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7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0000" align= center| '''<big>周朝诸侯国之赵国</big> ''' |- | File:赵国123.jpg|缩略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0000" align= center| '''<big>周朝诸侯国之赵国</big> '''
|-
| [[File:赵国123.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1219/e5a5410081c640b5810dd695303b30cf.jpe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211487529_11726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8000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分封君主''' :[[周威烈王]]
'''国 都''' :[[晋阳城|晋阳]]<small> ( 在今[[山西]][[太原]] ) </small><br />[[中牟城|中牟]]<small>(在今[[河南]][[鹤壁]])</small><br />[[赵邯郸故城|邯郸]]<small>(在今[[河北]][[邯郸]])</small>
'''建立时间''' :公元前403年
'''建国之君''' :[[赵烈侯]]
'''亡国之君''' :[[赵王迁]]
'''灭亡时间''' :公元前222年
'''史书记载''' :[[史記]](卷43赵世家)
|}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ref>[http://www.guoxue.com/book/shiji/0043.htm 赵世家第十三],国学网</ref>。
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ref>《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赵敬侯自中矣徙此(邯郸)。</ref>。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
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前299年赵君退位,立王子何为君,是为[[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前296年,赵主父翦灭中山国,独吞其地。又北略胡地,拓土千里。
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继其父之烈,渐与秦成争霸之势,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最终对手。前262年,秦[[王龁]]、赵[[廉颇]]对峙于长平,双方形成惨烈的拉锯战。至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替[[廉颇]],[[秦昭王]]以[[白起]]换王龁。不久白起围赵军长达40余日,赵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经此一役赵国国力大衰。
前228年,秦王政派军灭赵国,俘[[赵王迁]]。
==赵国发展史==
===赵氏起源===
赵国贵族出自商朝名门嬴姓部族,为商[[纣王]]手下大将嬴飞廉([[蜚廉]])的直系子孙。始祖[[造父]]为飞廉的四世孙<ref>《史记》卷43〈赵世家〉:「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ref>。
赵国国君为[[黄帝]]五世孙[[伯益]](大费)之后,与秦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赐为嬴姓,其部族为嬴姓部族。[[夏朝]]末年,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孙[[费昌]]弃夏投商,为[[商汤]]驾车,辅助[[商汤]]灭夏立商,成为[[商朝]]的功臣。嬴姓部族成为商朝贵族,世代辅佐商朝。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嬴姓部族的[[恶来]]与父亲[[蜚廉]]一起为[[纣王]]效力,[[恶来]]后被[[周武王]]所杀。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挑唆发动[[三监之乱]],嬴姓部族卷入。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有宠于[[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分封赵城===
[[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并在[[周穆王]]平定徐国[[徐偃王]]造反时立了大功,被周穆王封赏赵城(今山西洪洞)。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造父幸于周缪王。</ref><ref>张政烺〈甲骨文“肖”与“肖田”〉:「从走、肖声的赵字,今日所见最早的考古材料是禺刊王壶,有赵孟(即赵鞅,见左传哀公二年)。《侯马盟书》有赵字,同时也写作肖。前者作于公元前482年,后者年代还要稍早一点,皆晋国赵氏之物。以赵为氏,自是假借字,而非从走之本义,疑即因赵氏之先世造父为周穆王御,善于赵行(今言超车),所以其氏其地就皆称为赵了。」收入《甲骨金文及商周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出版。</ref>。
=== 晋国四卿 ===
[[西周]]末年,[[叔带]]入[[晋国]],侍[[晋文侯]]。<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于晋国。</ref>[[骊姬之乱]]时,[[太子]][[申生]]被害,叔带的后裔[[赵衰]]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治国有方,[[称霸]]诸侯,是[[春秋五霸]]之一。赵衰于是权重位高,其后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都成为股肱之臣。
[[晋国]]在[[晋出公]]时期公室卑弱,主要权力被[[智伯瑶]]和[[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四卿把持。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
==== 智氏灭亡 ====
[[赵襄子]]继其父[[赵简子]]立,襄子为一[[狄人]][[婢女]]所生。前454年[[智伯瑶]]率[[韩康子]]与[[魏桓子]]二[[大夫]],围攻[[晋阳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并最终联合韩、魏二家[[宗主]]倒戈,将[[智伯瑶]]讨死,是为[[三家灭智]]<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国攻晋阳,岁馀,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襄子惧,乃夜使相张孟同私于韩、魏。韩、魏与合谋,以三月丙戌,三国反灭知氏,共分其地。</ref>。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知氏]]的领地,另也开始吞食[[晋国]]的领土。
赵襄子死后,其子[[赵桓子]]继位。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立,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
=== [[三家分晋]] ===
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继位,[[晋国]]君主对赵、魏、韩已毫无权威。前403年([[周威烈王]]23年,即[[晋烈公]]17年),[[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三[[卿]]被[[周天子]]立为[[诸侯]],是为[[三家分晋]]。[[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认为[[战国 (中国)|战国时代]]由此开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国剩余的土地瓜分完毕<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十一年,魏、韩、赵共灭晋,分其地。</ref>。
=== 停滞中衰===
赵肃侯即位时期,仍与诸侯多有交战,甚至一度攻下齐国五都之一的高唐并在徐州联合楚国大败齐军(楚王怒,自将而伐齐,赵应之,大败齐于徐州。昔日的霸主魏国在桂陵、马陵之战惨败,又屡遭诸侯围攻,一蹶不振。赵国没有了魏国的威胁,然而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逐渐强大,屡次发兵攻打赵国。赵国因连年的战争而元气大伤,陷入了中衰期。赵肃侯壮志未酬而死去了,传位给年幼的赵雍。
=== [[胡服骑射]] ===
赵肃侯之子[[赵武灵王]]赵雍即位尚称顺利,但内忧方平,外患又生。秦、齐、楚、魏、燕各派出精锐部队一万人来参加赵肃侯的葬礼。此时赵武灵王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临危之时,体现出自己非凡的智慧,有条不紊地把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ref>。
首先赵武灵王调赵国重兵于[[邯郸]],禁止五国的大军入境。派人联结燕北的[[胡族]]部落,给燕国施加压力,同时派人结好齐国南部的宋国,由此轻易地化解了五国联盟。
[[赵国]]与[[匈奴]]长期对峙,匈奴[[骑兵]]凶悍强壮,虽然赵国盛产马匹,但在军事上,马匹仅作拉[[马战车]]之用。[[赵武灵王]]与匈奴骑兵战斗后,明白到匈奴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和灵活性。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令赵国军队彷傚胡服,採取胡人的短衣窄袖、长裤服式,挽弓骑马练习[[射箭]]。赵国军力自[[赵成侯]]之后再次强大,消灭[[中山国]],击败[[林胡]]和[[楼烦]]二族,成为天下仅次于秦、齐的强国。
=== [[沙丘之乱]] ===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赵军]]攻破[[中山国]]都城[[灵寿]];[[赵武灵王]]禅位于次子[[赵何]]为王即[[赵惠文王]],立[[肥义]]为相国,自号为『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灭[[中山国]];[[赵雍]]封[[赵章]]于[[代]],号[[安阳君]],且欲将赵国一分为二,封[[赵何]]为赵王,封[[赵章]]为代王。
[[赵惠文王]]五年(前294年),[[赵章]]发动政变欲杀[[赵何]]后自立,但事迹败露只杀了[[肥义]],[[赵章]]逃往[[沙丘]]〔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行宫投奔[[赵雍]],[[安平君赵成|公子成]]、大将[[李兑]]率兵包围行宫并杀掉[[赵章]]后并未撤围,[[赵雍]]被围困在行宫中三个多月后饿死。
=== 秦赵争霸 ===
赵武灵王进行的[[胡服骑射]]改革使赵国建立起中国第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赵武灵王更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ref>。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后妄自尊大,遭到列国一致反对,燕、赵、秦、魏、韩五国拜[[乐毅]]为将,大破齐国。齐国遭到五国伐齐的沉重打击,虽然勉强复国,但实力极大衰落,从此一蹶不振。赵国在东方挫败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齐国,加之先前楚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损失极为惨重,赵国一跃成为关东六国之首。
[[赵惠文王]]时期,赵国名将名相辈出,数败秦军。于渑池与秦盟会后,趁秦攻楚的机会出击关东,夺取齐的高唐<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赵肃侯)六年,攻齐,拔高唐。</ref>,又遍击关东诸国,夺取土地。一时在关东声威无两,直至因上党郡归属问题导致的[[长平之战]]。
=== [[长平之战]] ===
公元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韩国]][[上党]](今[[山西]][[长子]]西南)与以都城[[南郑]](今[[河南]][[新郑]])为中心的韩国本土的联繫。韩王割让上党郡予秦以求和,但上党[[太守]][[冯亭]]抗命献上党予赵,赵国接收韩国上党郡,发重兵进驻战略重镇长平(今[[山西]][[高平]])拒秦,秦则派大军进攻长平,秦赵对峙二年六个月,赵军阵亡众多。
[[秦国]]用反间计使赵国换掉[[廉颇]]而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并阵前换将密派[[武安君]][[白起]]为[[元帅]],以[[王龁]]为副将,自秦军诈败诱敌深入后包围赵军,赵军反覆冲杀无法突围,至赵括领军冲锋被射杀,群龙无首全军投降历时六个月,战后秦将[[白起]]坑杀赵军降卒,只放240名年幼者回赵国,使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但强大的秦国军队也死伤过半,使得白起乘胜攻取邯郸的建议被秦昭襄王拒绝。然而原先打算割让六城求和的[[赵孝成王]]受大臣[[虞卿]]劝说,反悔不割地予秦国,并与其他国家交好结盟,使得秦昭襄王决心再次发兵攻赵。
=== [[邯郸之战]] ===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不顾[[白起]]的反对<ref>《[[s:战国策/卷33|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民国虚民飢,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秦民之死者厚葬,偿者厚养,劳者相飨,饮食餔馈,以靡其 财;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想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秦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ref>,先后派[[王陵]]、[[王齕]],前后投入约六十万人进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在老将[[廉颇]]的防守、国相[[平原君]]动员下挺住秦军的攻势<ref>《[[s:史记/卷073|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ref>。前256年魏、楚联军援赵击退秦军,在三国夹击下秦军受到重创无力再战,王齕败走归国,两万名秦军被俘<ref>《[[s:资治通鑑/卷005|资治通鑑·卷五·周纪五]]》:王齕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魏公子无忌大破秦师于邯郸下,王齕解邯郸围走。郑安平为赵所困,将二万人降赵,应侯由是得罪。</ref>,秦国受此败战影响东进攻势受到阻止,受重创的赵国也因此获得喘息之机<ref>《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春申君为楚相)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ref>。
=== 合纵抗秦 ===
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国联军大破秦国于河外,赵也有参与<ref>《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ref>。其后,[[燕国]]派遣当年与[[乐毅]]攻齐的[[剧辛]]为帅,率军攻赵,赵将[[李牧]]、[[庞煖]]抵抗,大破燕军,剧辛自杀而死。庞煖击败燕后,组织联军攻秦,举[[春申君]]为帅。五国联军与秦军于[[潼关]]附近与[[吕不韦]]决战,秦将[[王翦]]建议先袭最远来的楚军,楚军闻知而逃,四国联军也退<ref>《史记·卷七十八·春申君列传第十八》: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ref>。其后一直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直到前229年。
=== 秦国灭赵 ===
229年,秦攻赵国,[[赵幽缪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军抵抗。秦将使用[[反间计]]使幽缪王杀李牧、司马尚。秦将[[王翦]]于是率大军攻赵,突破井陉口,攻陷邯郸,俘虏赵幽缪王<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赵幽缪王)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怱及齐将颜聚代之。赵怱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ref>。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前222年代王降秦,赵国亡。而秦终于在灭赵之后已无国可抗秦,遂统一中原。
==视频==
<center>
===奄奄一息的赵国靠啥打败侵略者,让他们跪地唱征服===
{{#iDisplay:d08574u5sti|640|360|qq}}
===王立群:赵国名将李牧是非常能打的,与秦军都没有打过败仗!===
{{#iDisplay:w3022pys8t2|640|360|qq}}
===赵国故事之胡服骑射===
{{#iDisplay:r03406zidea|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