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191
次編輯
變更
艺圃
,無編輯摘要
艺圃位于 [[ 苏州 ]] 古城西北阊门吴趋坊的文衙弄,位于小街深巷之中,环境幽静,园景开朗,风格质朴,全园有地仅为五亩,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水面集中,其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筑,博雅堂为园中主要厅堂,其南端有小院,设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为假山,以土堆成,临处之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于池北远望此处,山石嶙刚,树木葱郁,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为园中的主要对景。此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为明清苏州一代造园家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系明代遗物,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庐小院,以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院中有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在苏州园林中还属于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为园内最为僻静之处。
2000年11月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5月30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艺圃
地理位置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
开放时间7:30-17:00
门票价格10元 所处时代明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Ⅲ-232 管理单位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历史沿革==
艺圃的第二任主人是 [[ 文震孟 ]] 。文震孟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 [[ 文徵明 ]] ,祖父 [[ 文彭 ]] 、父亲 [[ 文元发 ]] 也是著名书画家,而且都有" “ 功名" ” 。文震孟自己还是个状元郎,一直在京为官,秉公为政,廉洁自律,并多所建言,最后官至大学士。他与兄弟 [[ 文震亨]](即《 [[ 长物志 ]] 》作者),在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中,立场坚定,不屈不挠,始终站在东林党人一边,受到朝野不少人的拥戴。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文震孟购得艺圃时,还是个秀才,他对已经废圮的艺圃只是略加修葺,改" “ 醉颖堂" ” 名为" “ 药圃" ” 。其后几十年,尽管文震孟的地位愈来愈高,对自己的这所宅园,却从未扩充过一分土地、加建过一楹房屋,基本上保存了" “ 醉颖堂" ” 时期" “ 写意山水园" ” 的特色。文震孟于崇祯九年(1636年)罢官返苏,当年秋天逝世于药圃。这时腐朽的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8 。八 年后,即1644年,明亡,文震孟兄弟文震亨忧愤而死。之后,药圃就日趋荒芜。
清 [[ 顺治 ]] 十六年(公元1659年)园归山东莱阳人姜采,明末大臣,因直言政治,触怒崇祯皇帝,谪戍宣州卫(今安徽省),未至戍所而明亡,于是辗转寓居苏州。成了艺圃的第三任主人,他改药圃名为颐圃、敬亭山房,1673年,姜采逝世,姜采次子姜实节又将敬亭山房改名为艺圃。作为明王朝的遗老遗少,姜采父子传奇式的经历及誓不事清的刚烈风范,为艺圃带来了更多的荣誉。姜氏父子对艺圃的各种景致名称,继续加以富含深意的改易。有的寄托了明显的处世道德,如念祖堂、香草居、思嗜轩。有的暗喻了主人的政治理想,如旸谷书堂、响月廊、朝爽台。其中," “ 旸谷" ” 指日出," “ 响月" ” 指应之以月,旸谷、响月,合而为一" “ 明" ” 字; ; 朝爽两字,实际上是" “ 大明" ” 两字分别加了"“+" ” 、" “ ×" ” 而已,暗寓了" “ 大明" ” 受到"“+" ” 、" “ ×"”(显然是喻指刀斧凿痕等暴力)的钳制,表明了对" “ 大明" ” 的怀念以及暗示了艺圃属大明河山的意愿。正因为园主的高风亮节,致使小小的艺圃" “ 马蹄车辙,日夜到门,高贤胜景,交相为重" ” ,成为当时著名的文人活动中心,清初风标劲节的名士大多光顾过艺圃,并为艺圃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书画作品,极大地提高了艺圃的品位及其价值取向。
后来此园又数易其主,但园名仍叫艺圃。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商人 [[ 胡寿康 ]] 、 [[ 张如松 ]] 为创建丝绸同业会馆而购此园,称会馆为“七襄公所”。
民国初,艺圃由于经济问题,园内房屋出租为民宅。
1984年,艺圃修复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特点==
===结构===
艺圃总占地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住宅占了大半,园林面积仪约1300平方米。艺圃前为住宅区。宅西为园林,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住宅区前后厅之间均有院落,以砖雕门楼贯通。大门朝东,经曲折的长巷可达前厅世伦堂,由此西行人网。园以水池为中心。池水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 [6] 池北以建筑为主,主要厅堂为博雅堂、延光阁等,堂前有小院,院中设有湖石花台,临池而筑5开间水榭。池水于亭东南处汇为小池,池面架以石板桥,桥面微拱,为其他园所少见。渡桥至山下,分两路。一路人洞盘折登山至六角亭。另一路沿池岸高低起伏的石径西行,过曲桥至网洞门内小院,此为园中最僻静的一区。院中小池与大池相通,占地面积约为600多平方米,布局主要以聚为主,仅在东南角与西南角各伸出水湾1处,各架有石板桥1座,池南以山景为主,临池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和石径。 [3] [7]
===特点===
艺圃,园景开朗,风格质朴,既多变化又较自然,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艺圃,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艺圃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此园的住宅部分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感受对面的画境。 [7]
==主要景点==
袁氏时的艺圃,水池广达二亩余,后来池不足二亩,所缩的就是后来建于水面上的 [[ 延光阁 ]] 。有人以为这座建筑置于此,使水岸形成一条长长的平直线,是园中景物处理之败笔。大水池南是假山,其主体以土堆成,但临池的一边却用湖石叠成,山岩嶙峋,还有突出于池面的危径石矶。山上林木葱郁,自延光阁远望,显得层林茂密,将池上碧波反衬得恬淡雅致。相传当此园为文氏药圃时,山上有五狮峰; ; 姜氏主园时临水有十几座石峰,山上有垂云峰。如今假山形状尚存当年之格调。
旸谷书堂在延光阁东侧,此名沿用姜氏园时旧名。当时书堂是姜实节讲学的地方,坐东朝西,是以上古神话中日出之处为名。书堂朝南,大部分临池,西北缺一角,有天井,用来采光。书堂南有小方亭: : 乳鱼亭,为明代原物,属古董了。亭内梁枋上还有彩绘,也是明代原作。亭名中的" “ 乳" ” ,表示饲养的意思。乳鱼亭南是个水湾,
水湾深入山麓乱石中。水湾上有拱形虹桥。站在桥上左右眺望,东岸上倚园墙而筑的小室叫思嗜轩。姜氏时的思嗜轩原来是在园的西南隅,由于姜是山东人,在那里种了几株山东特产的枣树,后其子安节遂在枣树旁筑一小轩,以" “ 思嗜" ” 表示对父亲的怀念。
在艺圃的西南,有 [[ 浴鸥池 ]] ,此池甚小,与大水池成对比。浴鸥池萦回多姿,又被两座精致的小桥分割,显得很有层次。艺圃的第二代园主文震孟之弟文震亨(1585~1645年~1645年)在他的著作《长物志》中认为:" :“ 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中蓄朱鱼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 ” 浴鸥池与他的理论相合。池南有低矮的湖石花坛,上植柿、枫等树,西南角用竹掩去墙壁。小院西为一组" “ 品" ” 字形的建筑群,北为香草居,南为南斋,中间为湖石花坛小庭,有门与小院相通。两厅之西凸出的小室取名鹤柴轩。
这组建筑之北为响月廊,此廊沟通南北景区。响月廊本是姜氏园之西廊。" “ 响" ” 通" “ 向" ” ," “ 响月" ” 即对月之向往。此廊斜对园东之畅谷书堂。畅谷为日出前隐伏之处,向月则月尚未出,日月相加为" “ 明" ” 。有人认为艺圃当时对东、西二处建筑之命名,寄托着园主人对明皇朝的向往。" “ 响" ” 假借" “ 向" ” ,为掩人耳目。可见苏州园林之文化内涵何等深邃。艺圃的景象不似大中型园林那样迂回曲折,交相对景,而宜于静观,宜于玩味。园中为形成开阔之势,建筑物极少,只在水边点缀" “ 乳鱼亭" ” ,在山林中掩置一六角亭,而将南部的主景区充分展现。水面的布置以聚为主,极为简洁,仅在东甫和西南角各伸出一水湾,并在水湾处各架石桥贴水而过,形成辽阔的主水面和曲折幽深的次水面。石板桥不设栏杆,低平而贴水。极富自然之趣,与池边的山石有机结合,似浑然天成。
池南的山林景区为园内各观赏点的视觉中心,似一横轴山水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与中部水景区形成了一幽一畅、一密一疏、一高耸一低平的对比关系。从水池两侧可分别通过石板桥而进入山林区,数条登山石径或沿危石盘折而上,或入怪洞隐遁而去。渐入山林,可见山石磷屿,高林蔽目,蝉噪鸟鸣,愈见林深山幽; ; 涧水深深潜流而出,两岸绝壁夹峙,形成深邃的峡谷; ; 危径、池水、绝壁三者互为衬托,通过艺术处理,再现自然山水的精华。这座山林是苏州园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虽在叠石手法上略显不足,稍嫌琐碎,但在整体山林的处理上,特别在与树木的结合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山上的六角亭置于主山峰之后,通过树林隐约露出亭顶,加深了空间距离感,反衬出前景的高耸。西南角的两个小庭园非常简洁与古朴。重复运用的圆门加强了层次感。而庭园内水池与石桥的处理别具匠心,为园林中较为少见的处理手法,特别是石桥的处理,不设石栏,以粗糙的石条横卧而成,别具天然情趣。
[[延光阁]]:延光阁为茶室,室内挂有大理石挂屏四块。 念祖堂,是池北五开间的大型水榭,整个建筑临池而造,靠石条支撑着半伸向水面。取《诗经·大雅》“王之荩臣,无念尔祖”之意。“念祖堂者,卿墅先生之居也。先生家莱阳,侨寓吴门,不忘其本,故名堂以识之。”(《念祖堂记》)亦寓不忘亡明之意。厅屋五开间,宏敞质朴,陈设古朴典雅。堂的月梁上有明代的山雾云雕,四只步柱脚下埋有复盆,上加扁圆木鼓。柱上均装饰纱帽,故又俗称“纱帽厅”。博雅堂,位于艺圃堂北,为主厅,其木结构为明代遗物,堂内陈列现代苏州书画家的书画、对联等。浴鸥小池,位于艺圃院门,院中散置湖石花木。
==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00年11月,艺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艺圃前身是明代[[袁祖庚]]所建的醉颖堂。袁祖庚(1519然后~1590年)字绳之,长洲(今苏州)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1年)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考核官吏、管理司法的官),四十岁后辞官退隐,在苏州择地建造宅园,并悬匾额“城市山林”,过隐士生活。
艺圃深居苏州小巷深处,唯有步行或骑车前往,非诚心之游人不可得。
公交:33路、88路、204路、262路、301路、313路、933路、游1至儿童医院下车步行,经吴趋坊--宝林寺前--文衙弄到达艺圃。
==参考文献==