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文遠樓

增加 4,00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文远楼'''是位于上海市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一座现代主义建筑,建成于1954年,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现代主义…”
'''文远楼'''是位于[[上海市]][[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的一座[[现代主义建筑]],建成于1954年,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也是最早的[[包豪斯]]风格建筑。<ref name="xz">{{cite journal|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16caa010009u1.html|title=文远楼:历史建筑的节能改造|author=晓智|journal=建筑世界}}</ref><ref name="lc">{{cite journal|title=重读文远楼的“包豪斯风格”——文远楼与包豪斯校舍的对比分析|author=刘丛|journal=建筑师|year=2007|issue=5}}</ref><ref name="lzx">{{cite web|url=http://www.xmwb.cn/wxpd/wz/kjqy/200901/t20090127_2178657.htm|title=科技增“绿”世博|author=李泽旭|publisher=文新传媒|date=2009-01-27}}{{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 建築历史 ==
文远楼建于1953年,由任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师[[黄毓麟]]、[[哈雄文]],以及结构设计师[[俞载道]]合作完成,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主义建筑。在该建筑于1954年落成之前,建筑师之一的黄毓麟因患脑瘤而逝世,年仅28岁。<ref name="wjq">{{cite web|url=http://magazine.tongjiren.org/tongjiren/info.php?id=611|title=追忆文远楼设计者黄毓麟|author=王季卿|publisher=同济大学校友网}}{{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文远楼的名称“文远”是在时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的大地测量学家[[夏坚白]]提议下,取自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表字]],字体则取自[[鲁迅]]手笔。大楼最初为同济大学测量系设计,但后因测量系奉教育部之命前往[[武汉]]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而归建筑系使用。<ref name="wjq" />

1993年文远楼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1999年获“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铜奖<ref>{{cite web|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71994/node81772/node81779/node81794/userobject1ai108903.html|title=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获奖项目一览(1999年)|publisher=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名建筑志)}}</ref>。2004年包括文远楼在内的同济大学历史建筑群成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ref>{{cite web|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71994/node81772/node81779/node81794/userobject1ai108896.html|title=上海市第四批(公示)优秀历史建筑一览表|publisher=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名建筑志)}}</ref>

2005年起文远楼进行了节能改造,其中使用了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燃气补能系统、冷吊顶技术在内的十余项节能技术,成为上海首座改造为生态建筑的历史保护建筑。<ref name="xz" /><ref name="lzx" />

== 建筑 ==
文远楼建筑面积为5050平方米,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该建筑采用不对称的体量设计,平面按功能需求灵活布置,内廊式布局采用走廓作为组织功能的线素。立面以大面积玻璃窗显示其框架结构,同时反映其内部功能,配以及扁长形窗扇以强调水平线条。设计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风格。<ref name="lc" /><ref name="qf">{{cite journal|title=现代还是古典?文远楼建筑语言的重新解读|author=钱锋|journal=时代建筑|year=2009|issue=1}}</ref><ref name="hal">{{cite journal|title=当代中国建筑系馆赏析——以同济大学为例|author=杭安利、潘斌|journal=作家|year=2010|issue=8}}</ref>

除此之外,文远楼的设计也同时受到西方古典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其平面布局的主次轴线关系是西方学院派建筑的常用手法,同时还暗含了西方古代柱式的原型。而取自“勾片栏杆”的通风孔、形似[[榫头]]的方块装饰等都来自中国传统建筑元素。<ref name="qf" /><ref name="hal" />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