卜杜拉 ]] 是克什米尔威望最高的政治人物,与印度国大党领袖 [[ 尼赫鲁 ]] 有着密切的关系。
1947年,印、巴分治时,其归属未明确规定,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的争端。3月, [[ 蒙巴顿 ]] 就任印度副王,不久即提出了有关印度和 [[ 巴基斯坦 ]] 分治的“蒙巴顿方案”。 [[ 蒙巴顿方案 ]] 主要针对的是英属印度各省的划分,原则是依据多数居民的宗教归属,分别建立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 [[ 孟加拉国 ]] )。1947年10月,印、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哈里·辛格大君在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邦内的穆斯林会议党主张加入巴基斯坦,并保证克什米尔仍然具有充分的自治权,谢赫·阿卜杜拉的国民会议党则主张加入印度。在这一背景下,查谟和克什米尔河谷地区的穆斯林起义决定性地改变了事态的进程。一方面,起义导致 [[ 哈里 ]] 向印度方面求援、申请加入印度,完全站到了印度教势力的一方,另一方面,起义的穆斯林武装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指挥,没有能够迅速控制位于克什米尔首府 [[ 斯利那加 ]] 的机场,从而印度方面可以迅速空运部队。尽管印度军队一开始遭到败绩,但随后很快控制了局势。巴基斯坦军队随后加入进来,战火从1947年10月一直延续到1949年1月。
1948年1月, [[ 联合国安理会 ]] 设立了印、巴问题委员会,并建议停火,然后举行公民投票。
1949年1月1日起,停火开始生效。同年7月,两国代表在 [[ 卡拉奇 ]] 达成协议,确定了停火线,由联合国驻印、巴军事观察小组监督停火,但公民投票未能进行。根据停火线,印度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 [[ 邦政府 ]] ,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 [[ 自由克什米尔政府 ]]
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又两次发生敌对行动。印度占领了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
7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