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743
次編輯
變更
客家山歌
,無編輯摘要
'''客家山歌'''是一种[[山歌]],是中国传统民歌的一种,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客家]][[客家文化|文化]]的精髓之一,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的客家人当中,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是客家音乐的代表。
客家山歌被誉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主要流行在[[梅州]]等地及客家人聚居地。<ref name="客家联盟之山歌">{{cite web |title=客家山歌 《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url=http://www.kejialianme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664 |publisher=客家联盟 |accessdate=2019-09-02}}</ref> ,以及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很深,并且吸取了方各地民歌的优秀原素,自成体系,风格卓特。在古代,诗词是可以吟唱的,客家山歌的基本结构如七言律诗,一般为七言四句,每句为“2、2、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山歌之所以风行于客家地区,是因为客家人多分布于华东南各省山区,客家男女自古在山野田间劳作,在长期的辛苦劳作中为表达情意,或宣泄情绪,逐渐形成了朗朗上口的曲子。同时,旧时客家地区没有其他较为完备而普遍的民众娱乐方式,故唱山歌这种大众化的娱乐受到了客家男女的喜爱。此外,在客家社会里,受到礼教严格束缚的人们到了山间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久而久之,唱山歌便成了客家人表达轻松愉悦情绪的一种重要方式。<ref name="罗香林1">{{cite book |author1=罗香林 |title=《粤东之风》 |date=1974}}</ref>
其歌词形式多为[[七字仔]],讲求[[平仄]]、[[押韵]],歌词大多“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但并非全部的字都严格要求平仄。特色是即兴、融合客家人生活题材且擅用[[隐喻]]与[[双关]]。<ref>{{cite book |author1=赖碧霞 |title=台湾客家民谣薪传 |date=1993 |publisher=乐韵出版社 |location=台湾 |url=https://www.ncafroc.org.tw/award-artist.aspx?id=1281}}</ref>
2006年5月,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东莞]]清溪客家山歌、东莞凤岗客家山歌、[[惠阳]]皆歌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拓展名录。
[[File:客家山歌11.jpg|260px|缩略图|右|[https://ss0.bdstatic.com/70cFvHSh_Q1YnxGkpoWK1HF6hhy/it/u=54388364,869422414&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www.bookdao.com/book/694866/ 来自 百道网 的图片]]]
客家山歌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一是属于自我陶醉或自我发泄的,唱时未必有互动对象,如单独一人随口哼唱几句以调剂枯燥的心情;二是属于男女间调情的山歌,这是客家山歌的主要部分;三是属于戏谑的歌谣,即男女之一方以戏谑性的态度向对方吟唱山歌,对方如有反应则回吟山歌,相互调侃或讥讽对方。<ref name="民俗学网">{{cite news |author1=杨帆 |title=谈客家山歌的民系特色 |url=https://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10879 |accessdate=2019-09-02 |publisher=中国民俗学网 |date=2012年11月1日}}</ref>
== 特色 ==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较为含蓄且耐人寻味。通常把无形的思想情感化为各种艺术形象,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而通俗,语调[[押韵]]。<ref name="跨域研究">{{cite book |author1=黄贤强 |title=跨域研究客家文化 |date=2015年8月1日 |publisher=Global Publishing |isbn=9789813206472 |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eyJYDwAAQBAJ&dq=%E5%AE%A2%E5%AE%B6%E5%B1%B1%E6%AD%8C+%E7%A7%8D%E7%B1%BB&hl=zh-TW&source=gbs_navlinks_s |accessdate=2019-09-02}}</ref>{{RP|46}}
客家山歌还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在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和生命的,歌词文体往往抒情与叙事相交融。<ref name="跨域研究"/>{{RP|46-47}}
==歌曲简介==
== 九腔十八调 ==
一般认为客家山歌之「九腔十八调」为[[虚词]],代表其腔、调众多,实际上的曲调远远不止十八种,可能是较无特色因而失传。另有一说认为九腔十八调系指客家三脚采茶戏之曲调。而在[[赖碧霞]]女士所著的台湾[[客家民谣薪传]]一书中,则明确指出「九腔」指的是广东省的九种口音(因乡音的不同导致唱腔的差异),而「十八调」指的是歌谣中的十八种调子。<ref>{{cite web |title=山歌简介 |url=http://club.ntu.edu.tw/~club20433/haksong/sanko/introduc.htm}}</ref>
=== 九腔 ===
===台湾===
[[台湾]]山歌在客家聚落间非常普遍,从过去许多的文献资料,例如[[罗香林]]、[[钟肇政]]、[[钟理和]]、[[钟铁民]]等的著作当中可以看到在上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六零年代,只要一进到客家地区就可以听到从山林间传来的山歌声<ref name="客家歌谣生活与社会变迁">客家歌谣生活与社会变迁, 李梁淑, 2010.</ref> 。流传的山歌,以老山歌、山歌子与平板调三种为最主要的调子。此三调之曲调固定,歌词可随意变化、即兴创作。
*老山歌:是最古老的客家民谣,特色是唱腔非常悠长,又作「大山歌」、「过山调」。
*平板调:从老山歌及山歌子变化而来,又作「改良调」。
除了这三调之外,另有其他小调,如桃花开、思恋歌、十二月古人...等等。小调词曲当中的歌词以及衬字受到演唱者的个人特色会有所不同<ref name="客家歌谣生活与社会变迁">客家歌谣生活与社会变迁, 李梁淑, 2010.</ref> 。以小调曲调另编新词的新创作,为有别于传统小调,称之为创新小调。<ref>{{cite web |author1=姜云玉 |url=http://www.hakkaworld.com.tw/twhakka-chorus/main.html |publisher=台湾客家山歌团 |title=台湾客家山歌|accessdate=2019-09-02}}</ref>
===广东龙川===
龙川的客家山歌广泛存在于山野农村,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几乎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能够对上几段。近年来,每天傍晚,龙川县城的长堤路一带都聚集着很多的老人,在自发的对唱山歌,俗称“斗歌”。龙川还有一个山歌剧团很著名,多次在中国国内的一些客家山歌比赛上得奖。<ref>{{cite book |author1=胡泉雄 |coauthors=林佾廷 |title=客家民谣与唱好山歌的要诀 |date=1980年6月 |publisher=育英出版社|location=台湾 |url=http://www.hakkaworld.com.tw/twhakka-chorus/main.html}}</ref>
===广东梅县===
[[梅县]]是[[广东省]]东北部的客家人聚居区,现为梅州市,被称为“客家之都”。这里的客家山歌以[[松口镇|松口]]山歌为名,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唱腔多样,具有客家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松口山歌是一搭一唱,随口对词作为响应,所以通常都是对唱。<ref>{{cite book |author1=杨兆祯 |title=客家民谣-九腔十八调的研究 |date=1974年 |publisher=育英出版社 |location=台湾 |url=http://art.ncu.edu.tw/journal/words/%E7%AC%AC18%E6%9C%9F%2004-%E6%9E%97%E5%AD%90%E6%99%B4.pdf}}</ref>
== 参考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